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春天的序曲——当代美术作品中的春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春天的序曲——当代美术作品中的春节

来源:人民日报2022-01-30 09: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晓凌

  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春节是气象最为盛大、内涵最为丰富的节日。春节所蕴含的民俗文化资源,始终是美术工作者创作的素材宝库和灵感来源。近年来,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尤其在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中,屡有以春节为题材的佳作诞生。美术工作者在描绘春节的视觉图像时,也试图从文化精神上予以阐释。从这个意义上讲,春节题材美术作品既是春节文化的生动图典,也是社会进步与人民幸福生活的艺术再现。

火红的年味(油画)徐步成

  欢乐春节(中国画)何家英 张 见 李玉旺 李朋帮 李 丹 管海龙

梦想开始的地方(中国画)黄冰迪

幸福的行囊(中国画)丁晓东

中国年(中国画)周忠菊

工地春晚(中国画)罗小珊

金陵之春(农民画)燕天池

美好生活来(新年画)李佳慧

  艺术展现节庆习俗

  春节历史绵延,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资源。以团圆、拜年为主体的传统礼俗体系,以春联、剪纸、年画、花灯为表征的视觉审美体系,以舞龙灯、踩高跷、逛庙会、放鞭炮、燃烟花为代表的游艺体系,以年夜饭、包饺子、打年糕为内容的物质文化体系等,共同构成了春节的文化内涵与民俗形态。

  在美术工作者的创作中,这些节庆习俗借绘画形式创新,从而实现美学升华。如徐步成的油画《火红的年味》表现了上海老弄堂里家家户户挂灯笼、贴春联的热闹景象。画面中,老人、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似乎感染了整座城市,大街小巷瞬间格外温暖。应金飞的版画《家宴》则是一件构思独特的作品。除夕的年夜饭通过勺子上的“镜像”呈现出来,其上光影游动,通灵而透莹。这些美术作品均体现了美术工作者对传统年俗的认同和亲近。

  春节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进入新时代的春节,愈发洋溢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朝气。高科技赋能所带来的新视觉体验,高效有序的高铁春运、便利环保的手机拜年等新年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带来的人民精神面貌及城乡景观变化,都成为春节题材美术作品的鲜明主题。例如,燕天池的农民画《金陵之春》,在描绘人们阖家团圆、欢度春节的同时,将高铁、5G移动通信等时代发展新成就和城市发展新面貌融入画卷,展现了时代新象。当然,春节动人的情景远不止于此。

  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许多外国友人也过起春节,共享中华文化之美。何家英、张见等人创作的中国画《欢乐春节》,便全景式展现了各国人民同庆中国农历新春的情景:舞狮、放鞭炮、划旱船、包饺子……画面处处洋溢着幸福感,是对新时代春节的生动诠释。

  对于美术工作者而言,春节为其提供了海量创作资源。一些春节题材的作品,与其说是美术工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不如说是春节文化激发的创作实践。

  绘就春节文化图典

  春节题材美术创作源远流长。单就存世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来看,依其文化性质可分为三类: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和民间绘画。三者虽各有各的文化诉求与传承体系,却始终相辅相成。如今,随着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美术工作者开创了春节题材美术创作的新格局,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语言,均展现出新时代的气象与特征。

  在民俗主题的创作实践中,春节是最为盛大的题材,也是最为亲切的题材。当美术工作者们浸润于古老的文化传统,又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时,他们更加自觉地深入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其精神内涵,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美术工作者扎根时代生活,创新艺术语言,塑造新时代的人民形象,建构新时代的年俗主题,呈现新时代的价值追求。这些实践,是当代美术创作回应时代的重要方式。

  为人民塑像,描绘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斗、乐观、自信的气质,已成为春节题材美术创作的主要取向。罗小珊的中国画《工地春晚》,以乐观主义的视角再现了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的工人群像。作品寓刚健于快乐,笃实朴拙而华光四溢。丁晓东的中国画《幸福的行囊》,描绘了旅客在春运大潮中行进有序、亲情浓浓的温暖景象。显而易见,这份从容和自信所依托的,正是国家的强盛。

  新春伊始,气象清朗、艳阳高照的岚光山色,也是美术工作者所钟爱的表现对象。在中国画《延安新春》中,徐卫国以朴厚空灵的笔法、似淡若浓的墨色,勾勒出满山青翠、楼宇林立的延安新貌,展现了革命老区的发展活力。

  在春节题材美术创作中,新年画独树一帜。新年画之新,在于其内容与表现形式与时俱进、求新求变。近些年,在“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中,涌现出许多优秀新年画。这些作品生动描绘了新时代人民小康生活新图景,像何小宝的《春归大地》、杨先红的《小康日子美羊羊》、李龙燕的《闹春图》等,皆于重彩装饰趣味中弥散出融融春意,反映了人民群众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纵观近年来的春节题材美术作品,不难发现其从文化传承、人民形象塑造、国家建设等多个角度,深刻诠释了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因此可称之为一部生动的春节文化图典。

  启迪当代美术创作

  百节年为首。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实施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等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都将“春节”纳入选题范围。历经数年,春节题材美术创作的“家底”已日益丰厚,无论是素材积累,还是对主题的提炼,抑或是对图像的处理,皆储备丰颐。梳理总结其中经验,对当下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具有一定启示。

  在春节题材美术创作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从生活的真实升华至艺术的真实,美术创作才能开拓新境。不少春节题材美术作品并非是对日常景观的简单再现,而是美术工作者在掌握、分析大量素材的基础上,依托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想象完成的图像建构。这些作品深蕴着价值观与精神取向,体现出更典型、更概括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在杨晓阳的水墨长卷《丝绸之路——甘肃苦水社火》中,源于现实的诸多场景与人物活动,经过画家高度概括,形成氤氲、恢弘的气象,体现了社火民俗的当代意义。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的载体,沉淀着民族的思想与智慧,这决定了春节题材美术创作具有人文内涵。在创作过程中,美术工作者需要同时扮演学者的角色,其人文研究所达到的高度往往决定着美术创作的高度。比如,在赵宗藻、蔡枫、孔国桥等人创作的版画《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正因画家对各种文化符号进行了充分考证与释义,才使创作有了坚实的基础。

  在春节题材美术创作中,美术工作者还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感知火热时代的基础上,着力提炼、塑造作品的主题与价值取向,同时带动艺术语言和风格的创新,力求形成个性化的图像结构与艺术风格。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题材美术作品中线条、色彩、图像与符号所构成的天籁般的节奏,不正是春天的序曲吗?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赵 莹:人生如荒原,你我皆勇者

  • 环境式舞剧《云梦泽》:用肢体情绪重新转译屈子形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