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崔伟:
“一改”之后,于成龙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立体、历史价值体现得更加充分,在很多地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本剧从于成龙的性格刻画入手,通过其对国家、民族、百姓的贡献来体现人物的为官理念;此外,编剧并没有停留在于成龙的个人层面上,而是通过这一典型人物彰显出以之为代表的士大夫情怀,让全剧思想从个体层面上升到家国层面,并通过三个层次的层层升华,表达了历史作品的时代价值、民族魂魄。
全剧高度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经过多轮修改,于成龙这一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时代价值、思想价值表达得更加深刻、也更具艺术性,形象也更加鲜明。这部剧不仅仅是简单地讲了一个故事,主角于成龙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奉献、为民、清廉、担当的品德、品格都彰显极为充分,值得当代的每一个官员学习。
“布衣亦可为国谋、布衣之心永不变”——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于成龙的这种“身为布衣、心系社稷”的精神。与同题材作品相比,该剧有着更大的追求——它强调了人物精神层面上的信仰和境界。
“一己清廉休自满,普渡众生宿愿偿”——剧中对于成龙反对滥权的思想描写的鞭辟入里。“收拾民心非凭剑,一条人命重如山!”就是这种反对滥权的思想。“民本思想”往往容易被概念化、脸谱化,但本剧处理得很好,艺术化地表达了宏大深沉的主题。
“一己沉浮岂在意,去留从来不强求。”—— 这是布衣的精神境界和品格,也是社会责任。该剧对布衣这种看似洒脱但实为极具民族家国责任的精神开掘是以往廉吏名臣戏中所没有的,给予人很深刻的印象。以往在塑造名臣形象时都会加入过多的“主角光环”。其实人物的责任与担当除了体现在社会贡献以外,还体现在其精神品格上。而于成龙的精神品格除了清廉之外,还有其心系百姓的大爱情怀。
此外,剧中还有几个戏曲化的情节添加得十分巧妙。比如一些动作性较强的舞台调度,在人物表演上的形神兼备,精彩纷呈等,都通过谢涛等优秀艺术家的舞台呈现为作品增色添光,使这出戏成为目前新作品中思想性、观赏性都极为突出的力作。这都是根据人物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是建立在戏曲思维的编剧之上的。有了戏曲思维就会把真实的生活内容变成戏曲的表达,更易于观众对主题、内容、人物的深入理解。
该剧目前还有几个亟待斟酌的地方。
一、尚善的人物刻画有待改进。现在的剧情设计显得他心胸过于狭窄。作为全剧最大的反派,与于成龙作对的真正原因在于为官理念的不同,而不应是出于“个人恩怨”,那样戏也就更耐人寻味,发人思考。我感到于成龙面对的问题并不是腐败,而是民心。
二、 刘君孚的内心表达有待完善。全剧重点是收服刘君孚这场戏,刘君孚也是全剧矛盾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刻画得充分而真实。现在对刘君孚的刻画浮于表面,就会让观众觉得无法感同身受。
三、尚善的定位有待商榷。尚善现在描写的比较脸谱化、简单化,“收拾民心非凭剑,普渡众生宿愿偿”这样的描写实际上是编剧郑怀兴老师对政治、历史的一种思考。尚善现在这种简单化的处理不是特别的理想,使全剧的感染力受到一定影响。
四、全剧的唱段数量偏多,反而无法突出重点。其实只需设计一、两个重点唱段重点桥段即可。因为晋剧唱腔比较相似,唱段太多反而会冲淡全剧的韵味。
晋剧《于成龙》在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的项目中具有独特价值,该剧展现出了一部历史剧的时代感,日后有望作为戏曲舞台上的保留剧目,成为时代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