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人生,无问西东

2018-08-24 16:51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雕刻人生,无问西东

  ——访青年艺术家刘元捷

  “我的习惯就是将一个主题、一种形式穷尽为止,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一旦走出,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对待雕塑,青年艺术家刘元捷如是表达了自己的创作习惯。

  刘元捷1984年5月生于上海,源于对雕塑的热爱,2002年他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任教。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2014年他重回校园,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17年起,他开始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雕刻人生,无问西东

  刘元捷

  “其实艺术创作一直是塑造心目中的形象,在进行创作之前,最终雕塑的效果往往已经在心里了,我要做的就是将那个形象表现出来。”但是,这个“表现出来”的过程,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反复打磨,雕琢柳暗花明

  在外人看来,一部雕塑作品最需要耗费大量心力的环节,在于进行雕刻的过程。“但我不这么认为,”刘元捷表示,雕塑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找到合适的雕塑原型,既要夸张,又不能失去真实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元捷萌生了创作一组以藏民为主题的雕塑作品的念头。酝酿了一段时间后,他果断行动起来。几次前往西藏进行采风和考察,结束后对小稿的人物造型进行反复的推敲论证,“单单是小稿作品,就创作了很多。”

  此外,刘元捷还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尝试。他试图用西方古典主义永恒式的构图来表现藏民那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比如借鉴米开朗基罗《晨昏昼夜》的人物动态来表现“山川之父”“河流之母”的形象。他借鉴《圣母子》的构图形式,以母性为题材创作了两组小稿。他还试图将雕塑人物与具有典型藏族寺庙特点的建筑相结合,通过建于高山之上的雍布拉康以及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等建筑物,将神圣感表现出来。但因为找不到心中的那个“点”,这些选择都被弃用了。刘元捷笑言,“如果你来我的工作室,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变体尝试的废稿。”

  艺术来源于生活,刘元捷最终将着眼点放在了藏族人物雕塑造型系列研究上。在他最终的构想中,藏族人民常年在高原上风吹日晒的脸庞,拥有未经任何雕饰的粗旷朴拙之气,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在视觉感受上呈现出内在的刚强和外在的质朴,非常适合艺术创作上的需求。

  于是,经历了太多次推翻重来的情况后,这一组雕塑作品终于诞生,刘元捷将其命名为《藏民系列——汉子》,主角是伟岸的男性藏民形象,表现他们的铁血柔情,刚强外表下柔软的那一面。

  第一件雕塑中,一位身着半袖藏服,骑着摩托车的藏民,怀抱之中还有一只萌萌的小羊羔。这样一个组合雕塑不仅能够在塑造技巧上体现创作者的个人特色,即表现充分的塑造技巧、疏密安排等,又能够与之前表现的藏民题材拉开距离,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雕刻人生,无问西东

  刘元捷作品《藏民系列——汉子》

  而第二件雕塑中,伟岸的藏民汉子身后微微探出一个孩童,表现的正是现在的汉子与未来的汉子的更迭,是一种血脉的传承,故取名为《小汉子》。由于在之前的实践中已有积累,刘元捷在塑造手法上有所发展——将人物塑造进行了一定的夸张。他一方面对藏民汉子的比例上有所夸张,将藏民的上半身体量进行合理的夸大,另一方面用几何体去归纳藏民的造型,使之更为明确化。后期的表面处理上也有所变化,要求满足于既能够体现形体造型,又能够体现表面色彩的丰富性和材质感。

  活在当下,探寻时代气质

  采访中,刘元捷不止一次提到了“当下”这个词。

  在与雕塑对话的漫长时光中,有多位老师指导着刘元捷不断前进。他继承了西方古典主义时期大师的经典,又在西方现代主义大师那里学习到如何解构、如何构成、如何破与立。

  而在东方的大师身上,刘元捷则感悟到了作为一个东方人的思维习惯,以及如何运用东方思维方式来解决当下的很多问题。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载体,但与生俱来的思维,是一众艺术家得以为作品注入灵魂的重要根基。

  这些经历融会贯通,很大程度上铺就了刘元捷的创作方向——探寻当今时代气质。这一点,在其作品《今说——美惠三女神》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雕刻人生,无问西东

  刘元捷作品《今说——美惠三女神》

  尽管《今说——美惠三女神》的一系列作品在构图上还是沿袭了古典雕塑一贯的方式,但原来古典雕塑中女性的婀娜多姿却为朴实无华所替代,以期引起人们对当今女性群体形象的反思。对唯美的割裂和重构,也许在旁人眼中是一种偏执,然而很多艺术家不也都是偏执狂吗?

  而在《雪原之路》系列作品中,除了抛开传统的主题和构图,刘元捷更希望塑造出一个英雄的形象,他想传达出一种有担当、有爱心、充满正能量的气质。因为,在当下这个显得有些浮躁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英雄,需要昂扬向上的精神。

  2016年,刘元捷的树脂雕塑《雪原之路——西藏藏族人物雕塑造型系列研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这成为刘元捷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的契机,他得以再次站在大师的杰作面前冥思苦想,在形式语言和选定题材的问题上进行不断推敲,去寻找一种既适合于自身,又能够表现这个时代的创作方式。

  在刘元捷看来,当今时代是一个融合的时代,是一个艺术创作不断突破边际的时代。“无问西东——我想这个词很好地诠释了我当下的状态。”(光明网记者孙晓)

[ 位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赵 莹:人生如荒原,你我皆勇者

  • 环境式舞剧《云梦泽》:用肢体情绪重新转译屈子形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