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 竞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辽宁文艺也面临新的起点,面对过去的辉煌,辽宁文艺如何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辽宁文艺应有怎样的新实践?近日,辽宁文艺论坛在沈阳举行。本届论坛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新时代辽宁文艺发展中的美学思考”为主题,围绕辽宁文艺的发展优势与问题、解决的路径、发展的前景等话题展开讨论。
人才是关键,最终要拿出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
辽宁文艺论坛创办于2006年,由辽宁省文联主办,论坛每年一个选题,关注的都是辽宁艺术实践的当下问题。
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洪兆惠认为,只有对辽宁文艺界走过的道路、对自己的文艺现实有清醒和准确的把握,辽宁文艺才能更好地发展。
关于辽宁戏剧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创作了具有浓郁东北地域特色的话剧《祖传秘方》《开炉》等并获得广泛影响的戏剧人孙浩说:新中国成立前,辽宁没有本土的戏剧班社,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部队文工团留在了辽宁,像辽宁人艺、辽宁歌剧院、辽宁歌舞团等,包括辽宁一些市级院团发扬传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创造了辽宁舞台艺术的辉煌。
谈到当下存在的不足,孙浩说,2012年以前,辽宁省省市县三级院团共61家,目前却只剩下36家,演出队伍受到很大影响,有的院团没有自己的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灯光,根本没有能力独立完成剧目的创作。孙浩说,辽宁戏剧要发展,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其中建设人才队伍是核心。戏剧创作和文学、美术创作不一样,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化创作,是在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导演的带领下,由舞台各部门、各专业的人合作创作出来的,只有队伍建设完备,才能齐心协力抓好辽宁戏剧创作。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省曲协主席崔凯说,总提往日的辉煌不行,我们应面对未来思考问题。打造经典作品非常重要,各个艺术门类都需要拿出经典来。名家也好、大师也好、优秀创作人才也好,最后都要靠作品说话。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作品,如果拿不出优秀作品,其他活动搞得再热闹也是表面文章。崔凯指出,好作品不是说出来就出来的,要有规划、要有具体措施、要有投入。希望我们把培养人才和繁荣创作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加强文化发展规划,打造文艺经典。
除了文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辽宁文艺从业者也要有自己的坚守
著名词作家胡宏伟说,每个时代辽宁音乐都留下了自己的回声,《我们走在大路上》《十五的月亮》《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和我的祖国》等,都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喜闻乐唱的作品,代表着历史前进的足音。胡宏伟认为,当下辽宁音乐存在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创作队伍老化,年轻创作者缺少对艺术的执着。胡宏伟说,艺术创作要出成绩,责任心、使命感很重要。文艺创作不深入人心不会流传久远,辽宁文艺从业者要有自己的坚守。他说,创作的规律就是,几天不写就会生疏,一段时间不写就跟不上时代,作品就是创作者生命的存在方式,没有作品的那天,创作者的身份就死亡了。
辽宁的杂技在全国有自己的品牌作品,沈阳杂技团和大连杂技团都有很多优秀的传承节目,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作为杂技研究者、大连艺术研究所青年学者尹力对辽宁杂技的状况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她说,沈阳杂技团在中美建交之前就率先到美国作为外交使者进行演出,大连杂技团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尝试商演。上世纪90年代,在杂技晚会刚刚兴起时,沈阳杂技团的《天幻》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近年来杂技剧兴起之后,沈阳杂技团、大连杂技团创作出了《熊猫——寻梦之旅》《霸王别姬》等自己的品牌作品,在全国叫得响,每年都在国外巡演。尹力也谈了杂技发展遇到的问题,她说,杂技的特点就是投入产出的时间特别长。做一个戏剧作品,可能几个月时间就能把剧本创作出来,一两个月的时间排练就够了,但是杂技排练时间非常长,排练之前还得做单个节目的排练,排练好了再安插到一起。各个院团都在培养小杂技演员,不到10岁就入团,培养时间特别长。现在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杂技招生难,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目前全国大部分的杂技学校都已经有了免学费的福利,像上海的马戏学校更是提供了对于小学员进行生活补贴这样的办法。和全国一样,辽宁的杂技也面临着快招不上人的困境。
有了好苗,才有培养出参天大树的可能
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胡崇炜说,辽宁文化以辽河文明和渤海文化为主线,辽宁有自己的文脉,辽宁文艺能够发展,根本问题就是这片土地特殊的气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艺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辽宁特质的艺术品。像书法创作,过去参加书法活动,每次超过2000人都是一大关。但是去年的书法大赛竟然吸引了四五万人报名。网上投票更是热度空前,一个孩子最少30人投票,最后一统计,800万人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了。
胡崇炜认为,艺术首先是普及,第二是提高,普及都没有怎么能提高?有了好苗,才有培养出参天大树的可能。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大批文艺巨匠,在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力,我们应该不忘本来,把重视人才的优秀传统延续下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所在。辽宁文艺发展必须盯住好苗子。
胡博是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副院长,在她看来,储备、输送人才是高校的职责所在,但现在人才流通出现了问题。一方面是辽宁本地院团不好留人,另一方面,辽宁的高校在招收艺术人才时也面临着困境。如果说我们的生源都来自辽宁,毕业以后留在自己的家乡就业,那也是更有利于我们辽宁本地文艺发展的。(杨 竞)
注:原标题为《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