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匠心雕琢,万物生长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5-24 14: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匠心雕琢,万物生长

——访青年艺术家汪海燕

匠心雕琢,万物生长

汪海燕

  一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几个刀具刻凿的各个迥异的人物,传神的声音演绎和乐曲伴奏,让一出戏热闹非凡……这,就是皮影戏。白纱布幕的背后,皮影人一边用五根竹棍操纵着皮影,一边说、念、打、唱……灵巧活泼,功力深厚。

  皮影戏,一种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从有文字记载到现在,皮影戏已有2000多年历史。2011年11月2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正式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果说,皮影戏是中国先人们的智慧结晶和深厚文化素养。那么,皮影则是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皮影雕刻的精良与否,决定着皮影戏的质量与高度。

  汪海燕,陕西华县人,是华县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对皮影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2018年,她用牛皮制成的皮影《汉宫春晓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西昌对其人与作品赞誉颇高,他说:“汪海燕致力于完善、完备中华文明的‘根’文化——皮影文化。在这个‘根’文化上体现了匠人精神、民族精神,并最终体现了国家荣誉。”

  如今,汪海燕这位中华文明的‘根’文化探寻人,正在发光发热。

匠心雕琢,万物生长

《汉宫春晓图》 工艺美术 181cm×103cm

  光明网:《汉宫春晓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要将其制成皮影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汪海燕:《汉宫春晓图》这部作品内容浩繁,是以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鉰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画面上画有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看起来无所事事但又忙忙碌碌。

  因此,要将这样的一幅传世名画制成皮影,难度可想而知。

  在创作之前,通过对该作品的缜密的研究和推算,将其比例适当放大到适合皮影工艺的尺寸。精选适合的牛皮,然后结合陕西东路皮影独有的雕刻技法“推皮走刀”法及24道制作工序,雕刻出这部作品。在此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力求做到刀法洗练、雕镂缜密、造型流畅、敷色明快。

  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以牛皮雕刻展现不一样的《汉宫春晓图》。整幅画面中,人物与背景相融合,以皮影独特的雕刻和染色手法,全画构景繁复,以刻刀来展现不同的画面,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表达主观意趣与自然之境相结合,画面背景有高台楼阁、绿树丛林、潺潺流水、鸟语花香等,整体渲染出娴雅幽然的境界,显示着人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文思想。

  在制作的皮影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牛皮的收缩膨胀问题、颜色的色彩亮度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常都是要结合多年的经验,对温度的平衡保持进行调节。

匠心雕琢,万物生长

《汉宫春晓图》 工艺美术 174cm×103cm

  光明网:对皮影的热爱与执着从何而来?

  汪海燕:我的父亲汪天稳先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皮影雕刻艺术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从小就看父亲做皮影,帮助其染色,慢慢地我也爱上了皮影。

  在学习皮影雕刻的时候,父亲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了让我更好的掌握“推皮走刀”技法,父亲会在我的胳膊上吊上砖块进行练习,锻炼左手的灵活度和稳定性。现在我明白他的用心,他害怕皮影雕刻技艺在他的手里失传,他希望皮影雕刻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他对皮影的专注与执着深深地影响着我。

  在跟随父亲学习陕西东路皮影雕刻工艺的20多年里,从自己做刀具、设计图样,到继承了“推皮走刀”技法及24道主要工序,现在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皮影对我来说,已经是我的生活,一种使命感。

  光明网:您觉得要传承、发扬这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汪海燕:皮影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如今传承皮影艺术的人也不是很多。在我看来,皮影的发展不能一味保守,要强调时代性和创新性。想要把皮影发展,流传下去,就必须用现代理念推广皮影。皮影作品要与时代相结合,要体现作品要表达的内涵。

  (光明网记者王营采访整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