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吹过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的风,也吹过他的窗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吹过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的风,也吹过他的窗户

来源:文汇报2022-02-25 1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汪义群

  研究莎士比亚,绝不能脱离他生活的那个时代。

  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辉煌的时代。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风起云涌,已影响了整个欧洲。这是一个发生在学术、思想、文学和艺术领域之内的革命性运动,也是一次“人类从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恩格斯语)。虽然莎士比亚出生时,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已成余绪,但它的影响仍波及全欧。

  与此同时,在英国国内,自1485年亨利·都铎从理查二世手中夺得王位建立了历时120年的都铎王朝以来,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经济腾飞,思想开放,国运亨通,被称为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莎士比亚浸濡其间,并受风气之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必然会体现出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的特征。

  文艺复兴开启新篇章是打开莎剧密钥的重要外部因素

  “1601年伦敦某个下午早些时候,人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泰晤士河北岸,等待船把他们渡到南岸,大家纷纷赶去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史料中的这段文字,记载了当时的英国公众对戏剧的狂热。观众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喜爱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戏剧的繁盛,这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与雕塑是一样的道理。人们对精神生活与娱乐的热烈追求,恰是文艺复兴所提倡的。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它的产生是和当时的地理大发现、民族大迁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欧洲从远古时代起,地中海沿岸的民族便有着一种与内陆居民不同的冒险精神。到了十五世纪,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为了寻找一条“通往东印度的海路”,于1492年进行了第一次著名的远洋尝试。他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大陆。与此同时,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但开辟了新的航线,而且打破了人们的认知,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从而大大拓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事实上,当时参与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远不止上述二位。我们还可以举出发现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葡萄牙人迪亚士、开辟了绕道好望角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的达伽马,以及远航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的荷兰人阿尔贝·塔斯曼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人们很少提起但是很值得一提的航海家——与哥伦布同时代的意大利人阿美利哥·韦斯普奇。后人甚至以他的名字Amerigo来命名这片新大陆。

  莎士比亚的写作,与当时人们对世界的发现密切相关。地理大发现直接促成了欧洲地理科学的兴起;地图的绘制,在当时简直成了一门“显学”;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佩特拉克,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提到,自己曾打算绘制一幅意大利地图。可想而知,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后,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便是打开莎士比亚戏剧密钥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再来看看时间的坐标轴。

  欧洲文艺复兴之风吹拂海峡彼岸的英格兰,吹过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的风,也吹过莎翁的窗户。而此时的英国,正是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正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被称为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此前,亨利八世在位时期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独立的英国圣公会,为嗣后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伊丽莎白继位后,借助强盛的经济实力和操练有素的水师,英格兰军舰于1588年一举击败了称霸欧洲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年八月,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前举行了万人公祷、胜利大游行等盛大的感恩仪式,呈现出举国欢腾的景象,标志着英国的国力如日中天。在国力强盛的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积极参与海外市场的开拓。向东北、东南方向分别开拓了北海和波罗的海、地中海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贸易路线,向西开拓了美洲市场,并在弗吉尼亚建立了殖民地。另外,英女王还通过特许贸易制度,在国外建立一系列海外公司。从1554年至1600年之间先后在莫斯科、摩洛哥、几内亚、土耳其、东印度等建立了跨国公司。在她的统治下,英国的贸易伙伴遍及各大洲,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促进了国内的经济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因此,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会带给我们一种户外感。我们看到的是大海、港口、街道、广场、森林、战场……在《威尼斯商人》里也同样,剧本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意大利青年巴萨尼奥追求富家女鲍西娅的爱情故事,并由此牵出犹太高利贷者与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之间“一磅肉的债务”的故事。在这个剧本里,剧中人物不经意地会谈到沙滩、礁石、帆船、桅杆、沙漏、季风等等。剧本一开头,观众就可以感受到海上贸易的风险。“汹涌的波涛”“张着满帆的大船在海洋上颠簸”,由于担心在海上遭遇不测,商人的心一直悬在商船上,“常常要拔根草观测风吹的方向,在地图堆里查看港口、码头和街道的名字”(一幕一场),这些情境的设置,让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

  《威尼斯商人》剧本的一个中心情节是世界各地的求婚者纷至沓来,到贝尔蒙特求见美丽端庄的财富继承人鲍西娅。正如剧中人巴萨尼奥所说:“四面八方的风,从每一处海岸上送来了闻名遐迩的求婚者”,这中间有那不勒斯亲王、法国贵族、英国男爵、德国公爵的侄子、摩洛哥亲王……地处贝尔蒙特的鲍西娅府邸俨然成了一个国际人士的聚会点。

  剧中有一段女主角鲍西娅讽刺英国男爵穿着不伦不类的话:“他的紧身衣是在意大利买的,他的裤子是在法兰西买的,他的软帽是在德意志买的,至于他的行为举止,那是从四面八方学来的”(一幕二场)。淡淡几笔,一个开拓了市场、游历了欧亚大陆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形象跃然而出。另外,印度的香料、东方的绸缎绫罗,在剧本中随处可见。剧本先是借用夏洛克的口(一幕三场),后来又通过巴萨尼奥(三幕二场),提到安东尼奥的商船在世界各处港口停留:墨西哥、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西印度群岛、英格兰。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的气息。

  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戏剧结构被打破

  在欧洲文艺复兴这样一个追求创新和多元化的时代,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多样性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首先,是对戏剧创作“三一律”的突破。所谓三一律,是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希腊悲剧提出的,强调的是时间、地点、情节的高度集中。简言之,一出剧本的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剧情的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剧本的情节也必须单一。当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一律在当时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知道,希腊悲剧是在露天的圆形剧场上演的,剧场没有灯光设施,人们坐在太阳底下度过两三个小时,是无法相信剧中情节已经过了好几天,甚至好几年的。而且那时舞台没有大幕,无法进行场景的变换,也不可能制造出舞台幻觉的效果。所以地点的变换也大受限制。

  然而,在《威尼斯商人》一剧里我们看到剧情却是可以在威尼斯和贝尔蒙特两地随意切换的。显然,莎士比亚通过场景的变换,让我们看到了一出社会转型期的“双城记”。这样的处理是有其深意的。有论者认为,剧中的威尼斯好比一个男人的王国,而贝尔蒙特则是一个女人的世界。威尼斯代表着繁华的金钱社会,这里有街道、法院、交易所、公证处……人们在这里践行着契约的精神,进行着资本的借贷和商业的竞争,还有法官与律师的唇枪舌剑,使这座城恰似一座剑拔弩张的格斗场;而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贝尔蒙特,则向我们展示出一派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那里有诗歌、音乐、友谊和爱情。这种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寄托了剧作家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另外,《威尼斯商人》的多样性还体现在情节的多样上。前面谈到,“三一律”除了对时间和地点有限制外,对情节也要求单一。在这一点上《威尼斯商人》也作出了很大的突破。该剧的剧情展开是采用多线并行的方式,除了巴萨尼奥追求鲍西娅、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这两个主要情节外,还生发出各路求婚者挑选彩匣、鲍西娅乔扮法官主持庭审、夏洛克女儿杰西卡与基督徒青年罗伦佐私奔、新郎的朋友和新娘的侍女尼丽莎喜结连理等等一系列次要的线索。由于情节的繁复、各色人等的穿插,让莎剧呈现出一个与之前“三一律”讲故事的方式截然不同的面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社会场景随之铺开。

  莎士比亚的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它是紧紧地为表达主题服务的。记得我以前在莎士比亚选读课上曾经问过学生一个问题:按照一般的编剧法,一个多幕剧,每一幕通常都由三到四个场景组成,均衡而规整。但《威尼斯商人》有点特别,它的场景划分全无规律可言。全剧一共五幕:第一幕三场,第二幕九场,第三幕五场,第四幕二场,第五幕一场。仅仅在第二幕就安排了九场戏。在这一幕里出现了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场景,有摩洛哥亲王、阿拉贡亲王前来求婚,朗西洛逃离主人,朗西洛路遇父亲,杰西卡与罗伦佐私定终身,朗西洛为杰西卡传递情书等等似乎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细节。究竟是什么原因?其实是莎士比亚要在第二幕里解决一个三个月的高利贷借期的问题。由于伊丽莎白时代的剧场没有大幕,不像现在大幕一拉三个月过去了,再大幕一拉三年过去了。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莎士比亚的办法就是就通过事件的纷至沓来,人物的川流不息,各色人等的先后登场,制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由此可见,“三一律”也好,各种戏剧的清规戒律也好,是无法束缚才情横溢、在戏剧创作领域里肆意汪洋的莎士比亚的。

  莎士比亚让“人”真正走到C位

  我们知道,“三一律”具有剧情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却会造成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的弊病,这些弊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彻底得到了改观。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给人一种丰满而立体的感觉。以鲍西娅为例,我们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一位集端庄、贤惠、活泼、俏皮、幽默、机智于一身的大家闺秀。她既有谈吐得体、深明大义的一面,又有临危不惧、勇敢沉着、敢于担当的一面。这些在剧本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尤其是那位追求鲍西娅的意大利青年巴萨尼奥,不但性格多样,而且其性格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的。他原先是个纨绔子弟,挥霍无度,债务缠身。当初追求富商之女鲍西娅未必没有追求财富的目的。当他向好友安东尼奥借钱的时候曾表白过自己的心迹,他说,我为了支撑那个外强中干的场面,把家产都掏空了,现在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摆阔了。我如今一直在思量着如何才能摆脱目前的窘境。说到这里,他用了一个比喻:小时候学射箭,失去了一支箭后,就用另一支箭朝着同一方向射去,企图找回原先的那一支。而这次向好友借钱去贝尔蒙特也是如此,是要“冒着双重的险,不是把两支箭一起找回来,就是把你第二次的加码奉还给你”(一幕一场)。由此可见,他这次借钱相亲,是有冒险“赌一把“的心态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功利心重的人,在好友安东尼奥慷慨好义、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的绅士风度影响下,在未婚妻鲍西娅谦卑仁慈、行公义好怜悯的仁爱精神感召下,在杰西卡、罗伦佐、朗西洛、尼丽莎等人争取婚姻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鼓舞下,逐步完成了性格的重塑,最后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大写的“人”。

  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历来被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寄托了莎翁人文主义精神的一个人物。“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朱生豪译。”鲍西娅这段在第四幕一场的著名法庭独白戏,经过多少年则早已被作为一篇“人文主义的宣言”而存世流传。

  当然,莎士比亚受到他那个时代精神的影响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宗教改革对他的影响,这一点也值得一提,只是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展开了。

  总之,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语)。但丁、佩特拉克、薄伽丘、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马丁·路德、伊拉斯谟、托马斯·莫尔、培根等都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如果篇幅允许,这个名单还可以一直写下去。这些巨人犹如一棵棵参天大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地标。热烈地讴歌真诚的友谊与爱情,歌颂仁慈与博爱,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莎士比亚是这些参天大树中的一株,而且不愧为其中最高的一株。

  (作者为欧美戏剧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原标题:吹过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的风,也吹过他的窗户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的时代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