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匠心”扶持“灵心”

2018-07-23 11:11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07-23 11:11:53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刘冰雅

  作者:胡印斌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音乐剧《国之当歌》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堃表示,滚动资助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希望与会专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积极提意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作品更上一层楼;希望项目主体发扬工匠精神,多一点耐心、多一分定力,完成作品的凤凰涅槃。

以“匠心”扶持“灵心”

音乐剧《国之当歌》专家研讨会

  音乐剧《国之当歌》于2009年开始构思,2011年推出第一版,2012年正式对外演出,目前已在国内外演出了130余场。长达七年的艰辛历程,不仅体现出文艺创作的责任与担当,也充分表明这是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即是对该剧艺术价值、文化意义的充分肯定。

  中国音乐剧学会会长王祖皆表示,音乐剧《国之当歌》“剧本结构严谨,人物关系准确,情节安排妥贴,舞台呈现灵动”,希望经过反复锤炼,能够成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实现一次大的跨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认为,这是一部主题鲜明的好作品,展现了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央芭蕾舞团一级指挥卞祖善评价说:“音乐剧《国之当歌》发人深省、振奋人心。全剧已经立起来了。”

  “立起来了”,并不意味着作品已尽善尽美,再无改进的余地。古往今来,任何文艺精品,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作品质量,一方面与主创人员的认识水平、创作能力有关。艺术家对作品的把握,往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艺术表现也有着自身的规律,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规律的过程。通常的情形是,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公众之间,多一些切磋与琢磨,作品就会更趋完美。

以“匠心”扶持“灵心”

音乐剧《国之当歌》演出剧照

  舞台剧创作,涉及剧本、音乐、舞蹈、表演、舞美等方方面面,不应该“抖机灵”,也不可能“急就章”,而是要以“匠心”扶持“灵心”,不断沉潜钻研、精雕细琢。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应只是挂在口头上的虚话、套话,而是要有扎实的行动。“鸡蛋里挑骨头”,本身就是文艺批评的价值所在,也是完善作品、推出精品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不少作品迫于市场压力,而有粗制滥造之嫌。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就是要扭转这一局面。对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采取“聚焦于改,以改为主”的工作重心和“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就是要培育具有高峰品相的作品。事实证明,成效可观。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直言不讳、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地为音乐剧《国之当歌》找症结、开良方。中央歌剧院一级导演王湖泉坦言,作品属性有点问题,既像歌剧又像音乐剧,好像坐在了门槛上。中央歌剧院一级编剧胡绍祥表示,田汉、黎锦晖等一些人物塑造,显得过于简单、扁平化了,希望形成准确的人物定位。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王俭认为,主人公聂耳在每个关键环节都应作为戏剧的核心人物,尽可能地卷到戏剧的漩涡中心去,而不是只作为观察者、体验者。另外,频繁、琐碎地用视频和字幕来交代时代背景,削弱了观众的代入感。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提出,作品在空间构成上,缺少一个主的架构、大的粱子。诸如此类。

  “爱之深,责之切”。在苛刻的批评中,蕴含着殷切的期望。这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作品本身来说,可谓一次专业的打量与审视,有望推动其艺术品质的有效提升。与会专家希望,主创团队树立信心、再接再厉,把音乐剧《国之当歌》打造成一部经得起推敲的精品力作,冲击2019年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为建国七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从2009年开始构思创作,到2019年悉心打磨后的精彩亮相,恰好十年。十年磨一戏,不容易,也值得期待。(胡印斌)

[责任编辑:刘冰雅]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