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那个写下《爱,是不能忘记的》著名作家走了!她叫张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那个写下《爱,是不能忘记的》著名作家走了!她叫张洁!

来源:文汇报2022-02-08 09:4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许旸

  曾两度获茅盾文学奖、自学油画77岁开画展……著名作家张洁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享年85岁。消息传来,文学圈出版界悼念惋惜声一片。正如她的代表作之一《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洁的作品与风范也长存于读者心中。

  作家张洁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等多部作品,影响广泛。 (资料图片)

  “别人都是害怕被人遗忘,但是张洁是不愿意被人记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曾在《张洁画展小记》中这样描述“我们深爱的、敬畏的张洁”——“那个对世界高扬着下巴的张洁,那个眼中有玫瑰和枪炮的张洁,那个卑微得如一粒尘土随时准备自我遗忘和被遗忘的张洁,那个被深厚的蓝所沁染的站在地上飘在天上的张洁,那个注定奔跑、注定孤独的孩子……”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读得我泪流满面。张洁以爱情入手写,结局念叨的却是人间常情父母之爱。从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点作家对人世间爱情的别样的理解。这样的情感谁都有过,而我们却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张洁做到了。”沪上资深出版人魏心宏在朋友圈写下的话语透着遗憾,“再美、再勇敢的人也要离去”。

  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重要代表性作家,张洁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篇小说《祖母绿》、短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条件尚未成熟》、短篇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小说散文集《方舟》、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等。她曾以《沉重的翅膀》《无字》分别获第二届、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多次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获意大利骑士勋章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

  在评论界看来,张洁是呼唤真情实感的女作家,也是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作家,不断向着人性和文学的更深层次突进。改革开放初期,张洁就以充沛激情和锐利语言完成了小说《沉重的翅膀》,聚焦工业经济体制改革,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引发广泛影响。她在创作过程中呕心沥血,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现实关怀。

  着墨宏大时代命题的同时,她亦以女性敏锐的眼光与细腻的感受,呈现几代女性命运起伏。如果说早期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为爱建造一座理想神庙,成为张洁对爱的宣言;到了《祖母绿》则将爱情理想转化为曾令儿式的无私的爱,展现出女性博大的精神力量;而当现实的失望消解了爱情神话外壳,又何尝不是曹荆华、柳泉、梁倩三位女性角色在《方舟》中的展现。

  1991年,张洁的八旬母亲去世。她写下《无字》纪念母亲,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家族三代女性婚姻故事折射时代的大动荡。张洁几易其稿,将100多万字压缩至80多万字,历时12年完稿。她还写下长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文字中的温柔、脆弱缠绕着,倾诉对母亲的思念,令一代代读者感同身受。此后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斯琴高娃、黄素影等主演,平凡中见真情。

  放下钢笔,晚年的张洁拿起了画笔,她这样解释学画经历:“医生的一个偶然建议,2006年我开始画画。跟写小说一样,也是自说自话(画),从来没有学过,第一次连画笔怎么拿都不知道,只有一腔的热爱。”2014年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办个人油画展,形容这是“告别演出”——“张洁就此道别了!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内容的活。”她说自己没什么爱好,也很“无趣”,不会打麻将,不会唱卡拉OK,不喜欢参加饭局,只喜欢画画。当时,作家铁凝在文章中写道,张洁的家里满是画布和颜料,房间的墙上全是画作,而此时的张洁“洒脱、淡定”。她说自己被张洁的画作触动,在画布中重新认识了老友,“张洁如‘孤侠’行走天下”。

  诗人西川在为张洁画展而写的《没有内心的风景不是风景》中如是评价:“作家、诗人圈里画画的人并不罕见,因为都是业余身份,所以我从不苛求。但是,看到张洁老师一些画作之后,我心里颇感惊讶。”张洁当年无心说过的一句话,对他影响至今:别以为别人的生活、远方的生活才是生活,你的此时此地就是生活。(许旸)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赵 莹:人生如荒原,你我皆勇者

  • 环境式舞剧《云梦泽》:用肢体情绪重新转译屈子形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