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丰富完备的类型划分,形成了玄幻、奇幻、历史、科幻、都市、军事等等十余个类别。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作者或者小型的网络文学站点另辟蹊径,开始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线。这些作品尽管知名度不高,但在某些方面颇有亮点。因此我们筹建的“中国网络文学网生评论家委员会”将站在网络文学创作的第一线,从真正读者、粉丝、“网络土著”的角度,试图从网络文学主流之外,进一步发掘那些有新意、有看点的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旨在为文娱内容和投资者提供下一轮IP风口的“新物种、新文本、新IP”的筛选、评估和打造的范本。
中国网络文学网生评论家委员会(筹)认为:本书选择的时代和写作角度很特别,因为东晋时代在大多数读者眼里既不出名,又空前复杂,单单走马灯的王朝轮换与皇帝交替就让人眼花缭乱。不过作者还是准确把握住了这个时代的风貌,融合了穿越改变历史、北伐驱逐入侵、推翻门阀士族、建立新社会秩序等多方面故事内容,堪称东晋时代穿越小说的教科书。
《汉祚高门》是由作者衣冠正伦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一部历史穿越题材网络小说。
本书主角是穿越到了东晋初年江南土著士族豪强沈家的现代人沈哲子,他利用穿越者先知先觉的优势,先是在王敦第二次叛乱时占得先机,平叛得功;然后又在朝堂上利用北方当权士族与皇帝的矛盾,操控舆论成为驸马;紧接着执掌兵权,消灭苏峻之乱,成为有着武装力量支撑、在朝野都有声望,还深得皇室信任的重臣。目前剧情正进行至北方后赵石虎统军南下,主角沈哲子在一线力抗入侵,同时窥视赵王石勒将死,后赵内乱将起的机会,准备北伐。
早期的历史穿越小说中,主角都是“披着人皮的上帝”,几乎是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以至于后面还被网友读者戏谑地总结为“炸药、玻璃、枪炮”三大穿越者的必备技能套路。随着读者的审美疲劳,这一类穿越文渐渐没落,“另类”穿越者开始兴起,反派型如“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穿越者、肥头大耳猥琐发育靠女主打天下的穿越者等大行其道。 现在来看,穿越文中的主角基本遵循着越来越贴近目标受众形象、强化喜剧特征的路线在发展,这也是由现在网文的受众群体口味与收益方式所决定的。
《汉祚高门》一书却塑造了一个现在少有的“正常”穿越者。高门大族出身,恰好是可以大展拳脚的年纪,上有父辈扶持,又适逢叛乱前夕,可以明确自家立场,攫取最大利益。 这种开局放在十年前必然是泯然于众,但在现在满目都是奴隶命,各个争当朱元璋的现在,却实实在在是一股清流。
接下来的故事发展都在主角意料之中:被打脸的虞家家主能够审时度势地与仇人联合;北方士族领袖、执政权臣王导在王敦叛乱、沈家崛起等不同事件中的不同手段与采取的行动;琅琊王氏内部的斗争;流民帅帮助东晋平定叛乱又发动叛乱的缘由;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内部纷争与北方士族的处境…… 这些关系重大而又复杂难明的事件,都被作者有条不紊地写了出来,不仅合乎逻辑令人信服,更有不少人物让人拍案叫绝,由衷感佩。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王导,这位奠定了东晋一朝“王与马,共天下”统治模式的权臣,在历史上“善于兴废”。本书中更显示出他作为卓越政治家、士族领袖的一面。他可以支持自家堂弟王敦的反叛,也可以在其失控时果断切割,让王敦死而王氏不灭。
另一方面,在面对皇帝的威胁时,他也有默许、纵容家人毒死皇帝的狠辣。他对于流民武装有着利用其作为自身执政靠山、平定叛乱的一面,也不乏用其打击政敌、待两者两败俱伤之后坐收渔利的一面。而在和主角沈哲子的数次交锋中,王导更是处处机锋、步步为营,即使到了被沈哲子掌握自家弑君秘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周旋一二。 作者对情节的把控之精准,描绘人物形象之丰满,可以与一流作品媲美。
本书是基于东晋历史而衍生的,其中必然会遇到我们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比如开场就是东晋初年的王敦之乱,虽是简略带过,但是王敦的威势与形象却跃然纸上。而后还有自毁容颜的谋士钱凤,虽还是少年但能见不凡的桓温,此时还尚带天真的书圣王羲之…… 这些人物的趣事轶事穿插其间,不仅完善了人物形象,推进了事件发展,还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动荡时代人们的不幸。
如桓温年少时爱慕的少女,苏峻之乱后再见已成为挣扎求生的船妓,而空有一个忠良名声的桓温,却连为其赎身也做不到……结合历史中的悲惨记载与桓温现实中晚年加九锡问鼎之轻重的风光,更有一种沉重萦绕于心。
本书有效地利用了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先知先觉。沈哲子代表的沈家,能够一反真实历史中的悲惨命运而步步高升,靠的就是先知先觉带来的优势。从王敦之乱中的选边站,到瘐氏执政时的若即若离,选择石勒将死之时对抗北方,扩张势力准备北伐……这一系列行为都是出于先知先觉, 既符合逻辑,又体现了穿越文最大的趣味,成为吸引读者的最大“爽点”。
但作者也不惮于“改变”历史。有很多穿越文,虽然看起来肆无忌惮,主角完全是“土著”中的“杀马特”,言行总是奇异而充满优越感,但却死死不敢让历史拐个小弯,活得像历史墙下洞中的老鼠,猥琐憋屈,只敢乘着大家不注意捡点残羹冷炙。
比如大量汉朝穿越文,明明已经把刘邦视为对手,自己也已是一个手指就能捏死他的大佬,却还要小心翼翼地送钱送粮送谋士送老婆,让他逃了一次又一次,生怕自己不小心就改变了历史……但这些越者都没有遵循刘邦当皇帝的历史,而是自己成了九五之尊,也就完全让之前的所作所为成了笑柄。
本书明确了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对于历史先知的同时,也很明白自己做出一番事业并不是靠着走“前人路”就可以的。因此,在必要的时候,我们的穿越者完全无视了“穿越者不能改变历史”的飞虎队穿越条例,直截了当地出手。其中大部分人能够看出来的,就是庾亮在苏峻叛乱中被沈家刺客刺杀的一幕。
历史上的庾亮不仅没有被刺,更是联合多方势力绞杀了苏峻,与王导对峙,直至两人先后去世,庾氏还成为了东晋朝第二个掌权士族。但在本文中,庾亮就轻而易举、也顺理成章地死了,这既符合了作者前面埋下的多处伏笔,也为后续剧情发展铺平了道路,更一举突破了传统穿越文的窠臼,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神来之笔。
本书对于宗族,尤其是东晋时代的士族有着深刻的描写。其中有小有大、有好有坏,既肯定其合理性,也批判其腐朽性。小处来讲,其中有多个篇章讲到了沈家自己的东西两宗,以及沈家崛起时内部要求分家的呼声;大处来说,则是东晋朝廷的格局里士族一边拖后腿一边支撑时局的复杂性,其中有南北矛盾,有内部派系斗争,有与流民帅的离合,有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一致性。这一点是以往作品很少涉及到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作者描绘主角沈哲子即崛起于这样的门阀士族,又突破了局限,希望构建一个更合理的社会体系的探索,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竹林七贤
本书选择的时代和写作的角度都很特别。一般来说,很少有作者愿意选择魏晋南北朝来作为写作背景,这个时代不出名又空前复杂,单单走马灯式的王朝轮换与皇帝交替就让人眼花缭乱,更不用说其中出场的配角人物。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写作水平,还有对于历史的研读,完全是一件耗时耗力又很容易出错的事。 尤其是东晋朝江东本土士族,较之我们熟悉的“王谢”等北方士族,资料还相当稀少,作者在文中能将之理顺,并化为己用,为本书增色不少。
本书对于当时的时代风貌有着独到描绘,东晋既是一个政治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纷繁的时代。在本书中,我们也看到了多种思想的交锋——此时,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已经衰微;道家还没有像东晋后期一样统一并与政府对抗(孙恩叛乱),但是其大范围流行、以方技谶纬为主的特色已经显现;佛教的理论体系尚未本土化,也不是清静无为,而是积极参与政治、谋求发展。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都在本书中有所体现,在被主角沈哲子利用,推动故事发展的同时,也让本书更为丰满可信,有时代气息。
作者对那段历史中的人和事还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书中认真讨论了当时社会现象与制度的内在因素,揭示了其中的不少合理性。尤其是在门阀士族的问题上,在揭露其残酷、不把人当人的一面(严氏囚禁北方难民为奴隶工),同时也阐释了单个人、单个家族难以在当时立足的缘故。当时血腥残酷的现实,也是主角沈哲子行动的源动力,也解释了他不少行为、特别是妥协退让的缘由。
当然,除了沉重的话题之外,也有不少比较轻松,能够让人看着眼熟发笑的桥段。如沈哲子如何“包装”自家堂兄成为“名士”,弄拙成巧的东晋“传销”——隐官隐爵,立志成为花木兰的公主老婆,甚至还有对于名不副实的史料的吐槽,如:
“只有身处时下,沈哲子才能理解后世史对于一些士族子弟家世描写的春秋笔调。如果自己以后立传,则可以说,沈维周,父充少习兵、豪武侠任,厚结乡里,不治产业,维周幼即贫困,家无余粮,即稍长,以货殖任事,取资家用,乡人称贤。
而纪友则更可怜,幼失怙恃,随于大父而活,未及弱冠,大父亦薨,茕茕孑立,不损其节。
不明就里的人看到这些传记,即便不掬一把同情泪,也要为其身世飘零、命途多舛而感慨几分。”
这些桥段使得本书松紧得当,大大增添了可读性。
打开本书你可以发现,它既不是那种严格考据,完全符合当时习惯的古代语,也不是网文中常见的大白话,而是一种“白话文言文”。这一语言风格在初期略显突兀,但却 很好地将本书从同类作品中区分了出来,成为吸引人的一大要素。另外,这一语言风格也为本书带来了一种时代感 ,更贴近故事发生的真实历史时间,却又不至于造成读者的阅读障碍,可以说是相当平衡的一种选择。
本书也有一些小小的缺憾,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作者并没有考虑读者对这段历史的熟悉度,或者说考虑得不够全面。本书中的不少经典桥段,都需要建立在读者熟悉那段历史的基础上,比如本书第六百章《大仇得报》。如果读者不熟悉郭默这个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在北方临阵背叛李矩逃跑以至于荥阳失陷,李矩坠马身亡的经过,就很难理解主角对其的不信任与郭诵无论如何要置其于死地的缘由,也就很难与书中角色产生共情。因此本段落堪称书中感情冲突最为激烈的一处,却鲜少有读者产生共鸣,实在是有些遗憾。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扎实的东晋穿越小说,其中融合了穿越改变历史、北伐驱逐入侵、推翻门阀士族、建立新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故事内容,逻辑较为自洽,人物繁多而各有特色,语言有古典韵味却不难理解,非常值得一读。
[本期榜评执笔人为网生评论家 荧惑之蛇 ]
(本文系“网络文艺日报”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