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剧院原院长 刘锡津:
《西柏坡组歌》以音乐的形式完成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品传递的主旋律、正能量,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清廉智慧的高尚品质。鼓舞士气。该剧音乐形象鲜明、歌词撰写振奋人心,主创团队有较高的艺术素质,是高水准的创作团体。他们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了该剧在视觉上的冲击力,舞台调度、抽拉台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舞台呈现生动立体。
《西柏坡组歌》虽为主旋律作品,但却很“接地气”、通俗易懂,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道具的设置增强了表演的冲击力,电报声、红线绳等细节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触摸到了真实的历史。此处提一点希望,《西柏坡组歌》要想成为《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这样能流传下来的作品,还需要进一步打磨。该剧想表达的主题太多,反而减弱了整体的结构力量。我们要仔细思考如何让观众自觉地去鼓掌,要让《西柏坡组歌》留下能让观众传唱的歌曲。
跟上次看到的《西柏坡组歌》相比,看得出,主创们在作品结构、细节等方面,做了有效的修改,特别是篇幅上压缩后,使全作品更紧凑、顺畅。
关于作品需要进一步修改提高的方面,我有如下建议:
一、个性特色和总体布局
对比《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作品,《西柏坡组歌》里的每首作品的个性特色不足、有雷同感,产生审美疲劳。每首作品都流畅但是缺“沸点”,影响了全篇的结构力量。
二、和声语言
和声语言“太老实”,稍嫌“简单”,缺了张力,缺少对比,都好听,但是对比不出来哪首更好听。
三、配器
乐器应注意时代感,吉他应该是木吉他,不要带线;手风琴最好是巴杨,键盘式手风琴太像建国十几年后才生产的品牌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