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节不宜过于跳跃
——在豫剧《秦豫情》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俭(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一级编剧)
豫剧《秦豫情》着力挖掘底层人性,揭示了苦难中的温暖、残酷中的美好、黑暗中的光芒、悲情中的真情、压抑中的昂扬、泪水中的欢笑、弱小中的顽强、卑贱中的崇高。全剧充满了丰富的地域性和鲜活的人物个性,它是民族精神艺术化的投影,也是剧中人心灵的成长史。
《秦豫情》若想成为戏曲中的经典,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
第一,人物成长的刻画有待提升。男女主人公的精神轨迹应更加清晰和突出,特别是在其命运变化发展的转折点上,剧情应安排得再充分一些,把人物精神升华的过程讲述得更详细一些。比如,女主人公从懵懂少女变成伟大女性的成长路径,还需要在几个关键节点铺垫得更充分一些。具体地说,可以在小勤闯祸这个节点展开,因为这是她变化发展的一个转折关头:闯祸后,她的内心从逃避责任到主动面对,这里应该有更加细腻的展现,因为这是人物精神成长的关节点。张大追讨肇事者的环节也是关键点,他是如何从小勤的追讨者变成追求者的,这里需要演绎得更加合情合理。现在剧中事件推动过于草率简单,人物绝境求生的动力与转折处处理有待加强。
第二,情感线上过于跳跃。小勤与张大的感情缺乏水到渠成的层层递进,毕竟两人的关系是肇事者与索赔者、欠债者与债主。两人从冤家变成夫妻,这份变化中情感的积累和关系的演变还需要强化。
第三,男女主人公的戏份不均衡,严重削弱了后半场的情感戏力量。男主人公张大出场晚、消失早,建议再添加一些他的戏份,比如他被抓后,对妻子铭心刻骨的感情应该更加浓墨重彩一些。现在部分群戏过于琐碎,建议进行适当压缩。
全剧风格鲜明、特征明显、非常别致,人物的造型与场面的仪式感似雕刻出历史画廊中的一个浮雕,既有厚重感、又有当代感。这样的探索值得肯定和推崇,但探索的步子跨得大了,难免有些生硬与不自然,建议多做收敛。该剧虽然在群体造型上富有冲击力,但在个体表演中,剧情与人物心境糅合的融洽性有待提升,将刻意的痕迹抹得更自然妥帖。(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