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年”哈姆雷特的中国式矛盾
——在芭蕾舞剧《哈姆雷特》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盖琪:
海派文化以精致优雅见长,从芭蕾舞剧《哈姆雷特》中可见一斑。“精致优雅”在中国现当代文化中比较缺乏,幸亏我们有海派文化,做出了像《哈姆雷特》这么精致的作品。
《哈姆雷特》是用世界性的语言讲述世界性的故事。国家艺术基金对《哈姆雷特》的资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我们不仅仅敢于讲自己的故事,更敢于讲别人的故事,并且有信心讲出国际化水平。
《哈姆雷特》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戏剧作品,在文学史、戏剧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主角是一个由古典英雄向现代英雄转型的典型人物。古典英雄和现代英雄的动机不同,古典英雄内心没有矛盾和挣扎,他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与外界的斗争,比如征服自然、征服怪物或神秘力量、征服社会、征服敌人等。现代英雄在和外界进行斗争抗争的同时,还要完成与自己内心的斗争,这种斗争程度要远远超越其与外界之间的斗争。因此现代英雄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两难之中的,《哈姆雷特》就恰如其分的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文学史、戏剧史上一直将其界定为由古典英雄向现代英雄转型的典型。
《哈姆雷特》体现的是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人类的心理状态,因为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个体的矛盾也逐渐从外部转向了内部,这个也是《哈姆雷特》在当代社会依然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开场后,当我看到穿着一身牛仔裤的男演员,内心无比欣喜,因为我知道这部剧是从现代视角切入,剧中塑造了一个现代青年的形象,他和周围穿着宫廷服装的人既和谐又冲突,其体现的内涵要比原来剧本表面的剧情深。此前有多种版本的《哈姆雷特》,包括格鲁吉亚木偶版等等,每一个民族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哈姆雷特》。中国用芭蕾舞诠释的《哈姆雷特》饱含了自己的独特理解,但其中有一些引起争议的地方,比如哈姆雷特和母亲的关系。这里我从戏剧性上提一个小建议,扮演王后的女演员非常有“女王范”,但是这一点在他与哈姆雷特双人舞的长段落中没有用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看后都感觉这一段舞蹈很“暧昧”。如果能够从舞美、服装及肢体语言上让这个角色更强势一些,会更有利于表现人物。
哈姆雷特有一段独舞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就是那段戴面具的舞蹈。全剧气氛沉郁,但唯独这一段既幽默又具有现代性,却不会让人觉得“跳戏”。建议后面情节再加上一段“面具舞”比如哈姆雷特刺杀叔叔前或正在格斗的时候,这个能体现哈姆雷特外部欲望目标与内心自我认同之间的挣扎。
(光明网记者石依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