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青春万岁的声声回响

来源:广州日报2022-02-07 09: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吴波

  近日,王蒙最新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出版。这是一部贯通过去未来的智慧书,这是青春万岁的回声。

  故事简介:《猴儿与少年》通过小说家王蒙的视角,讲述了一位九十高龄的外国文学专家施炳炎老人的人生往事。一九五八年,青年施炳炎来到了北青山区镇罗营乡大核桃树峪村,开始了不同的生活历练、体验和遐思。他认识了一位与猴子“三少爷”有着奇妙缘分的少年侯长友,与长友长达数十年的交往中,可窥见时代和人物的命运变迁。

《猴儿与少年》 王蒙 著 花城出版社

  小说主人公施炳炎不畏艰难,勇于接受挑战,勇敢地担当了时代的责任,从容有定,乐天知命,坦坦荡荡。热火朝天的劳动,让施炳炎换了一个活法,换了一副身躯,让他一直保留着火热的心灵与信念,与少年的相遇让他在几十年后回想起来仍深感快慰。

  在王蒙笔下,往事永远鲜活,青春仍然万岁,老年美丽无边。王蒙在小说创作后记中写道:

  那个时候我不可能想象:一个即将满八十七岁的写作人,从六十三年前的回忆落笔,这时他应该出现些什么状态?什么样的血压、血糖、心率、荷尔蒙、泪腺、心电与脑电图?这是不是有点晕,晕,晕……

  还有六十三年前回忆中的回首往事,当然是比六十三年前更前更古远的年代的回忆。

  回忆中与泪水一起的,是更多更深的爱恋与亲近,幸福与感谢,幽默与笑容,还或许有飞翔的翅膀的扇动呢。

  与遥远与模糊一起的是格外的清晰、凸现、立体、分明,浮雕感与热气腾腾。

  与渐行渐远在一起的是益发珍惜,是陈年茅台的芳香,是文物高龄的稀罕,是给小孩儿们讲古的自恋情调儿。

  与天真和一些失误在一起的是活蹦乱跳,是趣味盎然,是青春火星四溅,是酒与荒唐的臭鸡蛋,更是一只欢实一百一的猕猴儿,回忆创造喜悦和忧伤,以及猴儿。

  三十年前的《狂欢的季节》里我呕心沥血地写过1+1只猫。在三十年后的《猴儿与少年》里,我刻骨铭心地写了1+N只猴子。此1只猴子名叫“三少爷”与“大学士”。它们是我小说作品中的最爱。(吴波)

  【书评】

  王蒙给我的三重冲击

  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温奉桥教授说:“要想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学,读一读《红楼梦》;要想了解中国的现代文学,读一读鲁迅;要想了解中国的当代文学,读一读王蒙。”而翻开《猴儿与少年》时,对我的第一重冲击便是“时间”。

  “2021年,1930年出生的外国文学专家施炳炎老人回忆起他从1958年开始的不同生活历练。他与小老弟王蒙谈起,他的体验和各种遐思。他相当兴奋。”

  这是《猴儿与少年》的开头,是王蒙先生在聆听比他还大四岁的施炳炎的诉说,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的回忆,呈现在一位耄耋之年的作家笔下,读来心生敬意。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每天花点时间与70岁以上的老人和6岁以下的孩子相处,你能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更多的天真无邪”。阅读《猴儿与少年》似乎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书中,施炳炎的青年、壮年、中年、老年,一桩桩一件件,在跟社会无法分割的环境下,回忆着、讲述着,演绎着、体味着,希望“孩辈”“孙辈”的读者可以听听“老人”的话,看看自己的路。从这个角度,我倒是觉得《猴儿与少年》可以归为儿童文学序列,尽管儿童未必读得懂,读得明白,但是对“猴儿”的“身手矫健、动作闪电、绝壁攀缘、绝处逢生、闪转腾挪、攀枝跳杈、博彩众果”的表述不正是儿童的天性和写真吗?

  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儿童、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都是转瞬即逝,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当这些历史变为文字,便被保存在时间的长河和历史的记忆中。当我们陪伴孩子阅读时,当我们把一个个故事讲给孩子们时,不也是在追忆,在思考,在比较,在进步吗?

  《猴儿与少年》对我的第二重冲击便是“语言”。四个字四个字的跌跌撞撞,铺天盖地,如果阅读时没有沉浸其中,便有一种“词汇堆积”的感觉,但是仔细一想,从1958年到2021年,从施炳炎的二十五岁到九十岁,一个甲子还多五年,这位老人得有多少故事和经历要告诉我们这些后辈啊,这样的“激动”,或许只有耄耋老人才能感同身受。文学的人学性,在王蒙先生的笔下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尽管他谦虚地说:“炳炎老啊,你说的我很感动,但是我告诉你,这样的故事,我不好写啊……”可他还是写出来了,重返地球般地书写出来了。

  在王蒙先生的语言排列组合中,《猴儿与少年》对我的第三重冲击即是“哲思”。这是一位爱好哲学和数学的文学家,小说里处处透着哲学的光辉和数学的严密。

  文中“世界上有一种获得即是失去的悲哀,包括一切成就与财产,但都不如年龄与年龄段是这样的得即是失”,不经意间,又和书的封面的一句话契合:“和时代一起冒着腾腾热气,这是青春万岁的回声。”

  读来不免让我回想起王蒙先生那本很有名的小说《青春万岁》,那是他十九岁时开始写的青春,十九岁的人无法理解八十九岁的青春,八十九岁的人似乎也不太好意思谈十九岁的青春,但是青春谈与不谈,写与不写,人人都曾经历过,那时那人那事,不妨追溯到人类的祖先“猴”,耄耋老人轻而易举地用顽皮聪明的“猴”把鲐背老人的青春故事写了出来,一个多么可爱的故事,一个多么耐人寻味的讲述,一个多么充满智慧的表达啊。

  《猴儿与少年》就这样带着与生俱来的善良、顽皮、智慧来到了“孩辈”“孙辈”的读者面前,那时那人那事,也是此时此人此事。(袁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乐剧《大状王》:与其当“天花板”,不如作“参照系”

  • 陈林侠:《小白船》票房惨淡,艺术电影“不艺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