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尔雅
第一眼看见书名,很多人会下意识将《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归类到农业类或科技类书籍,但事实上,这是一本黑色幽默小说。
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书籍,讲述家庭的纠纷变故,总是和大的时代背景联系到一起。《乌克兰拖拉机简史》通过二战后到80年代末对一个英国移民家庭生活片段的截取,反映苏联统治时期乌克兰的一系列矛盾和分歧。
小说开头就丢下一个深水炸弹:妻子去世两年后,84岁的科尔亚突然提出要娶36岁的瓦伦蒂娜——这个拥有“上等波提切利乳房”的乌克兰女人,显然是希望借助婚姻带着孩子移民英国。故事以小女儿娜迪娅的视角展开,为了阻止父亲的荒谬计划,她决定搁置与姐姐薇拉的长期不和,联手捍卫母亲留下的一切。这场家庭战争,逐步掀开了家族的秘密以及一连串悲喜交加的往事。
与一些和内容毫无联系的古怪书名不同,《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是一本“书中书”,移民工程师父亲试图用乌克兰语写作一本有关拖拉机发展进程的书籍,关于这本草稿的描述贯穿了整个故事。拖拉机的发展史,实则反映的是一个家庭乃至其背后所代表的整个国家的曲折更迭。
必须承认,书中体现了一些倾向:文化的割裂,意识形态的拉锯,如草灰蛇线般伏隐。但作者玛琳娜·柳薇卡将笔墨着力在另一处,即用相对温和的方式表达对战争的批判,通过漫长琐碎的叙述和探索,让娜迪娅发现那段被埋葬的过去给家人刻下的烙印。
比如,母亲为什么对储藏大量的食物如此执着?“在乐购超市和消费合作堆的高高的货架和存的得满满的柜台后,饥饿依旧在游荡徘徊,它撑着骷髅的身躯,睁着空洞的眼睛,伺机而动,一旦你放松警惕,就将身入囊中。它会伺机抓住你把你推上火车或大卡车,或是推进四处奔逃的人群中,将你送上另一次旅途,那旅途的终点通常总是死亡。”或许,战争带来的现实痛苦早已过去,但身体是有记忆的,人们对饥饿的恐惧会一直深藏在心底。
这个家庭经历了许多,父亲参加过战争,当过逃兵,母亲曾经在集中营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蛮横的姐姐小时候也目睹过改造区里的阴暗面。但他们都心照不宣地向出生在英国的“和平宝宝”娜迪娅隐瞒了一切。当娜迪娅希望从姐姐对父亲的微妙敌对态度中试探出点什么时,薇拉少有地收起讥讽表情警告她:
“过去肮脏不堪,就像个下水道。你不该在那里玩,别管它,忘掉它。”
正因为奠定下了这样的基调,即便整个故事荒诞跳脱,甚至不乏一些让人发笑的情景,但悲伤的气息始终弥漫在每一处不经意的细节之中。这份沉重,与家庭有关,更与时代有关。
故事的最后,“淘金者”瓦伦蒂娜收拾所有行李,和来接她的前夫迈上了归途,一起被带走的,还有科尔亚写好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他希望能在故乡出版这本书;娜迪娅和薇拉在短暂的“合作”后达成相互理解,重新审视了家庭和亲人的意义;而科尔亚去了长者住屋,在一个早上赤身裸体站在窗台前,认真又疯癫地说出,“我在向太阳敬礼”。
如果说,《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还蕴含着什么积极启示的话,那就是即便经历种种痛苦,绝大部分普通人也惯常埋葬悲伤,重新换上笑脸,面对明天以后的生活。正如娜迪娅在知悉往事后所思索的:
“他们是如何怀着深锁在心中的可怕秘密度过自己的余生的?他们怎么还能种植蔬菜,修理摩托车,送我们上学,担心我们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