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启动。在“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与创新性发展”传播论坛上,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发表演讲。现摘其中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有精华也有糟粕。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理性的认识。在传统文化领域,传播什么、怎么传播至关重要。今天,我们传播的是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者爱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这些精神,都需要传承与发扬。再如,中国是一个诗书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读书的民族。读书的好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通过读书,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境界。不管对于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读书都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今天,把这些与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以及“领导干部大兴学习之风”结合起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是学知识,还要努力领会知识背后的思想、义理等。讲廉耻、讲诚信、讲敬畏,以及知行合一等,都是做人为官的基本道理。“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可谓言简意赅。古往今来,许多官员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放纵了贪欲,对个人、家庭、民族、国家不负责任。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少一分贪心,才能多一分快乐。节俭思想,也耐人寻味。秦二世骄奢淫逸,荒废了大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则是劝人要谨言慎行。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引导今天的发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遗憾的是,许多领导干部对传统文化不了解、不熟悉,缺乏敬意、尊重和认同,难以从中获得为政智慧。推动领导干部学国学,就是要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播出去,为治国理政提供智慧矿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年的传统文化传播工作,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一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一种是媚俗化、江湖化、教条化、功利化、排外化、迷信化现象比较严重,需要规范和矫正。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起到了很好的纠偏作用,为传统文化传播启发了思路、树立了标杆。节目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六个环节构成,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经典名句进行了简要梳理和解读,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一个地区的发展,如果只重视招商、扶贫,而没有文化积淀,就难以有坚实的根基。未来,希望新闻媒体多多支持,积极发挥助力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真正落到实处。
[责编:刘冰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