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网络小说好看榜】穿越历史“类型榜”之《督军》

2018-02-28 15:42 来源:网络文艺日报 
2018-02-28 15:42:32来源:网络文艺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该作品节奏舒缓而厚重,但不缺乏疾风骤雨。全文构思精巧,不仅着眼全局,还会在小情节上带起一波三折,使得读者欲罢不能。同时,将大情节嵌入真实历史事件中,则让人产生厚重感,像喝了一坛陈年美酒般甘冽,又觉得余味深长。

  ——编者按

  网络小说,通常承载着梦想和欲望,以虚构历史为背景的网络小说更是如此。常见虚构历史类网络小说,喜欢用主角的努力,对历史进行大胆的假设,进而虚构出改变历史进程的结局。

  我们不能说梦想是错,但却难以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或许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完成梦想的快感,却少了对历史的尊重。大量失去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作品泛滥,却少有其中应有的厚重。

  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虚构历史小说《督军》回避了当前流行的写法,而是选择了像金庸先生那样把作品嵌入历史,大量引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铺设背景,使得作品显得尤为厚重。

  限于近些年对网文的管理政策,作者普祥真人一再强调文中历史背景都是虚构,但凭借内容中提供的线索,读者很容易就从中得出结论——这是一部取材于晚清末年和民国初年的作品。

  故事从作为混混出身的主角赵冠侯在津门遇险开始,中间历经艰险波折,直到他成为一省督军,多省巡阅,权倾一时后又急流勇退为终结。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谱写了一曲由草根到庙堂的长歌。

  图为清代末期的津门

  该作品节奏舒缓而厚重,但不缺乏疾风骤雨,全文构思精巧,不仅着眼全局,还会在小情节上带起一波三折,使得读者欲罢不能。而大情节嵌入真实历史事件中,则让人倍觉厚重,像喝了一坛陈年美酒般甘冽,同时又觉得余味深长。

  文中不仅有草莽龙蛇,也有庙堂之上的达官显贵,不光是触及了市井生活,还深刻地描写了晚清时的政治生态。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别具一格。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原汁原味的历史人物,使得人物更加立体化。人物间的冲突、碰撞变得更为真实可信。尤其是作人物对白中,作者对于民间俚语、地方方言的使用,让作品中的人物显得尤为真实。

  在故事的情节上,各种明暗线交错,却没有任何杂乱。而其中的各种斗争则可以看成权谋的教材。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在精心讲述这个故事时,不忘在其中表达出对社会的思考,作者的拳拳赤子之心非常值得人欣赏。

  第一好看点:评书色彩的叙述风格

  现在的网文多以通俗文学的写法来叙述,偏白话文风格偶有,但不多见。作为上世纪80年代前生人,多数对单田芳、袁阔成、田连元、刘兰芳老一辈艺术家不陌生,而对于他们成名的作品也都耳熟能详。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评书渐已式微,新生代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对评书都少有印象。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角,评书并非一无是处,只是老一辈人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尽早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才使得这份传统文化日渐衰落。而更重要的是新生代的断代,使得这传统文化更显颓势。

  《督军》一文的叙述带有相当浓厚的评书色彩,在网文 常见的表达方式的审美疲劳中独树一帜,使人眼前一亮。那从容的叙述方式若是顺着节奏朗读下来,不免会让读者过一回说书人的瘾。这对于年纪偏大一些的读者来说,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单这份情怀分就足以让这部作品位列经典。而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这种新奇的表达方式也足以让他们体会出传统文化的几分真髓。于这个角度讲,这正暗合了“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

  第二好看点:细节真实接地气

  晚清时期的天津市井

  常见历史作品,多以当代人眼光和笔触去写过去的故事,通常在对白和细节上欠缺时代感,看起来多不伦不类,缺乏让人融入的感觉。《督军》一文完全不同。从一开始,就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刻画了晚清末年津门混混的生态环境,把那些好勇斗狠,以此为荣的混混刻画得淋漓尽致。

  文中不仅刻画了他们的生存方式,也细致地描写了他们的心理状态。明面上写的是混混们斗狠,以威慑他人,并且赢得“面子”;暗里说的却是下层社会人的无奈和拼搏。这种斗狠,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谋生。

  在旧有的社会秩序下,混混们无法对抗官府朝廷的法令,也无法直接与地方权势乡绅硬顶,只能通过这种默认的规则和秩序博弈。

  比如主角赵冠侯为了自己青梅竹马的女友接受“站笼”的酷刑搏出位,挨打断腿不叫苦,自断小指讹当铺等,这些在今天看来极为不可理解的自残行为,在那个时代里,却是底层社会中人的重要生存法则。

  至于“海底捞金印”(热油锅里捞铜钱)的情节,不仅带有传奇色彩,更有典故。这些看似微末的细节,完整地还原了晚清时代天津的社会生活,使得读者略一细读就能感受到旧日的天津风貌。

  仅仅一城一地的风貌显然不能满足作者的野心。在后续的叙述里,充满各地特色的方言俚语,如陕西、四川、东北的方言,在文中都有极为贴切的表现,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角色。

  第三好看点,细致的人物刻画

  清末的贵族形象

  细致入微,不脸谱、不刻板的人物刻画是这部虚构历史小说的另一大看点。一部小说是否好看,人物的塑造是讨巧就决定了一半的成败。《督军》一书中虽然也有主角刻画过度的细微缺憾,但是丰满的配角则掩盖了这小瑕疵。

  书中角色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中有原型的,如慈喜(禧)、袁慰亭(世凯)等,也有完全虚构的人物,如主角的妻子、结拜的二哥孟思远等。 不管是有原型,还是虚构的角色,无一不体现出清晰的性格以特点。更值得赞赏的是人物前后的成长、变化,都有迹可寻,让人觉得贴切也合乎生活的逻辑。

  以慈喜(禧)为例,书中并没有陷入道德陷阱,简单地像过去那样,把她定义成一个祸国殃民的老妖婆,而是从细节上展示这个掌握帝国四十八年的女性统治者,她的权谋心计,她的为人处世,她的执政理念,都被作者用精彩的笔触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作者的笔下,她是一个精明干练却又被客观条件制约的统治者,是一个孤独却又敏感的老人,她对权力有着无尽的欲望,却也对国家的强大和稳定有着强烈的向往。她即开明又保守,精明狡猾又犯下了很多愚蠢的错误,种种的矛盾集于一身,使得这个人物有血有肉,也更为丰满。

  慈禧太后

  而袁慰亭(世凯)的刻画则更为精彩,这是一个从底层爬到万人之上的军人。他曾经忠于朝廷,忠于国家,却因为朝廷中的内斗几起几落;他才华盖世,思路敏捷,也有着枭雄的狡诈和阴险;他重情义,重信义,总想善待故人,却被残酷的现实逼迫得不得不动用权谋。 在逆境中的压抑,使得他迷失了初衷,最终演化成只在乎权力而放弃了信念的窃国大盗。对应着主角的表现,这位枭雄的演变被展示得酣畅彻底。

  至于生不逢时的中兴之臣章桐(李鸿章)、颟顸无能的晚清旧臣,以及野心勃勃却志大才疏的政治投机者,无一不被作者刻画得清晰可见。

  如果说有历史原型的人物刻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那么那些没有历史原型的人物则展示了作者丰富的阅历。对人情世故的把握使得作者把这些虚构的人物也写得栩栩如生。典型如主角的妻子,一个旧时代女性通过与主角的同生共死,并且努力的学习,最后成为高贵的督军夫人,这其中的因果联系都阐释得让人不得不信服。主角的结拜兄弟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甘愿为理想而不惜代价……

  这些看起来如同真实存在一般的虚构人物,无一不是作者对生活观察后的成果。

  第四好看点:灵活化用历史背景

  图为八国联军入侵

  也许是因为作品需要对矛盾冲突进行艺术化处理,或是为了规避政策的审查,作者在书中适当地调整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但这无伤大雅。主要的历史事实都有序地被作者融进了作品之中。

  不管是袁慰亭(世凯)的小镇练兵,还是八国联军入侵,亦或是义和团事件,都在书中有了完整的展示。作者细致地写出了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也写出了事态的结局,同时也把自己的艺术虚构完美地嫁接到了这些历史事件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笔下的引发各种政治灾难的缘由,不只是简单的“朝廷腐朽”这一个字眼所能概括的,也没有把这些缩影成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作者详细地描写了晚清的政治生态,其中各方力量为了争权夺利而推动着事态的发展,最后将矛盾激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才导致了灾难的到来。

  而对于一些固有印象中带有积极进步色彩的历史事件,作者也不吝笔触地写出了那些光明背后的阴影。

  比如说,初衷是匡扶正义的一些举动,最终被投机者改变了性质,本该是救助百姓的行为,却在压力面前成为了残害百姓的黑恶势力。这些事情背后的权谋以及手段,无一不是借以历史得来的思路启蒙。

  袁世凯(左三)

  第五好看点:精彩凝练的文笔

  一部好的作品,有好的文笔不稀奇,没有好的文笔才是咄咄怪事。《督军》一书中文笔精彩凝练,或优雅从容,或苍凉深沉,但凡有需要时,总能恰到好处地展示出它的精彩。只是文章内容过于精彩,让人容易不留意这部小说的文笔。

  慈喜那里倒是召见了他,问了问往来过程,普人是否满意,最后由李连英送他出园。李连英边走边道:“老佛爷心气不顺,也没心思搭理人,冠侯别多心,不是冲着你。你这次差事办的不错,老佛爷心里是有数的。在京里玩个一两天,也不要紧,采买些东西带回去,也算是没白来。”

  “老佛爷心气不顺?怎么,谁那么大胆子,敢惹佛爷生气?”

  “就是这么个话了,可他偏就有人这么大胆子,没办法的事。京城里是非之地,你早点离开也好。万岁昨个和翁师傅吵起来了,师徒两人动了真火,这可真是少有的事情。更少有的是,两人吵嘴的原因,是为着那个‘莫宰羊’。万岁爷非要那个人的一个什么上书,因为翁师傅不肯给就发火,老佛爷虽然不喜欢翁师傅,却更不待见姓康的。六爷临去之前,还嘱咐过皇帝,不能和那个妄人相见,现在看来,万岁还是想用他,老佛爷心里能痛快的了么?终归慈圣年岁大了,又交了权,总不好说了不算,只说了一句儿大不由爷,只要不剪辫子,就都随他去。是以老太太心气不顺,咱是少惹她老人家为好。”

  赵冠侯默然无语,自己打了保国会的人,又放话保国会见一次打一次,现在保国会首领得天子重看,自己再留在京里,确实也不妥当,早走自是应当。他对于自己的得失荣辱倒是没在意,这官职他看的也极轻,唯一的想法是:皇帝若是真的重用康祖诒,大金恐怕要从此多事。

  次日,赵冠侯陪着十格格在大栅栏转了一大圈,随后又到广和楼又去听小叫天的定军山。戏台上,谭贝勒一口大刀舞的水泼不进,一段西皮流水“这一封书信来得好,助我黄忠立功劳……”唱的挥洒自如,到了关节处,赵冠侯亦忍不住,随着身旁十格格大声喝起彩来。

  就在赵冠侯与十格格品评着小叫天这唱腔韵味时,军机处里,帝师翁放天,亲自执笔誊抄着一道至关重要的上谕: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执笔者精神抖擞,笔走龙蛇,挥洒如意。一边的刚烈刚子良,则面色铁青,沉默不语。那位眼花耳聋的琉璃蛋王文召,则捧着盖碗茶,轻轻以碗盖打着浮沫,边摇着头,边轻声念叨着“上好的一壶叶子,可惜啊,太急了。这水不开,就硬沏,再好的茶叶,它也对不了味。糟践,全都糟践了……”

  ——摘自【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国是】

  晚清奢靡的宫廷生活

  黎明时分的津门,被一阵阵牛胯骨声,以及唱数来宝老人那嘶哑苍凉的嗓音所惊醒。

  “轰隆隆,炮声响,北伐来了葛明党……”

  黑夜渐渐散去,太阳冉冉升起。

  “老百姓,命不强,送走大金来了北洋。

  今要粮,明要饷,拉咱的儿子上战场。

  蓝眼珠,高鼻梁,海外的忘八比人强。

  租界地,好地方,败仗的将军一大筐”

  一身衣服依旧满是补丁,两条裤腿一长一短的王傻子,比起数十年前在津门茶馆外卖唱时,除了头发变的雪白,背已经佝偻以外,看不出太多变化。嗓音依旧沙哑,嘴唇干裂,但是老人唱的格外带劲,蹒跚着步子,艰难的前行,顽强的让自己数来宝,响彻九河下梢。

  红日渐高,阳光明媚,今天注定是一个好天气。

  “要说好,穷人党,打跑了陆贼得两广。

  取四川,占松江,天兵天将谁能伤。

  分土地,免税粮,穷哥们翻身把家当。

  吴子玉,东北王,碰上穷人也遭殃。

  丢盔甲,弃刀枪,手下的弟兄全投降”

  一声声吟唱,惊醒了人们的美梦,虽然南方的硝烟还不曾飘到津门,但是百姓们却已经感受到名为希望的光芒,离自己不远了。

  报童撒腿如飞,在大街上飞跑,高声喊道:“号外号外,赵冠帅通电下野,山东未来将由谈判解决。南北和平有望,号外号外……”

  ——摘自【最终章 雄鸡一唱】

  这精致而朴实的描述中毫无文字炫技的华丽感,但是却让人有进入那个黑暗而深沉的时代之感。这种身临其境确实让人欲罢不能。

  总评:不管作者怎样强调,主角就是一个自私的军阀,可文中展示出的却不只那么简单。这是一部严肃的梦想之作,承载着对民族、对国家深沉的爱,对投机者和破坏者的深恶痛绝。对秩序的渴望,对平等的追求,则是最大的主题。 不管是沦陷的江山,还是看不见光的黑暗,都阻不住那份热切的期盼。

  若对历史的曲折进程有着强烈的好奇,那真的不该错过《督军》这部精彩的小说。

  [本期榜评执笔人为网生评论家“节操欠费”]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