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贴近生活才能唤起共鸣

来源:人民日报2022-02-28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曹雪盟

  近年来,国内音乐剧市场日渐繁荣,原创音乐剧《在远方》《赵氏孤儿》《稳稳的幸福》《伪装者》等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也培养了一批观众群体。

  图为音乐剧《在远方》剧照。北京演艺集团供图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上海剧场演出数据汇总”显示,2021年有148部音乐剧上演,演出911场次,同比增长142%,观演人次52.4万,同比增长129%。看一场音乐剧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选择之一,既带动音乐剧票房收入大幅增长,也推动中国音乐剧在内容和制作方面寻求创新与突破。

  原创力量汇聚壮大

  与话剧、歌剧等艺术门类相比,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的音乐剧尚显年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原创音乐剧扶持力度的加大,国内原创音乐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大麦网票务平台数据,2021年上演的中文原创音乐剧有15部。

  2020年,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的现实主义题材原创音乐剧《在远方》,首轮巡演开票不到半小时,北京、上海两地演出票全部售罄。《在远方》的成功,为北京演艺集团发力原创音乐剧制作积累了经验和底气。今年1月,北京演艺集团在北京歌剧舞剧院成立了音乐剧团,聘任音乐剧演员阿云嘎担任团长,这个剧团也成为国内首个国有院团所属的音乐剧团。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说:“音乐剧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凸显了舞台艺术的时空魅力。《在远方》展现了北京演艺集团在创作、运营、宣传等艺术生产全链条的实力。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创作优势,一方面借鉴国际成熟的音乐剧制作模式,另一方面创新中国原创音乐剧生产模式,让好故事脱颖而出,整合制作力量,以作品生产凝聚创作者、表演者,孵化原创音乐剧作品。希望音乐剧团成为汇聚全国优秀音乐剧人才的平台。”

  在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发起人费元洪看来,激励原创音乐剧发展,离不开为创作者搭建平台。

  2019年,上海文化广场首次发起“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征集未曾发表过的华语原创音乐剧作品。孵化计划为入围的创作团队配备导师和制作团队,并建立汇报与选拔机制,最终实现和商业化制作对接。费元洪表示,希望汇聚专业资源,带动中国原创音乐剧健康成长。

  3年来,孵化计划共收到239份投稿,有几部作品已完成首演。费元洪介绍,今年的孵化计划在自由投稿作品孵化板块的基础上,还新增了定向孵化和特邀孵化板块,让更多创作者参与进来。“接下来要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好、更细致,我们希望让更多优秀的原创音乐剧作品有机会通过这个平台绽放。”费元洪说。

  作品展现当代生活

  作为舶来品,走入中国的音乐剧如何民族化、本土化,扎根中国土壤,讲好中国故事?

  在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教授陈蔚看来,我们的音乐剧要注重和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与当代中国人的审美需求相结合。

  从融合昆曲、评弹、越剧、江南小调等元素的《锦绣过云楼》,到展现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生平的《梅》、改编自杂剧的《赵氏孤儿》……如今,人们在越来越多的原创音乐剧中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与此同时,一批主旋律作品也登上音乐剧舞台,获得观众青睐。

  以《在远方》为例,这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聚焦快递小哥群体,以他们的奋斗故事反映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深入了解快递行业真实的工作状态,主创团队曾走进快递公司体验卸货、分拣、派送等环节,快递员刘阔观剧后感慨:“这部剧很真实,姚远在快递三轮车上擦汗、吃盒饭、一刻不停地送件,就是我们工作、生活场景的反映,看后很暖心,也很振奋。”观众也评价:“歌曲好听”“鼓舞人心,满满正能量”。

  陈蔚表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是音乐剧发展的重要方向:“应该在此类题材上做更多创作,产生更多作品,让身边感人的故事从生活真实化为艺术真实的形象,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在中国做音乐剧,一定要有自己的味道和风格。”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周映辰认为,中国音乐剧必须确立自己的范式和特色,用自己的手法和气质传递时代声音,“音乐剧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只有最贴近生活的,才能唤起大家的共鸣。”

  培养人才仍是关键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于一体,对各环节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有很高要求,人才培养成为音乐剧发展的关键一环。

  伴随音乐剧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声入人心》等综艺节目的走红,音乐剧不断“破圈”,不少演员从其他艺术门类走向音乐剧舞台,报考音乐剧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增长。

  吸引人才流向音乐剧领域只是第一步。陈蔚表示,搞作品首先要抓创作,现在音乐剧专业学生演出、练习的大多是外国作品,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优秀的原创剧目。在她看来,校园音乐剧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要让更多的优秀原创音乐剧剧目进入教材、走进课堂,在学生心里播下种子。”

  陈蔚认为,目前表演人才的系统培训已经建立起来了,创作人才的培养还不够系统。对音乐剧创作者而言,找到合适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费元洪说,音乐剧创作需要不断地练习、推翻、修改、打磨,“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就是希望成为这样的平台,让更多年轻人有创作的机会和被指导的机会。”

  好作品离不开好演员。走进市场,音乐剧人才的发展需要更多机会。阿云嘎介绍,未来,北京歌剧舞剧院音乐剧团会将重点放在人才培养和剧目打造上。在后续创作中,希望吸引音乐剧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合作的方式加入。此外,北京演艺集团之前已和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也将与北京舞蹈学院等展开在音乐剧方面的深度合作。

  在产出高质量作品的基础上,对音乐剧这门年轻的艺术而言,培养观众同样重要。拥有了具有黏性的观众群体,优质作品才有更多被看见的机会。“希望更多人加入传播、推广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行列中来。”阿云嘎说。(曹雪盟 姚乐琪参与采写)

  原标题:中国音乐剧发力原创作品、搭建孵化平台 贴近生活才能唤起共鸣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