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产电视剧:稳中求变重建精神家园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国产电视剧:稳中求变重建精神家园

来源:北京日报2022-01-07 09: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大禹

  2021年,受政策引导,国产电视剧市场进入求稳提质的新发展阶段,对优质内容的争夺愈发激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中国观众对电视剧的需要,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实现家庭聚拢的方式,而是希冀有更多的精品力作帮助自己重建生机勃勃的精神家园。

  影视的寒冬远未褪去,但未来已来,如何破题?唯有守住内容,石以砥焉,方有化钝为利的可能。

  致敬百年 主旋律剧佳作频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着百年庆典的大银幕和小荧屏,皆是一团赤诚与热烈。不同题材的文艺作品殊途同归,凝聚力量,凭借优异的表现,让主旋律作品在长久以来被泛娱乐化裹挟的大众文化中光彩焕然,掷地有声。相较于《长津湖》在主旋律电影中独领风骚,《觉醒年代》《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等一批主旋律电视剧作品接续发力,以傲人的姿态成就了“大迸发”的一年。大批青年观众在互联网上集体发声:原来主旋律作品也可以很好看!这句略显稚嫩的表达,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电视剧主旋律市场的另一种可能。

  偶一回顾,我们大概不难忆起,上一次主旋律作品发声的高点还是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以《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代表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在很长一段时间扎堆,成为“红色经典”的代言。相较彼时仍旧需要通过“类型人物+传奇故事”的模式,“曲径通幽”地进入大众文化市场,百年之际的主旋律之屏则更加朴素和真挚,聚焦的人物和事件不再具有像“李云龙”或“许三多”式的传奇色彩,而是更接近人之本色的精神追求和表达。

  这些作品中,首当其冲的乃张永新执导的《觉醒年代》。其在口碑和市场上取得的双赢,绝对是近年来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一次全面胜利。很难想象这样一部本身“弱戏剧性”的作品,可以在倍速播放盛行的互联网时代赢得思想性、观赏性的满堂彩,进而引发“新世纪下中国新青年”的现象级热议。相比可量化的“收视率”,进入公共视域的热议中心,才是主旋律作品的最大成就。电视剧作为基础文本的成功构建,引起了全年龄段观众对“1915-1921年间中国道路选择”的追问和对一群时代“先生们”的精神礼赞。显然,筹备拍摄期长达近四年的《觉醒年代》完成了时代洪流交予文艺的重任,其精良的制作水准和值得细细回味的诗意镜头语言,琴瑟和鸣之力显现出中国电视剧工业和审美表达在百年之际的进阶,这很可能也是国产电视剧正面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的首例。不论从以上哪个维度看去,《觉醒年代》都将当之无愧地彪炳于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册。

  《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皆以单元剧的方式,对百年历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闪光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艺术化的复刻和再现,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多地展现助力伟大征程的“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设定了篇幅的单元剧布局,一方面对叙事本身提了要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观众追剧的疲劳感,为主旋律电视剧未来的类型创新提供了有益经验。

  又一主旋律作品赢家《山海情》,将镜头聚焦于百年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脱贫攻坚。这部以西海固第一代移民为故事主体的主题剧,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涌泉村”为代表的宁夏西海固人民搬迁至银川近郊永宁县境内、建立经济开发区的移民史,勾勒还原了闽宁镇从无到有的过程。此剧巧用方言,以白描的笔触、接地气的人物塑造和对早一代移民心灵变迁史的热忱观照,捕获了大批电视剧拥趸,在2021年50余部主旋律电视剧中脱颖而出,稳居豆瓣电视剧年度评分榜第二位。

  同比其他类型,主旋律作品在数量上稳居第一,整体质量创历史新高,自是得益于多方资源的合力加持和政策倾斜。相较于电影银幕,主旋律电视剧在2021年首次实现了全明星阵容、实力演员与流量新星的强强联手,为主旋律作品迎来了新变局。但与此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浮出水面:中国电视剧市场从来不缺少主旋律观众群,在未来,主旋律作品如何持续发力,守住这部分类型创作的市场份额呢?人们拭目以待。

  限集令下 救不了低质偶像剧

  受限集令影响,相比2020年,2021年电视剧、网播剧备案数量骤减,六大制作公司和四大视频平台对全年电视剧数量和质量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影视行业继续过冬的2021年尤为明显。限集令的全面实施一方面对创作上的“内容为王”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从长远看,对国产电视剧质量的稳步提升和良性发展有积极意义,是市场化对观众负责的利好政策。但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P创新和类型多样化。谨慎起见,多数制片方都稳妥地选择续订已经成功的IP,或者持续输出同质化严重的重复类型。

  以常年横亘网剧平台的古装偶像剧为例,2021年依旧雷声大、雨点小。细数《花好月又圆》《风起霓裳》《与君歌》《玉楼春》《骊歌行》《嘉南传》《千古玦尘》《斛珠夫人》等十余部古装偶像剧,你方唱罢,我又登场,尽管其中不乏流量艺人领衔加持,不少亦是平台的顶配投资,但依旧无法扭转其高开低走的败局。剧情和人物设定不合逻辑,漏洞百出,很多剧集之间,即便对调主要角色也毫无违和感。若不将其作为独立作品来审视,而是将近年来影视行业的动荡与波折作为考量背景,或可这样理解:这些无从确定其意义的古偶剧的存在,似乎更多是为了满足粉丝对其追捧的偶像的屏幕窥视,他/她们只需要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完美地出现在某个时空当中,便是对其拥趸的最好慰藉。对于制片方而言,更多的投入和用力只需要下注在个别明星身上即可,至于创作本身,大可不必劳神——电视剧只是延长了的另类直播渠道而已。长久被低质量偶像剧霸屏的网络平台,已经脱离了网剧本身的要义,而成为一个逼仄的、留给特定人群的观视角落。

  迎接冬奥 冰雪新瓶装甜宠旧酒

  相较百年之际的献礼主旋律剧集,冬奥题材电视剧也是2021年不得不说的一个话题。就艺术水准而言,目前已经完播的《冰糖炖雪梨》《穿盔甲的少女》《爱在粉雪时光》《陪你逐风飞翔》等作品,确实都完成了向观众传递冰雪运动视觉美感的基础目标,但碍于长久以来国产电视剧类型创作中体育题材的短板,目前还未出现有故事、有人物、有看点的冬奥题材代表作。多数作品仍有以冬奥为旗号、以冰雪场景为背板,继续上演甜宠偶像剧之嫌。不知即将在冬奥期间播出的作品能否杀出黑马,为今后的体育题材电视剧树立典范。

  现实题材 叫好叫座后劲尚足

  沿着30年前国产电视剧的首部现象级作品《渴望》寻踪,不难发现现实主义题材始终是国产剧的主阵地,因为其与当代观众的连接纽带最为紧密,直接反映我们所处的时代生活,也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但也最需要经受观众的考验。过去一年,从已完播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看,类型分布上更加多样化,往年跟风扎堆的势头明显减弱,整体质量尚佳,但良莠不齐、虎头蛇尾的问题仍然存在。

  近年来,“她”题材在小屏幕上一直备受制片方热捧。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女性表达愈加丰富;另一方面,女性观众也是电视剧长期服务的主要观众群,为“她”发声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市场经济使然。《流金岁月》《北辙南辕》《我在他乡挺好的》《爱很美味》四剧齐发,或是改编自先天就有观众群的知名小说,或是明星大导演云集,各有各的章法和打法,但并非部部都笑到了最后。

  面对先天条件优渥的《流金岁月》和《北辙南辕》,观众愤而离席。前者是因为对小说的误读和对女性友谊的曲解,后者则是因为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的硬伤。相比其强大的创演阵容,这两部作品很可能是整个2021年电视屏幕上的最大遗憾。

  《我在他乡挺好的》再度将镜头聚焦到“北漂女性”身上,一反同类内容中女性无坚不摧、总能逢凶化吉的强励志方式,《我》剧面对四个性格迥然、处境各异的北漂女性,以纪录者的姿态冷静呈现了她们的人生困境和转局,剧中不少片段和细节都能在现实中的北漂青年身上找到对应原型,让观众看到了、看懂了剧中四位女性的心理流露和成长轨迹。《爱很美味》则以轻松的笔调为三位不完美的成年女性塑像,不论人物还是剧情设定都很自然,看似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常,却搭建起每个人都不完美但却不曾停止追寻美好的人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看到创作者往女性题材轻喜剧方向上所做出的努力——正如我们生活里从不缺少幽默,但我们总是很难以幽默的方式去讲述生活。

  《扫黑风暴》《突围》承袭了2017年《人民的名义》的创作思路,以近年来聚焦的打黑、反腐重大社会事件为蓝本,再抒惩恶扬善、邪不压正之快。两部作品创演阵容不俗,《扫》剧在还原大案、要案上较好完成了生活向艺术的再加工;但《突围》却因临时更换主要演员,导致最终面世播出的版本出现了大量剧情突兀跳接、声画不同步等硬伤,大大挫伤了观众对该剧的期待,实为可惜。

  以《小舍得》《小敏家》为代表的“小系列”沿袭了一以贯之的家庭温情,关乎寻常百姓家的柴米油盐、婚恋、教育等永不过时的民生话题,既不过分渲染生活之苦,也从来不失人性光芒。但是伴随着同类IP近年来的持续输出,以及长久以来的演出阵容总不出圈,除了领衔角色,多数都是同一拨人和同类型人物,不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新鲜感大不如前。《乔家的儿女》在诸多剧集中脱颖而出,泛黄的年代记忆使得作品气质不俗。美中不足的是进入后半程时,创作者刻意制造了很多“强叙事”,这点在主人公乔四美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堆砌感十足,过密地组织生活的苦难,反倒大大降低了可信度。

  在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大潮中,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已经不可避免地迎来了自己的新阶段。伴随着两年来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经济和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置身的生活环境在以前所未有之势发生着变化,而这些无疑都是催生好作品的温床。

  热潮渐隐 谍战剧探索新表达

  以《潜伏》《黎明之前》《风筝》《暗算》《悬崖》为代表的谍战剧热播的时代,已渐行渐远。近两年来谍战剧虽然从未缺席,但始终难回昔日盛况。以2021年为例,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谍战剧仅《叛逆者》《前行者》两部。

  与《前行者》继续走强情节、高密度叙事,以烧脑剧情营造紧张刺激捕获观众的谍战剧传统处方不同,《叛逆者》和2020年收官的《隐秘而伟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叛逆者》在谍战剧的实现上,更加倾向于对人本身的关注——所有情节的开关,都伴随着主人公林楠笙不同阶段中面对不同信仰的淬炼,文戏、内心戏远大于武戏。撇开了复杂的革命斗争背景,更多展现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有志爱国青年所做出的历史选择——正是千千万万个曾经的青年的选择,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道路。比起早期国产谍战剧中明确、坚定的英雄人物兼济天下、勇往直前的斗争,在《叛逆者》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身处飘摇之世、也会迷茫彷徨、想要寻找真相的青年人,他的追求就是他的成长。从这个角度看去,这样的谍战剧尽管无法带来刺激,但其作为文艺作品的人本意识更加明显和强烈。片中反复出现的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更给作品蒙上了一层婉转低回的飘摇感,从而深化了主题。

  雁过无痕 职场剧未起波澜

  2021年开年备受瞩目的职场剧《正青春》大失水准。本需要专业能力、职业精神、职场态度的职场剧,俨然变成一群都市女性的闹剧。这并不是国产职场剧遭遇滑铁卢的个案,而是此一类型创作的先天性缺失——要么是一黑到底的职场霸凌,要么是霸道总裁的情事传奇,再或者是职场丑小鸭不费吹灰之力突变白天鹅。职场,变成了一个只为衬托主人公的特定物理场所,并不关乎某一种职业所代表的构成社会生活版图的价值存在。而此后播出的《理想之城》,虽然谨小慎微地力图全方位展现职业造价师的职场进阶之路,但走着走着,女主人公苏筱再度作为一个符号式的存在困于原地,停止生长。(大禹)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乐剧《大状王》:与其当“天花板”,不如作“参照系”

  • 陈林侠:《小白船》票房惨淡,艺术电影“不艺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