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曹林
众所周知,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韵律文学形式,靠吟咏朗诵来表达语言文字中的艺术情感。而舞剧则是舞台艺术的一种体现形式,以舞蹈语汇抒情写意——通俗讲,舞剧不说话,没台词,只通过舞蹈编排、肢体语言讲述剧情,其魅力就在一切尽在不言中。被后人誉为“诗圣”的杜甫,一生笔耕不辍,留至今日的诗歌达千余首,其作品在当今各级课本中出现率最高。所以,要把杜甫这个题材编成舞剧,其困难可想而知。当然,从艺术创作的规律看,这种矛盾的对立也会成就艺术创作的不二个性。
艺术创作方法论是一种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它包括设立主题思想、布置相关任务、设计解决方案以及呈现方法技巧。其中关键因素就是要把内容与形式统一到某个相互协调的系统当中。杜甫(712-770)的生活年代基本上处于唐代的晚期,社会状况由盛及衰。青年杜甫屡试不第,仕途失意,一方面目睹朝廷腐败,官场黑暗;一方面体察民情疾苦,战乱四起。抱有忠君爱国之心的杜甫曾一度幻想通过做官从政,来实现忧国忧民的理想追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大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气概。
然而十载长安,求官谋事,却久不得志,报国无门,梦想成空。晚年的杜甫弃官返乡,登高望远,历尽沧桑唱大风。杜甫大多表现现实题材的诗作,如《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抒发了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尽管他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没有放弃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理想抱负。因此,舞剧《杜甫》的创作主线就沿着入世、处世、出世的主线过程,把杜甫的一生高度凝练为“一个人笔下的唐朝”,利用舞剧形式大于内容的载体特征,在强调唯美主义戏剧效果的前提下,用丰富的舞蹈语言,表现“诗圣”的笔底波澜惊风雨,大开大合,大情大爱。
舞剧《杜甫》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有一个善于合作的优秀团队,使作品具有整体感。剧情主线一旦确立,接下来便是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提出一致性的创意和舞台呈现方案。“一致性”首先体现在文学的叙述过程,创作者把舞剧的开篇场景放到公元767年,展开了杜甫晚年在重庆夔州的生活经历。用其创作的诗歌为背景,铺陈青年时期应试不中,困顿长安,身陷昏庸贪婪的官场,苦闷之情溢于言表;继而经历安史之乱,诗人欲以一己之力与丑恶抗争,然而残酷的内乱战争,不仅使唐朝由盛转衰,也让百姓深陷于无边灾难深渊之中;不愿与佞臣酷吏为伍,因而仕途无望的杜甫最终归隐草堂,朴素清苦的田园生活似乎带来一丝和谐美好。
作品的“一致性”还体现于舞台上各种艺术形式的协调一致。创作者将这些人物与事件的矛盾冲突,赋予其舞、乐和诗的艺术特质,用音乐创作为引领,用舞姿塑造美与丑、善与恶,喜与悲的感染力。俗话说“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舞剧《杜甫》的音乐不仅有交响乐的宏大气势,以体现大唐风范,也合理地融入了磬、鼓,以及管、笙、笛、箫等民族乐器,尤其是古老的埙的使用,幽远凄清,有利于加强舞蹈的叙事性,在描述环境和情绪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强调的是,“一致性”的创意需要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令人赞叹的是,创作者设计了一实一虚两个杜甫的双人舞——生动地外化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这两个杜甫的扮演者恰巧还是双胞胎。在音乐的烘托下,此处无声胜有声,肢体语言以其巨大的张力将观众带入情感交流和思想对话之中,从内心深处感受杜甫由内心苦闷而幻化出的长篇诗作。
一部优秀的舞剧,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其中舞美设计的意见至关重要,它在某些程度上起到了舞台表演的框架作用,也决定了戏剧结构的方法论。难能可贵的是,舞剧《杜甫》的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由同一个设计师承担,如此,就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舞台空间、形象、色彩等元素的一体化和统一性。设计师敏感地扑捉到了文学描述背后的形象种子——华美的官袍——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读懂的宫廷符号。设计师把硕大无朋的官袍展开,横贯整个舞台背景,与简约化的宫殿屋顶形象相结合,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在整部舞剧中,官袍的形象又多处出现,衍生出多种表现样式,形成不同的解读方式。如在舞剧的上篇,硕大的官袍开襟被当成意向性的宫廷帷幕,求官得道的势利小人从中鱼贯而出,手捧刚刚受赏的官服相互吹捧、弹冠相庆。如此,景物参与人物的表演,使布景形成了不同的作用;到下半场,官袍被当成重要的舞台装置,其视觉效果华丽、油腻而坚硬,如同蟑螂的翅壳,衣冠禽兽般的贪腐官员在官袍下蠕动、吞噬,生动形象而又虚拟写意,成功地把观众带入幽暗的后宫氛围。
另外,舞剧的特征就是必须有大场面的群舞,以体现震撼的戏剧效果。这台舞剧的设计者充分利用舞台的空间跨度,不仅在舞台的宽度和进深上下足了功夫,而且充分利用舞台的高度,使空间处理和演员调度更加丰富。例如在安史之乱兵进长安的战争场面中,随着剧情演进,在血红的侧光映照下,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增强了层次感,被蹂躏践踏的宫女丽人们跳着僵尸舞,与手持长矛弓弩的士兵交错移动,加强了触目惊心、坠入绝望的戏剧情绪。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悬浮字幕形成可观赏性很强的艺术效果,提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故事场景,同时也不影响演员的表演,形成残酷战争场面的震撼。
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对“是什么、怎么样”有了一致性理解之后,便是产生解决方法的基本概念。舞剧《杜甫》的服装设计,既有历史的厚度,也具备当代时尚因素,大大提升了整体艺术效果。看上去雍容华贵的丽人服饰,映射出大唐兴盛时期的奢靡,让观众如同亲临皇宫现场;那些象征权利的官服,豪华厚重,做工精致,设计师的高妙之处,就是充分考虑剧情的氛围,在服饰色彩上的处理上,让人感受到华美之外的一丝腐败和颓废,如同张爱玲说的那种状况:“……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即使是普通百姓的服装设计,也是极尽精细,把简洁朴素与明快素雅相结合,不刻意追求历史考证意义上的真实感,大胆夸张变形,用材质和造型本身的美感说话。“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巴蜀春雨,润物无声,杜甫和乡亲们的田间劳作场面与官场宫斗形成鲜明对比,完美地展现出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