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后还是陷入单薄的极致善恶,好可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最后还是陷入单薄的极致善恶,好可惜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4-08 09:55

  作者:王恺

  关于《华灯初上》的评论,有几个约定俗成的看法:一是烂尾;二是林心如参演、包括制作的影视作品最扎实的核心,就是玛丽苏情结,所有的男性都围绕着她转,女性也如是——说起来是笑话,但是笑话都是有基础的。因此有人说,这部剧里林心如扮演的萝丝妈妈,与窦漪房的区别就是,萝丝妈妈吸烟,而窦太后并不。

  庸俗的两女争一男

  更多的评论则是围绕着剧情展开,互联网术语给了《华灯初上》一套分析体系,几乎所有的剧情和人物都被定义进去了:雌竞,白莲花,渣男,毒闺蜜,工具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仅仅用互联网的这些常规套路去看《华灯初上》还是委屈了这部剧。这部投资不少、野心不小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不好的作品,也看得下去,至少台剧找到了一条拍摄年代剧的新途径。在灯红酒绿之间,素描出某一个时期的台湾人物,有别致的怀旧感,外加主人公特殊的职业——风月场上的佳人,让这种怀旧显得旖旎起来,分外的好看。

  奈飞之前在台湾拍摄的《罪梦者》也走了一点类似路径,开头也是风月场,穿着白旗袍的范晓萱款款而来,带出了一个时代的影子:灯红酒绿意味着经济繁荣,舞榭歌台上演着痴男怨女,都是传奇剧里最基本的元素,编剧至少有了放肆想象的空间。

  可惜的是,《华灯初上》的两位女主,实在是不太像风月场上的花魁,更像是职场上貌合神离的竞争对手。整部剧高开低走,迅速进入了常见的“好人什么都好,坏人什么都坏”的套路中。第一季让人猜疑,谁才是死者;第二季让你过瘾,坏人死了活该。简直是二十世纪初的传奇剧观念,倒让我边看边笑起来。

  开始的设置非常好,两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子,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失学,失婚,其中一位苏庆仪被继父强奸生产,另一位罗雨侬则被丈夫的债务牵连入狱,但两人并没有丧失友情,反而在坎坷之后互相扶持,认真做起了日式酒吧的生意。林心如和杨谨华成长为酒吧的妈妈桑,萝丝妈妈和苏妈妈,相携相帮,颇有最流行的“女孩帮女孩”的意思。

  该剧设置的日式酒吧的背景,让两位女主的职业成为妈妈桑,也符合华语地区观众的口味,污泥之中的不染莲花,并不是随意出卖肉体的女性,而是可以自己选择心仪的对象。很快,第一场冲突开始了,两女争一男的传统桥段伴随着剧情深入,迅速走向剧情核心,男主角在两人之中游刃有余,难怪有观众觉得这就是简单的雌竞,确实是庸俗。

  两位少女的成长,各种坎坷后不离不弃的生活,明显受了《我的天才女友》里莱农和莉拉的影响。在那部小说里,两位野蛮生长的女孩,也有着一位共同的争夺对象——尼诺,但是没有人管她们这种关系叫雌竞。在小说里,莱农和莉拉秉承了分工,莉拉像一个破坏者,而莱农是一个组合者,她组合的是语言,一步步成为作家,莱农越走越远,走入了与莉拉不同的世界,可是天才的莉拉永远只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进入莱农的世界,包括对尼诺的引诱,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显然不仅仅是靠美色,更多的,是靠某种摧枯拉朽的天才特征。

  而莱农在这种情况下,去和尼诺的父亲偷欢,意味着某种报复。某种旧街区女孩的凶悍,也意味着旧街区与某种知识社区的神秘联系,一点不让人觉得落入俗套,反倒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感受,也让人对两位女性的成长充满了好奇,可以一路跟踪下去。

  就是因为作者把女性的爱情放入了她们的成长系统,不是简单的恋爱故事,里面就有了人性的回响,耐人寻味。但是在《华灯初上》的系统里,完全没有走这个路线,两位女主的感情发生得莫名其妙,两女争一男的桥段是最庸俗不过的过程。尽管编剧幻想做得复杂,让凤小岳和林心如和平分手后,神速投奔了早已觊觎他的杨谨华身边,但凤小岳始终念念不忘林心如,放弃她是因为真爱她。这种剧情,能不让人觉得女主林心如是货真价实的玛丽苏?

  身边还有个不离不弃的刑警杨佑宁。

  一个慈悲如观音,一个坏得没道理

  接下来的剧情更是为林心如锦上添花,她如此美丽善良,认真对待每一个亏待她的人。原来她的孩子是女友被强奸的后果,她真是义气;酒吧里不服从管束、借巨额高利贷的阿季,她帮助还款;监狱里被欺负的狱友,她文武双全地帮着出头;酒吧里小姐陷入与毒贩的不伦之恋,她善意劝解;对门抢生意的竞争对手、异装癖男妈妈桑陷入危难之中,她也挺身而出,救苦救难。这哪里是日式酒吧的妈妈桑,分明是苦海里的观音,或者说,准备上梁山泊的宋江。

  说她是“道德的化身”太合适了,这么伟光正的人物,和我们《渴望》里的刘慧芳有的一拼。

  而另一女主,杨谨华扮演的苏妈妈,则明显可以拥有更复杂的人性系统,可惜编剧也迅速将之符号化。第一季里,她表现得气度优雅,风情万种,没有男人不为她倾心,男大学生、日本中年商人、好朋友的编剧情人,一一拜倒;出场的每一套套装都精心设计,是酒吧的主心骨,帮助众人走出困境的天才。这么一个复杂人物,本身就应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相信编剧写到她的时候,是有点想学习“天才女友”里的莉拉的,一个女性的性感,可以与她的内心丰富度媲美。

  但在第二季里,剧情完全走向了反面,原来她才是穷凶极恶的人,坏得毫无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为了衬托林心如的善良,标准的两分法。

  苏妈妈对每个人都施行了疯狂报复,近乎施虐狂。年华已逝的阿季好不容易献身中年日本商人,幻想给自己一条出路,她毫无道理地横刀夺爱;藏毒的小姐被她稍加威胁,缴获了毒品;有着苦难历史,做过妓女的花子,被她斥为土气,恶俗,不配在这里工作,应该回到乡下去当“狗”;连最无辜的大学生王爱莲,也被拍了照片寄给了王的母亲,让对方家庭关系破裂。

  至于闺蜜林心如,则更是她憎恨的对象,不仅要夺回对方帮她养育多年的孩子,还要把收缴来的毒品藏于林的家中,让她以藏毒罪被警方抓捕,简直是坏得丧心病狂。大概编剧也觉得这样的坏需要解释,结果用了拙劣的出身论,大意是她母亲就是邪恶的女性,她自己从小被继父性侵,导致了心理畸形,越是帮助她的人,越要恶意对待。

  这么奇特的坏,其实符合台剧一贯的伦理观,善恶分明,邪恶会遭报应。果然,苏妈妈因为作恶多端,被与她毫无利害纠葛的酒吧女花子一时冲动砸死了,算是某种“恶有恶报”的典型反映。

  我觉得这不仅是台剧的伦理,也是很多东方戏剧的伦理——本着观众很蠢的原理,一定要提供简明易懂的角色给大家,坏的就坏到底,善人则上天堂,把人性的复杂扔在一边,沉浸在伦理剧的甜蜜陷阱里。就像另一部轰动一时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一样,开端的复杂性到了剧情中段变成了只剩下一个伦理问题,就是被害者的母亲到底原不原谅杀人凶手的家属——这个命题被放得无穷大,剩下值得讨论的空间就没有了。

  复杂性被配角做到

  两个主角,塑造得如同两位幼稚的女中学生,这个实在是浪费了剧情的复杂、布景的精美,以及众多配角的卖力演出。不过话说回来,配角的戏倒是复杂很多,也好看很多,尤其是第一季出来,很多人惊叹,表面是一起谋杀案,但写了一群女性的群像,还是很出彩的。

  让人觉得有意思的角色,首推酒吧的阿季和花子。阿季年老色衰,牙尖嘴利,但实际上这种性格是某种对命运的报复,镜头一转,到了她破败的家,年迈的父母对她充满恨意,又依赖她的照顾,几个人制造了一个充满恨的小世界,恨到粗鄙,恨到愚蠢。你看一个镜头就明白了,蓬头垢面的她起床,唯一迎接她的不是早餐,是一串谩骂,你觉得阿季的一切都可以原谅,赌博,赖账,失败得毫无意义。

  后面的一个情节也好,日本中年商人中村最早看上她,是因为她和中村的亡妻有点相似,但编剧并没有走庸俗路线,让两人有情感纠葛,而是让阿季迅速被抛弃,一点没有言情小说的陈词滥调。

  而花子的塑造也有出乎意料的地方。她出身海边渔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主妇,但命运显然选择了侮辱和伤害,让她成了妓女,之后又因为故意伤害自己的淫媒男友而入狱,以至于她出狱后,面对真实的感情也完全不敢接受。

  很喜欢林心如去花子老家寻找她的几场戏,渔村的小家里,墙上挂满了小时候的奖状,花子和父母吹牛说,自己在台北做酒代理,让林心如帮她隐瞒。两人并肩坐在沙发上吃饭,连张饭桌都没有,也可见这个家庭的寒酸,以及他们对花子的期盼。

  这还真是个我们熟悉的背景,不仅发生在台湾,也发生在内地的任何一个角落。花子最后发狂杀死苏妈妈的一场戏,连同她之前刺杀男友的戏穿插剪辑,让最温柔的她多了几分暴戾之色,也是好的设计。

  另两位酒吧小姐,一位为爱痴情,一位寻找成长之路,都与主流社会背离,有骄纵放浪的自我,也是以往的台剧里不太多见的角色。可惜太为剧情服务,少了一些闲笔,当然这也是商业电视剧的必须,闲笔不是必需品。

  吴慷仁扮演的林心如的对手、男版妈妈桑,风骚冶艳,一出场就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式风情,纯粹是演员的功劳;而护花使者杨佑宁到了剧集最后摇身一变,并不再是正义的化身,而是卖身投靠了黑社会保护伞警察局长,成为警局的新势力,黑白通吃,也是编剧的功力,让善恶对立之中,多了些灰色地带。

  其实整部剧里留下的灰暗之处并不少:遭受了社会各种侮辱、最终奋力反抗的女性成了杀人犯;两人明明相爱,却被各种不可解释的原因弄成不可能;有人用尽力量保护你,但是当你想拯救她的时候,完全无力。生命的无力感一再蔓延开来,角色伴随着这些无力感,有了成长空间,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王恺)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