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网络小说好看榜】年度自我革新作家:颜凉雨

2018-01-14 17:11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1-14 17:11:46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付双祺

  又到一年盘点季。

  我们筹建的“中国网络文学网生评论家委员会”,将在年终岁尾之际,评选与评论中国网络年度作品、年度作家、年度人设、年度造词等。这不仅仅是在总结本年度的热点与潮流,也是在分析与研判下一波的趋势与走向。

  中国网络文学网生评论家委员会(筹)将“年度突破自我作家”的桂冠授予颜凉雨,认为:在2017年之前,颜凉雨一直都只能算是一位不温不火的作者,但是仿佛在一夜之间,她凭借两部新作《丧病大学》和《空降热搜》一举晋级大神行列。十年酝酿,一朝化蝶,可谓厚积薄发。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颜凉雨的成功背后,也留下了她个人努力奋进的一道道印痕。

  颜凉雨并非新人作家。打开她的晋江个人页面,可以看到最早的一部作品发表在2005年。十多年来,颜凉雨笔耕不辍,一直在坚持写作,却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唯一一部成绩较好的《鬼服兵团》还是靠字数多、连载长才换来了高积分。但到了2017年, 她的新作《丧病大学》迅速走红,长期占据晋江多个榜单前十位,被评为晋江年度优秀作品。颜凉雨也凭借此书一举进入女频作家大神梯队。随后她发表的大热之作《空降热搜》(似乎是在用书名暗示她本人的传奇经历)凭借良好的成绩进一步巩固了她新晋大神的地位。那么颜凉雨是如何完成蜕变的呢?这就需要回溯她的创作历程,找出她的写作特点,梳理她的进步与变化了。

  第一特质:“非标签化”的主角与群像写作尝试

  现今的晋江小说,特别喜欢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完成主角的人设,比如面瘫攻、阳光受之类。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突出主角的主要性格特征,抓住一点,着力描写,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再加上 读者们都是浸染在网络文化中的一代,对于“冰山”“元气”“傲娇”之类的用语早已有约定俗成的共同理解,所以他们毫不费力就能会意主角的性格特征,变相降低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难度。

  但标签化主角的缺点跟优点同样明显:人物性格趋同。你冰山我也冰山,你腹黑我也腹黑,那他们之间的区别何在呢?一部小说中人物性格的独立性就这样丧失了。类似的问题早在新世纪以来的日本ACG作品中便已出现,傲娇、御姐、三无几乎成了每部作品的必备,人物缺乏独特个性,变成了萌点的堆砌。这一现象泛滥成灾,是日本动漫优秀作品变少的重要原因。反观晋江,随着近两年网站商业化走势加强,用标签式主角写甜文也成为越来越多作者的选择。 这种做法或许能取得一时的商业成功,却难铸精品。

  与之相对,颜凉雨则一开始就走了一条非标签化主角的写作道路。她的前期代表作《幻生之手》,描写了东北人李闯与深圳人赵清誉灵魂互换,为彼此在校园解决困难矛盾的故事。颜凉雨并没有简单粗暴地两人贴上“XX攻”“XX受”的标签,而是借助语言、动作等细节一点点地展示他们的性格。

  “正常”,李闯大咧咧的东北调调乘着赵清誉温润的嗓音从扬声器里扩散出来,有种不协调的错位感……

  赵清誉还没来得及说话,手机就让宋心悠一把夺了过去,女人几乎是贴着话筒吼的:“你说谁呢!嗯!不想给笨笨留全尸了是吧!”

  李闯没料到这就直接跟宋女士接上轨了,有几秒的错愕,之后就觉得头皮发麻:‘靠,赵清誉你他妈调扬声了啊!’

  知道李闯看不到,但不影响赵清誉同学云淡风轻的耸耸肩,继而半仰着头感受微风的吹拂:“唉,我早就说过讲话太粗鲁不好……”

  以这段对话为例。李闯豪爽粗犷、没心没肺的性格透过语言很直白地显露出来。赵清誉温和蔫坏的形象借助耸肩、仰头两个小动作来确立,而他深圳人的地域特色则通过“讲话太粗鲁”中的“讲”字体现(北方人通常用说话不用讲话)。

  而颜凉雨的心理描写同样细腻传神,尤其是对李闯这个看似粗线条角色的内心发掘,使得读者能见识到这个人物复杂立体的另一面:

  “李闯毕竟不是小强,再好的适应能力在面对灵魂互换这个问题时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棘手问题,像城市的嘈杂,习惯的差异,专业课的晦涩,还有夜半时分忽然坐起来想自己在哪里自己究竟是谁的那种惶恐。他能换回去么?他会在什么时候回去?是一觉醒来人就回家了?还是需要连环车祸飞机失事?如果换不回来呢?他就顶着赵清誉的躯壳过一辈子?那么他想这样吗?希望?还是不希望……太多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李闯不是不想,只是努力让自己不去想,因为这个漩涡让人头痛欲裂。”

  到了近年来的《丧病大学》与《空降热搜》,男主角形象就更加复杂。《丧病大学》在文案中说“吊儿郎当乐观学渣受 VS 外冷内热学霸攻”,看似俗套地用标签概括两位主角,可是与“冰山攻”“闷骚受”相比,这一标签又何等复杂?完全脱离了标签体原本简单粗暴、突出片面特点的性质。与之相近,晋江大神priest在《默读》文案中将两位主角形容为“专治各种不服老流氓攻VS又怂又浪富二代受”,同样采取仿标签体的手法写出无法用标签概括的人物形象。

  颜凉雨既像在继承标签化这一约定俗成的惯例,又仿佛在无意中对标签化人物进行了某种嘲讽。这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儒林外史》以降的中国古代小说,明明已经成为文人写给文人看的书面作品,却偏要固执地按说书人的口吻在末尾加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付双祺]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