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由表及里,由心而演

来源:解放日报2022-03-24 10:40

  作者:石俊

  不久前的上海大剧院里,一出描述北京市井变迁的相声剧《依然美丽》,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绚丽的舞台与场面,就凭着一群老中青三代演员充满魅力的表演,征服了上海的观众。该剧讲述了主人公王守俭经历的金鱼池和回龙观两地改造的故事。

  都知道演员塑造人物要准确、立体、生动。可知道容易,做到难。《依然美丽》的舞台上演绎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普通的北京老百姓,那些过着平凡日子的小人物,最是难演。全剧开场,当主人公王守俭为孙子腾出学区房,离开天坛旁边的金鱼池,搬到远离市中心的回龙观时,有着许多的不舍,也有着许多的无奈。初到陌生的家园,他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无意参与社区活动。而当他遇见了乐观的女医生和热心的社区干部,以及那些憧憬着美好生活的社区居民后,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渐渐被众人收拾了。政府实施的“回天三年行动计划”,让回龙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王守俭在这里安居并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相声表演里常年担任捧哏的于谦在剧中饰演主人公王守俭,他对剧中北京大爷神态和语调的拿捏无疑是到位的。他的出演,也为这个以“相声剧”定义的作品打下了表演的基调。这是一出幽默的相声剧,而不是说普通话的滑稽戏。调侃不多、会意多,包袱不大、笑点多,情节的巧合不多、引发笑声的误会不少。比如,王守俭误以为穿着志愿者服的邱爱玲是自己暗恋的冯医生而向她表白的那段戏,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饰演邱爱玲的是赵丽蓉关门弟子李玉梅,多年来她局限在对老师小品的模仿里,而邱爱玲这个戏份不大的角色,则让她挖掘出了剧中人物的痛感和喜感,甚是鲜活。这个为孩子操心了一辈子的寡母,住进了人地生疏、北京五环外的回龙观新房,看似满足实则荡漾的心一旦萌动是如此令人捧腹,偏偏剧中人自己还浑然不知。剧中其他演员的表演也是如此,他们富于喜剧性的形体动作来自充分的设计,既略带滑稽,又将分寸感把握得较为得当,表演没有流于表面,不浮夸、不违和。

  我们已经看了太多离我们生活现状甚远的作品,真实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哪有那么多非此即彼、你死我活、冲突与对立?其实,我们更乐意看到,外表寻常而演技精湛的演员在特定喜剧基调下真实自然的表演。当然,这并不是表演流派意义上的自然主义表演。

  今天,多数的中国艺术院校教授的表演理念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现实主义表演体系为主,每年获得表演本科毕业文凭的学生也很多,不过,他们中的不少人却是“台下斯坦尼,台上一摊泥”。而日渐萎缩的曲艺学校和戏曲学校里,大多还是由院团出身的大小角儿进行着科班教学。《依然美丽》中的演员们,纯相声演员背景出身的并不多,但超过一半是戏曲或曲艺界的老戏骨,当他们学会了在舞台上真听、真看、真感受后,对人物的拿捏表现既准确又丰富。

  这出戏的导演是识相和聪明的。他没有让舞台复杂与缭乱,不堆砌、不藻饰,让出了创作空间给了这批表演技巧和经验都丰富的演员。他们让整个舞台充盈而不溢出,观众的观剧心情则始终是愉悦的。舞台的灯光是明亮的,没有染色或切割,因为这些演员的表演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叙事与抒情。演员们体现出的艺术能量与感染力,让观众看到,适当的样式创新,会让传统的表演技艺在当下获得超出预想的展现。这是戏曲和戏剧融合的魅力。

  由表及里,由心而演,去僵化、去不雅化、不媚俗,返璞归真,与观众共情,这样的表演怎么会不受欢迎?

  (作者系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