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将书写小人物事业进行到底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将书写小人物事业进行到底

来源:北京晚报2022-01-15 10: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路艳霞

  矿工诗人陈年喜前些日子回到了老家陕西丹凤县峦庄镇峡河村,刚刚过去的2021年,他的非虚构故事集《微尘》火了,他粗粝真实的笔触,沉静诉说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这些文字进入了无数读者的内心,和他们产生共振。日前,陈年喜通过电话接受记者独家专访。

  新书呈现自己的人生路

  陈年喜的老家是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小村庄,鼎盛时庄子里曾经有过50多口人,现如今只有不到20人,房屋分散,果树、山林划出各家界线,更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陈年喜感觉很踏实,“我不像在外面睡得那么晚了,也不用把手机音量调到很低。”然而他面对的艰难生活现实从未改变,他说,他的母亲患食道癌已经10年,现在病情严重,已经到了生命倒计时。

  这段在乡村的时间,陈年喜最新一本书、散文集《一地霜白》刚刚在印刷厂装订完成,很快将与读者见面。而与此同时,他的最新一本诗集《陈年喜的诗》也该进入到最后的校订阶段,只是因为母亲的病情,他眼下没了校订心情。

  关于《一地霜白》,陈年喜说,这并不是一个命题作文,而是他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写得杂而自由。“这本书和《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微尘》有区别,它和我的成长、我的生活环境相关,从中可以完全看到我的生活历程,看到我的家乡以及我所到之处的物事风雨。”

  在《一地霜白》中,陈年喜写到了自己发小,这篇文章叫《下雪了》。小时候两人一起读书,因为离学校远,天气寒冷时,他们提着火盆去学校。后来发小在漫天大雪的时候去了山西的铁矿,却只在山西待了8天就出了事故。陈年喜写到矿山朋友的交际,也写到爱人和孩子。他还写在生活中碰到的老黄,白手起家事业有成,又历经失败。当然,他也不会忘记书写自己的初恋故事。

  在这本新书中,陈年喜给了妻子一定笔墨,谈及她,他丝毫不掩饰他的爱,她吃苦耐劳,把家收拾得清爽,从不落后于时代,微信抖音玩得拿手。他们自小相识,高中毕业后,陈年喜在村里放牛,未来的妻子也在此放牛,“想当年,牛在山上吃草,我在山上读了很多书,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那阵子读完的。”陈年喜说。

  打破知识分子写作的垄断

  刚刚过去的2021年,陈年喜的《微尘》火了,这本书记录了一群朴实的劳动者的生死故事。这些主角是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农妇、小作坊老板等。许多热心人通过短视频推荐这本书,国内十几个好书榜都有它的身影。

  2021年对于陈年喜是个转型年,他首次出版散文集,一本是《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另一本就是《微尘》。陈年喜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活着就是冲天一喊》销量已达四五万册,而《微尘》已达8万册,这两本书让他获得了可观的版税收入。

  2018年,陈年喜在贵州工作时,有媒体向他约稿,他写了6000字的《一个乡村木匠的最后十年》,这是他写的第一篇散文,结果一炮走红。“我写过关于父亲非常多的诗歌,但通过诗歌来了解我父亲很困难,这篇文章就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了我父亲,同时也呈现了一个地方的生活。”陈年喜说,因为这次试水,他感受到非虚构写作的巨大力量,也唤起了他的非虚构写作的潜力。

  事实上,陈年喜那个时候离开矿山只有3年,所有的矿山生活历历在目,每个细节每个人物回忆起来都非常清晰。他回想起爆破工感冒了不敢请假,吃下十几片药也要去上班,回到宿舍一口饭吃不下,睡了两天两夜,还要挣扎着去上班。“我们这些人背负着一家老小的期望,不管生活有多苦,没有一个人自暴自弃。”他说,《微尘》写的是痛苦,但是充满了无声的力量。“谢谢你,写出了我们的生活。”《微尘》问世后,陈年喜收到了很多读者留言,那些井下工人、工程师、技术人员纷纷向他表示感谢。

  当回想这本书的写作时,陈年喜表达出对自身的充分认可。在他看来,《微尘》从某种程度来说,打破了知识分子写作的垄断,很多知识分子也会写到底层,但是所站的角度都是在高处,或是从社会学眼光来写作。而他在矿洞里滚打十几年,这些恰恰是知识分子们不可能拥有的经验,“他们虽然也能写出一些细节来,但无法像《微尘》一样事无巨细,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和读者有隔膜的。”

  写小人物命运映衬大时代

  “决定命运的因素太多了,有些是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往往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锋利。”陈年喜的文字是由真真切切、坎坎坷坷的生活凝聚而成,这些文字还将不断诞生。

  陈年喜最初是以矿山诗人名声在外的。1991年,在延安青化砭,陈年喜和工友一起进行爆破工作,他们负责岩层掘进,要打一个7米高、7米宽的洞。那年冬天特别冷,最低气温甚至低至零下25摄氏度,因为要用水降尘,衣服总是湿的,从矿洞到宿舍,身上的衣服都冻僵了。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陈年喜开始迈出矿工诗人的步履,他写的第一首诗是《煤》。时至2013年年底,陈年喜在河南内乡的一个银矿接到弟弟的电话:母亲查出食道癌,晚期。他一夜无眠,写下那首流传很广的《炸裂志》:“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我微小的亲人远在商山脚下/他们有病 身体落满灰尘/我的中年裁下多少/他们的晚年就能延长多少。”

  16年的爆破工生涯,陈年喜用生命换来血汗钱,也让他得到了尘肺病的“判决书”。他说,刚得知这个诊断结果时,绝望过,毕竟这是任何医疗手段无法治愈的疾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慢慢看淡了许多,“它是个慢性病,离死亡有多远的距离不知道,但不管怎样,都要往前走。”

  “我没有资格躺平,必须扛着生活的责任往前走,还要把写作进行下去。”陈年喜说,他仅仅写出了一鳞半爪,仅仅写出了几片树叶而已。他还要继续写底层的小人物、小故事,写人生的种种细节。

  “特别大的主题我不一定能写,但小人物的命运也可以映衬时代,也是时代的一鳞半爪。”陈年喜说,他要不断写出小的横截面,当无数作品组合起来时,就能呈现人和时代的丰富性。(路艳霞)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