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整体风格 切实做到凤头豹尾
——在《双蝶扇》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涌泉(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看了闽剧《双蝶扇》,我用八个字来形容:好听、好看、赏心、悦目。戏剧节奏有张有弛、不温不火,同时在追求一种古色古香的韵致,将闽剧的典雅精致演绎得深入人心。诸如此类,都是值得肯定的。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闽剧《双蝶扇》承载着观众的厚望。接下来,应该考虑如何打磨得更精彩,使之成为经得起推敲的艺术精品。
首先,建议整体风格重新定位。闽剧《双蝶扇》目前定位为悲剧。我个人认为,定位成轻喜剧似乎更准确。这是因为,表现人性温暖和美好导致的悲剧,存在价值取向的矛盾,赋予了该题材不应承受之重。
其次,首尾是决定全剧能否实现高峰突破的关键问题。敲吉在谈元曲的写作章法时,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之喻,意指文章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要像猪肚子那样充实、丰富,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此后,这一标准在戏剧评论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到闽剧《双蝶扇》,猪肚已经形成,怎样切实做到凤头豹尾呢?
开头部分,陈子霖和林梦卿既然已经那么熟悉,那么相爱,而且身边也有丫鬟、书童,那么当陈子霖身涉命案、含冤入狱时,林梦卿怎会一无所知?即便是父母刻意瞒着林梦卿,那么丫鬟、书童为何也不报信?似乎有点不合情理。后来,林梦卿嫁给了吴玉山。从后面的剧情看,吴玉山也是个好人。但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为何要让吴玉山在知道内情的前提下“霸王硬上弓”,违背了林梦卿的意愿?此处,其实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例如,吴玉山不知林梦卿有个恋人入狱了,不知她并非自愿嫁过来的。这样,或可让人物塑造更有一致性,立得实,站得稳。
结尾部分,也需重新思考、开掘、创造。目前结尾既仓促又游离。突出表现在第六场,陈子霖和吴玉山两个都想做好人的男人,却偏偏害了一个女人,陷林梦卿于孤苦无依的境地。那么他们所谓的谦让、大度、牺牲、奉献还有什么意义?剧情这样设置显然不够入情入理。给我的感觉是,就像一篇限时作文,前面写得很从容、很认真,遗憾的是后面时间紧迫,不得不草草收尾。
除此,希望在戏剧结构上继续调整。例如,吴玉山领着孩子走后的一些场景,因为切光、场景转换等,影响了舞台效果。其实这场,可以一气呵成。再如,吴玉山写完休书后,姐姐很痛快地递给了林梦卿。递休书时,她的内心应该是矛盾的,因为一递出去弟弟就没媳妇了。因此,递休书的手应该是颤抖的,越是颤抖越能表现姐姐的伟大。另外,陈子霖决定赶考是否有点多此一举?如果他去赶考了,就面临一个问题:一旦金榜题名,可能会忘记曾经的海誓山盟,对这部戏来说没有必要。换句话说,他有很多理由可以走,不一定非得是去赶考。临走时,若能回眸深情一望,更充分表现他的不舍,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定更能触动观众。
以上浅见,仅供参考。国家艺术基金对包括闽剧《双蝶扇》在内的滚动资助项目实施“两改两演”, 引导创作的过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体现出打造精品力作的良苦用心和责任担当。希望闽剧《双蝶扇》主创团队树立信心,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将作品打磨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