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年演员“主角配角都能发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中年演员“主角配角都能发光”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4-11 09:25

  作者:杨文杰

  2022年第一季度已过,《人世间》《小敏家》《心居》《开端》《对手》等现实主义题材爆款不断,《山河月明》《我们的婚姻》《相逢时节》《追爱家族》《鼓楼外》扛起主流平台档期。这些作品带给观众一个突出感受就是,中年演员成为演技代名词,他们在剧中无一例外贡献了一个成熟演员之于角色的赋能价值,合力成就了作品的高完成度。

  中年演员迎来春天,向头部段位进阶

  曾经,步入中年的演员无奈感慨,“时代需要流量,我们就去流浪”;随着监管部门的综合治理以及市场的自我淘汰,唯流量论在国剧市场得到了明显纠正。一方面,制作方和购片平台出于播出安全系数的考量,对年轻流量演员使用更为谨慎,另一方面,大女主、大男主的套路已经过时,人物势均力敌的群像戏成为新的热点。不靠颜值靠实力的中年演员亮相机会大大增加。照目前的趋势,如果剧本能继续压缩悬浮的气泡,摒弃为热搜定制话题的创作方向,有生活积淀和业务能力的中年演员会有更多发挥空间,值得期待的佳作将源源不断。

  2019年海清、姚晨、梁静在一次颁奖礼上,“卑微”表示:“女演员到了一定的年龄,需要年轻导演来扶持,请各位导演给机会。”时隔三年,海清凭借她最舒适的“外地媳妇”冯晓琴多次登上热搜,“给机会”的不是年轻导演,而是15年前给了她出名机会的滕华涛。再来看看2022年开年以来讨论度最高的其他女演员:《人世间》的殷桃、宋佳、宋春丽、萨日娜,《开端》的“锅姐”刘丹,《小敏家》的搞笑担当秦海璐,《对手》的谭卓和颜丙燕……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自带光环成功出圈。

  中年男演员的春天也一并到来。吴刚、雷佳音、于和伟已经完成头部段位进阶,炙手可热自不用说,第一梯队也是人才济济,可圈可点:郭京飞、张颂文、秦昊、聂远、张鲁一、王骁都能独当一面,连爹味十足的沙溢也是剧集和综艺如鱼得水,被戏称为“十年正剧无人问,一朝沙爹天下知”。

  不仅现代剧“变天”,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青春面孔当道的古装剧亦是如此。正在播出的《山河月明》清一色老戏骨,国家级演员陈宝国在剧中饰演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这次是陈宝国时隔6年再次演绎朱元璋,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演皇帝不吹胡子瞪眼,不大喊大叫”。这一次,他把朱元璋作为帝王的威严与作为父亲的“接地气”进行了巧妙融合,也赋予了其极具烟火气的灵魂。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由视帝张丰毅饰演。张丰毅本身的硬汉气质与征战漠北的大将军气质十分贴合,并且他对于徐达“在外威武大将军”和“在家慈祥老父亲”的角色反差感的演绎上,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打破了大众对历史人物的距离感。除了“双视帝”配置外,还有饰演刘伯温的王劲松、出演韩国公李善长的王庆祥以及姚橹、杜源、张光北。

  熬到流量收场,是深耕一辈子的决心

  在流量时代,小鲜肉、小花旦们即便毫无演技、靠抠图工作,但是只要有颜值有粉丝,就有大把的机会。流量时代收场,中年演员能绽放光彩的其实也不是顺其自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有不断突破自己的决心,这几点都得做到。袁泉说,自己从来都没有中年危机,“反正演戏这件事情,是要做一辈子的,不同的阶段演不同的角色”;张颂文整天在盘算,距离70岁还可以再演多少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刘敏涛经历了退出和复出,刘琳、刘丹都是年轻时默默无闻,人到中年靠一个一个配角机会终于被观众记住,成为值得信赖的演技担当。

  或许是格外珍惜塑造角色的机会,中年演员亮相机会变多以后,能明显感到他们在努力避免角色的雷同,不甘于仅做一个演技过关的“工具人”。郭京飞今年以来就贡献了从《对手》的最穷间谍到《追爱家族》刻板大学教授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雷佳音在《人世间》里是赚足一声叹息的普通人周秉坤,《相逢时节》摇身一变成身价过亿的上市公司总裁;宋佳也从有年代感的知识分子周蓉跨越到《盛装》里有职业情怀的时尚大咖。

  这些演员或多或少都曾表示过,演戏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急,不焦虑。或许一个人的话会骗人,但他们的状态骗不了人。如果一个人不是打算在一个领域深耕一辈子,怎么可能熬过这些年流量当道,又怎么可能甘于寂寞修炼演技,要么直播带货或者干脆转行赚钱,早就退出了演艺圈。

  翻红靠作品说话,切记谨慎挑剧合理避坑

  中年演员翻红的背后,是流量演员的尴尬:空有人气,没有作品。但是,中年演员的危机感在于,既然每一次出圈都要靠作品说话,那么好的剧本、好的团队、清醒的创作思路、全力以赴对待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掉链子,不然立刻被打回原形。

  刘涛在《开端》中友情出演杜局长,通篇感觉她真的只是在“客串”,全程皱眉说台词,刻板表演严肃,演技被刘奕君一路吊打。

  靳东在中年男演员中,无论作品还是人气一度无人企及,但是他这些年一直在商业剧精英人设中打转,审美疲劳严重,正剧《突围》扮演不得志的央企干部,表面是一种打破舒适圈的“突围”,但实际上并没有走出完美人设的惯性,这部剧给人留下印象的是人性深度和表演都更有棱角的黄志忠和闫妮,缺少男主光环的靳东并无优势可言了。

  挑剧谨慎,合理避坑。人人都懂的大道理要做到并不容易,例如连雷佳音、袁泉这种有口皆碑爱惜羽毛的演员都不能幸免。

  刚刚播毕的《相逢时节》对雷佳音和袁泉的美誉度就伤害不小。二人在《我的前半生》中一个靠“前夫哥”开启走红模式,一个给真正高级感的女强人打了样。《相逢时节》出自正午阳光,编剧导演都有成功前作打底,但是强拧的“强情节”故事却无法自圆其说,就算雷佳音和袁泉一本正经地演绎所谓“当代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无法挽回这部作品的口碑跌入谷底。统筹/满羿(杨文杰)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