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钟君: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

钟君: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

2018-11-26 18:36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启动。在“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与创新性发展”传播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君发表演讲。现摘其中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钟君: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君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

  过去几年,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如何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地传播出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成IP来看待,围绕这个IP推出了一系列理论宣传产品。例如图书、主题歌、漫画、动画片、舞台剧、综艺节目等。其中,《马克思靠谱》是国内第一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宣讲的理论普及读物,为大家描述了一位真实、彩色、依然“活着”的马克思。2016年7月出版以来,该书发行量已逾20万册。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曾将该书列入五本热销图书,进行文化现象解读。主题歌《马克思是个九零后》也颇受欢迎,被认为很走心,充满创新意识。动漫《领风者》共7集,每集20分钟,制作周期一年多,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目前正在过审。同名纸质漫画,即将出版。同名舞台剧,未来也将大面积演出。除此,还有相关表情包、小程序直播答题等,口碑良好。

  要想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克服简单灌输、照搬照抄、惯性惰性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倾向,避免将传统文化标签化、口号化、简单化。

  第二,遵循潜移默化、内容为王、深度转化、链条传播、统一运营的现代传播规律,形成规模,注重效果。深度转化,并非简单的形式和语言的碎片。个人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重要。一件产品,如果大家不愿意买,就说明不够深入人心。换言之,应当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尤其是调动民营文化的积极性。

  第三,善于规划,注重顶层设计,形成传播合力。“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与创新性发展”传播论坛,有学者、企业、媒体等的共同参与,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人才方面,须做到深度融合,包括传统文化专家、文化创意人才、专业传播人才等。这种融合,并非开会讨论这么简单,如果有可能,应当是大家同吃同住、切磋交流,一起摸爬滚打。例如动漫《领风者》,编剧、学者等聚在一起,经过了几个月的扎实研讨与合作,才把剧本创作出来。十年磨一剑,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是思维方式创新。我们过去擅长的思维方式,是从上往下讲、从大往小讲。这种方式,倾向于灌输,是两个舆论场。但现在,老百姓的接受方式明显不是这样。他们更喜闻乐见的是故事视角。把“要你看”变成“我要看”,离不开有吸引力的好作品,还应该把简单思维转变成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就是走结合式创新的路子,关键是人的结合、人的系统。整个传播链条和运营设计,一定是完整的,力求多样态呈现、多频次传播、多渠道发布、多平台运营,避免零敲碎打。资源整合,方可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是讲述方式创新。尽管道理深刻,但如果讲不好,受众可能不愿意听。怎样让人愿意听?我们要讲生动的故事,故事要有人物、情节、细节和温度。岳麓书院,是我心灵朝圣的地方。书院内堂,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下联: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在小我建设的基础上,努力酬君亲恩、立民物命、传圣贤道。如此一来,生命才有更大的价值,才可能成为斯文之人。这副对联,能够帮人摆脱悲观失望的心境,获得前行进步的精神动力。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反响热烈。这启发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要依靠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还要追求全方位、立体式的呈现,做到多平台的推广。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整理)

[责编:刘冰雅]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因果报应》:私人复仇故事的悬疑化讲述

  • 何源堃:人工智能,打开艺术再生产的“潘多拉魔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