English


【中国网络文艺传统文化传承榜】《法相仙途》中潜藏的古典文化因子

2017-10-16 18:22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7-10-16 18:22:00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付双祺

  《法相仙途》是中国网络小说修真仙侠小说体系中最令人瞩目的作品之一。它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它身上自带的传统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元素在《法相仙途》一书中,像是无处不在的阳光和大地,每一个章节段落中都可以闻到传统文化的馨香。在这种类型的修真仙侠小说的情节当中,往往融合了无数古人今人不甘平庸、抗争天命这种特有的生命观、宇宙观和天人观,更可以激励青少年在现实世界中追求卓越,拼搏奋进。

  ——编者按

  《法相仙途》是作家泛东流在2009年开始创作的一部修真仙侠题材网络小说,在起点中文网连载两年后完本,总共457万多字,堪称鸿篇巨制。连载期间,本书获得了500余万点击量,在当时堪称“现象级”的网络小说,也是中国网络小说修真仙侠小说体系中最令人瞩目的作品之一。

  修真仙侠小说是出现较早的网络小说类型之一。2004年,以萧鼎的《诛仙》和萧潜的《缥缈之旅》诞生为标志,这一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网络小说类型正式出现。经过10多年的创新、发展和融合,修真仙侠小说以其极具时代特征、广泛的想象力和鲜活的大众创作语言,对民族文化的解读和独特的文本体验以及在场景表现、情感交流、叙事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具备的一些新颖的特质,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催化了新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并创造了可观的文化产业价值。

  《法相仙途》以穿越者少年张凡的修真历程和传奇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了整个修仙世界的宗门和人物,把一个既让人目眩神迷又想要参与其中的“修真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随着主角的脚步,还有一个个小世界现出面容,诸如地下空间、羽族世界、灵仙界等等。所以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有和主角一起成长进步的代入感,更有着探索一个世界的成就感。

  “法相”是本书中最为核心、最为独特的设定之一。这一概念借用自佛教术语,本是指“诸法之相状”,包含体相(本质)与义相(意义)二者。不过在本书中,“法相”是指修真者使用特殊的法诀,从自己灵魂中召唤出的独有神通形象,可以大大提升修真者的战斗能力。这些神通形象主要取自《山海经》《淮南子》等我国古典神话传说,每一名修真者的“法相”都不相同,比如主角张凡的“法相”就是《淮南子》中提到的神物“三足金乌”。不过有趣的是,这一小说中的“万妖之皇”在刚刚出现时并不为人所识,只有主角自己清楚那是什么。

  “

  各人心思千转,其实不过片刻功夫。豁地,一声乌啼毫无征兆地在耳旁响起,声音悠远,仿佛穿越时空,由久远的蛮荒传来。

  紧接着,一团团黑色的火焰在张凡的身后凝聚,转瞬间,一头遍布黑羽,双眼赤红,三足虚立,黑火环绕的巨大飞禽显现了出来。张凡的手缓缓地从周天星辰图上挪开,神情有些怪异,七分震惊,三份窃喜,自己的法相居然是……

  “火乌鸦!”卓豪,稍稍惋惜。

  张凡无语地爬了起来,忍不住问道:“你们说我的法相是什么?没听清楚。”韩浩慈祥地看着他说:“火乌鸦,是仅仅比你曾祖的火烈鸟差了一点的火属灵禽。”

  火烈鸟?就是火凤凰也不敢说这话啊!终究是法力不足,说话的功夫,张凡的三足乌法相便凝成一团黑光,没入了他的脑后。想了想,张凡还是决定不与他们争辩,还是用事实说话吧,没想到啊,三足金乌居然有被藐视的一天,新鲜!

  ”

  身怀绝世法相的主角,却被他人认为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少年,这样的桥段正是“凡人流”修真仙侠小说的标配。一方面,由被人轻视,到主角发奋努力,再从发奋努力,到用实力解决问题,从而扭转身边人对自己的印象。这是我们任何人发自内心的愿望,特别是对于修真仙侠小说读者群中人数最多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本书也和《凡人修仙传》一样,有着明确的“小地图”概念。当主角在某个地域内完成了“逆袭打脸”的任务之后,就会突破境界来到新的小地图,重复进行一次逆袭历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循环,完成了情节上的闭合。之后,作者又开启了一个新的循环,像这样螺旋式推动情节前进,让读者陷入对故事的期待感中,欲罢不能。

  对于商业化的网络文学作品来讲,吸引读者追随下去,就已经完成了他的原始目标。换而言之,受众的接受度,是检验这类作品的重要标杆。修真仙侠小说本身就具有直白的幻想文学色彩,这种不断升级、打怪、获得新装备的套路和特点,也同样切合了当下青少年读者的文化诉求——“读起来很过瘾”成为他们阅读后的第一感受。

  正因为如此,本书和许多其他超长篇幅的经典网文一样,可以作为新作者写网文的教科书。它就像一个百科全书或博物馆一样,让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审视,升级打宝式的网文中的人物和情节。

  当然,主角要想完成“废柴逆袭”,仅仅靠着高人一筹的天赋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奋斗精神。在《法相仙途》一书中,张凡在修炼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拼尽全力的挣扎求生,每一次升级都充满了战天斗地的豪情。

  对于一部小说来说,读者更想看的还是主角和人的战斗,更想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本书的设定中,“仙界”因为天地法则改变而破碎,一群化神境界(最高境界)的修仙者用“灵仙界”来代替。而张凡恰恰就得罪了灵仙界的化神修士们,这样一来境界还很低微的他就有了一群看似不可能击败的对手,躲在暗处算计他。所以对读者来说,主角克服前进路上的明枪暗箭、艰难险阻,越级挑战那些陷害他的“大人物”,就成了本书最重要的“爽点”所在。

  不过就跟绝大多数网络小说作品一样,主角也有着无数的“金手指”。比如他的法相“三足金乌” 是由大日金焰与无量开天功德融合而来,后来成为了“万妖之祖”东华真人,在主角的修炼之路上提供了非常多帮助。再比如先祖留给他的青铜鼎中,暗藏着“五色神光”、“袖里乾坤”、“大衍天数”等上古时代大神留下的绝世神通。主角能够在修炼路上一路顺风顺水,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些金手指一起作用的结果。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所谓修真,就是力图让自己和天地之间的法则合二为一,就像庄子所说的:“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本书最后一段,当主角张凡终于合道长生之后,作者写道:“将一切都放下了,繁华尽去,疲倦尽去,剩下的就是永恒的安宁与团聚。”作为人的主角,最终融入到了天地之中,这也正是道家思想当中“天人合一”的最高体现。

  《法相仙途》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它身上自带的传统文化基因。这种基因并不仅仅是靠使用几个古书中似是而非的概念,或是借来了神话传说中的几个名词早就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法相仙途》一书中,更像是无处不在的阳光和大地,每一个章节段落中都可以闻到传统文化的馨香。

  下面我们就以主角获得的四个青铜鼎为例,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本书中有着无所不在的传统文化基因。

  从第一个青铜鼎中,张凡学会了“五色神光”神通,在小说中它是前世孔雀大明王(即孔宣)传承下来的,可以破天下禁制,落无数法宝。很明显,这一设定来自于我国明代的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而其中“大五行破禁术”的部分,又结合了传统阴阳家思想中关于“五行”的理念。

  从第二个青铜鼎中,张凡学会了“袖里乾坤”神通,在小说中它是前世地仙之祖镇元大仙传承下的神通,可以纳须弥化芥子,最强大的一次可以让主角将数千万凡人收在乾坤袖中,避开大劫。这一设定毫无疑问来自于我国明代古典神话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桥段。

  从第三个青铜鼎中,张凡学会了“周天星辰庆云”神通,在小说中它也是洪荒四大绝阵之一妖族的周天星斗大阵,以河图洛书为阵眼,365位妖族大圣组合,暗合365个星位和神位,可以借用周天星辰之力。“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更是古代天文学的起源。

  从第四个青铜鼎中,张凡学会了“大衍天数”神通,在小说中这是一门关于预知未来的强大神通,传承自上古神皇之一的伏羲氏。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所谓“大衍之数” 出自《周易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按照《周易》中的说法,从大衍之数,可以推演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这可能也是本书中的理论源头。

  更重要的是,主角学到的这四种神通并不仅仅只露面一次,而是一直伴随着主角的成长。因此,在本书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因子的尊重和热爱。扎根传统文化构架打造出来的修真世界,可以让读者沉浸于瑰丽的幻想空间的同时,关注到平时可能少有机会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古典人文精神,感受到东方主流文化的血脉传承。

  《法相仙途》等“凡人流”修真仙侠小说,通过让读者代入作品中,体验到主人公由一名普通人通过克服一系列考验和磨难,为常人之不能为,学会各种神通法术,最终走向鼎峰的过程,获得较强的刺激感和在精神层面对于经历成功和不平凡人生的满足感。 在这种类型的修真仙侠小说的情节当中,往往融合了无数古人今人不甘平庸、抗争天命这种特有的生命观、宇宙观和天人观,更可以激励青少年在现实世界中追求卓越、拼搏奋进。

  [本期榜评执笔人为粉丝评论家“安迪斯晨风”]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中国网络文艺传统文化传承榜】《法相仙途》中潜藏的古典文化因子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责任编辑:付双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