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世界看到中国机甲艺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让世界看到中国机甲艺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3-29 08: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天一阁

  2021年央视春晚,有一场蕴含科技元素的创意演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刘德华与关晓彤、王一博三位属牛演员隔空演唱的《牛起来》。节目中,与三位歌手相互凝视、彼此交流的一只巨大的生肖机甲牛,分外吸引人眼球。这便是国内机器人装置艺术家孙世前根据传统年画制作的机甲牛“憨憨”。

  图片从上至下分别为:孙世前与其作品“辰龙·崛起”、作品年画机甲牛“憨憨”、孙世前(前排左四)与其团队  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从第一款生肖机甲“辰龙·崛起”到2019年、2021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亥猪机甲、年画机甲牛,从中国第一台可驾驶的机甲“大圣号”再到纪念建党百年的作品“长城龙·崛起”,这些年来,孙世前在国风机甲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他心中最期盼的是能够让中国机甲登上国际舞台,通过机甲这种现代载体,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

  从变形金刚到中国机甲

  近几年,随着孙世前带领团队研发创作的国风机甲不断出圈,人们开始关注到他和他的机甲。而在7年前,中国的机甲艺术还是一片空白,人们对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也很陌生。

  机甲艺术最早起步于科幻小说和美日的动漫电影。2012年,日本水道桥重工制作出世界第一台真实机甲,打破了人们印象中机甲只存在于小说或影视作品的认知。2015年,美国发布了世界第二台机甲。从广义上而言,机甲艺术就是一种可驾驶的人形机器人与艺术的结合体。

  与许多“80后”男孩一样,孙世前对于机甲的热爱,始于四岁时看到的G1版变形金刚动画。酷炫的动画场面以及变形金刚代表的正义与责任感,让孙世前深深迷上了机甲。只是,当时变形金刚实体玩具的价格相当于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懂事的孙世前就找来硬纸板、木块等工具自己动手做出变形金刚模型。而自那时起,机甲艺术就在孙世前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2003年,孙世前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出身的他,毕业之后在一家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考取了工程师职称,事业发展顺风顺水,但是他对自己的艺术生涯有着另一番考量。“临近而立之年,我想做一些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代艺术有很多分支方向,与其做大家都有的,不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

  孙世前选择了自己一直热爱的机器人艺术领域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带领团队在机器人艺术领域做出了不少成果:为日本SEGA集团制作了全球最大的SONIC像,并且放置于青岛市政府旁的40米高楼角;为创新工场旗下超人气网络自媒体节目《暴走大事件》设计首款手办并生产数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让孙世前感到遗憾的是,他几乎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很多情况还是在帮助国外的作品在中国展出。

  2014年《变形金刚4》在中国上映前,孙世前团队得到官方巡展委托,制作了1∶1比例的9米高擎天柱和7米高大黄蜂,矗立在北京前门箭楼前。然而,这些来自国外的庞然大物却掀起了许多争议,孙世前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在前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标前,与之相契合的本应是属于中国自己的机甲作品。

  后来,他有机会参加各类国际机甲会议、交流活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欧美有变形金刚,日本有高达、EVA,而中国却没有真正走出国门的机甲IP。“那时我才意识到,只有原创的才属于自己。”孙世前说。他为自己定下目标,那就是“做中国自己的机甲IP,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机甲艺术”。

  让机甲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相较于发展了五六十年的欧美、日本机甲文化来说,中国的机甲起步比较晚,容易发展和形成体系的机甲样式与风格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了。孙世前决定把目光聚焦在中国文化上,把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色调、纹样、汉字、建筑等符号融入机甲,让机甲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他首先想到以十二生肖为机甲IP主题。“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生肖,并且它的故事有一定的扩展性。我希望能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语言结合,做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十二生肖。”2015年,孙世前完成了以生肖为主题的首款原创机甲——一台霸王龙造型的合金机甲机器人“辰龙·崛起”,这是全球第一座可变形的大型全金属雕塑,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中国生肖和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龙”,调动了孙世前的许多想象,也推动他对国风机甲的进一步思考。他想到小学课本上的一句话“万里长城宛若一条巨龙”。“长城和龙都是代表我们华夏的符号,何不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做一个真正可以变形的龙?”在这样的想法下,孙世前与大学同窗好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副教授范尔蒴从2015年开始研究制作,耗时7年,完成了其国风机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长城龙· 崛起”。

  “长城龙· 崛起”最终设计为:一段长城三个垛口,第一个垛口变成龙头,其余两个垛口变成四个爪子。为做出满意的龙头变形动作,孙世前和团队为龙头设计了16种变形方案,最终选取了让“垛口开花”的变形方式。研发期间,孙世前还跨界学习机械、电子编程等新技术,将它们运用在艺术领域。与此同时,范尔蒴也在建筑方面给予他学术支持。

  2021年2月7日,孙世前在B站上传视频“用时7年,将19米的长城变成巨龙!”。视频很短,只有2分29秒,播完它就好似走过了他7年的研发历程。“长城龙·崛起”由金属打造,重约9吨,由1200多个零件组成,总长19.21米,变形高度最高7.1米,以此纪念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为代表中央美术学院为建党百年献礼的作品之一。

  期待国风机甲走向世界

  “从小时候喜欢机甲,到因为机甲考上央美,再到现在做机甲艺术,人生已经走过一小半了,可以说我的前半生是跟机甲一路羁绊过来的。这辈子把这件事做好,我就满足了。”孙世前说。

  作为机甲艺术领域的“头部”艺术家,孙世前的收入与积蓄并不算少,但技术研发和作品创作的支出占据了绝大部分。从做机甲开始,他已经投入了小几千万元的资金,对此他笑称:“能做到收支平衡我就比较满意了。”

  2019年春晚的亥猪机甲、2021年春晚的年画机甲牛“憨憨”接连出圈,让孙世前受到更多关注。这当然可以为他带来更多资源,去完成其他作品的创作,但孙世前并不急于出圈。相比之下,他更想做的是让自己的机甲作品变得更为成熟。

  “现在回头看3年前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更加完善。有时你会发现,时间的沉淀会带给你一个再思考的过程。按照现在的状态,慢慢向上走,再走个几十年,该做的、想做的都能做出来。”孙世前说。

  孙世前的计划是每年做出一个对应的生肖机甲,让喜欢机甲的人每年能有一个小期待。“等到一轮生肖12年过去了,我会有新的技术储备和想法,去做生肖机甲的2.0、3.0版本,这个事情我一定会做到老。”

  2021年下半年,孙世前打算回到大连的工作室“闭关”,升级前几年做的“大圣号”,做出中国第一台实战机甲。他打趣地说:“你可以想象,在一个东北的小岛上,海边的一个破旧工厂里,一群‘70后’‘80后’中年大叔,因为喜欢机器人聚在一起,造全世界第一款量产机甲。”(张天一阁)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 瑶 程逸睿:影视生产 切忌“利”字当头

  • 李 蕾:影视创作 怎能一“娱”概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