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湖北省文联主席、文化厅副厅长沈虹光:
从专业的角度审视全剧,结构紧凑、语言扎实、无可挑剔,能看出主创的用心修改。
该剧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刻画了一个不一样的于成龙。于成龙作为历史名臣,多次出现在影视剧作品中。在观众心中于成龙的形象就是清官廉吏,根深蒂固。但编剧郑怀兴有着独特的眼光,他选择了一个新鲜的角度,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于成龙,对戏曲舞台做出了巨大贡献。
该剧的二度创作精雕细刻,导演与演员运用传统戏曲语言很完美地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颇具艺术魅力。这个戏之所以完美和完整,就是清晰表达了核心思想。该剧在演出中得到传统戏曲观众(尤其是基层观众)的欢迎,充分说明了作品的成功。
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首先是前两幕动作性不强:民变是全剧的关键情节,如何对待民变,是剿还是抚构成了于成龙与对立面尚善的冲突,两种不同态度是正反面人物的贯穿动作和全剧的主要冲突线。一开场就要把问题提出来,可以发生一个事件,让于成龙也吃了一惊。现在第一场比较平,是于成龙唱出来的,张朝珍上场介绍情况,两人对唱,交代幕后事件,顺撇,没有冲突,说的幕后的事情又比较多,观众很难“入戏”。于成龙主动请缨是平着出来的,唱着唱着就说我去干吧,剧情发展缺乏“驱动力”。
由于缺乏直观的正面冲突,悬念不强烈,观众不替于成龙担心,不够“揪心”。比如捕杀邹克忠一段,不要让于成龙抓捕得这么轻而易举。要通过邹克忠引出背后的人,让观众替于成龙捏一把汗,让人“揪心”才能引人入胜;还有刘君孚这的设置,他曾是于成龙的部下,有感情,可他现在成了“民变”的首领,“抚”或“剿”都要与他发生纠葛,很有戏。应该让他犯个错误,他为什么上山?为什么不敢见于成龙?做了错事嘛。他是良民,也可能成为暴民,处在临界点上,让于成龙为难,让观众担心。尚善也会因此抓于成龙的把柄。这就让于成龙有压力,“抚”不“抚”得了呢?有风险,弄不好把于成龙也搭进去了,观众“揪心”;张朝珍的描写过也比较简单,他开始支持于成龙,后来也犹疑了,算了吧,收手吧,也给于成龙形成了压力。于成龙处在商善、刘君孚、张朝珍三组矛盾中,每一组都有压力,于成龙就不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