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部古籍告诉你,南京是怎样“长大”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这部古籍告诉你,南京是怎样“长大”的

来源:新华日报2022-04-16 10:35

  作者:于 锋

  古都南京拥有将近2500年的建城历史,从春秋时期长江和秦淮河交汇处的蛮荒原始森林,到14世纪末竣工的堪称“世界第一大城垣”的大明都城,这座城市犹如一颗种子,在长江之滨长成参天大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不同年代,她是如何“生长”的?在“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所推出的《江苏文库》中,人们能找寻到答案。《江苏文库·史料编》收录出版了明代文人陈沂编著的《金陵古今图考》,书中16张历史地图,犹如16张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自拍照”,记录下城市变迁的跫音。

  陈沂(1469-1538),祖籍宁波,世居南京。陈沂诗文书画皆精通,与当时另外两位著名文人顾璘、王韦合称为“金陵三俊”,皆为当时南京文坛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有《拘虚集》《金陵名山记》等诗文集传世。同时,陈沂也是一位出色的史学家,作有《金陵世纪》《献花岩志》《南畿志》《金陵人物志》《山东通志》等史志类作品,《金陵古今图考》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明正德十年(1515),陈沂参与修编南京的地方志书《应天府志》,同时编绘了一部地图集《金陵古今图考》。在序言中,他写道:“予家三世居南都,虽历览京阙之胜,莫考前代。乙亥岁,京尹以府志属笔,细绎旧史,博洽群记,参互考索,乃有得焉。因即所知,复私创为图,凡十有六。”他充分参考了明代之前的《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南京地方志书,对各个时代南京城市面貌进行探索,精心绘制成16幅地图,再现南京的变迁轨迹。

  16幅地图,包括反映不同朝代城郭全貌的《吴越楚地图》《秦秣陵县图》《汉丹阳郡图》《孙吴都建业图》《东晋都建康图》《南朝都建康图》《隋蒋州图》《唐昇州图》《南唐江宁府图》《宋建康府图》《元集庆路图》《明都城图》;展现明代整个应天府全境状况的《应天府境方括图》;描绘明代南京境内重要山峦、江河的《境内诸山图》《境内诸水图》;将南京历代重要的宫阙、官署、寺庙、胜迹纳于一图的《历代互见图》。陈沂对每一幅图均作了详细说明,图文并茂,周详清晰。

  在《吴越楚地图》上,如今的南京主城区还是一片空白,山岗间零散分布着吴“固城”、越“长干城”、楚“金陵邑”“平陵县”等几个先秦时期的城邑。图上“聚宝山”(雨花台)西北处的“越长干城”正是著名的“越城”。陈沂写道:“元王四年,越勾践用范蠡谋灭吴,将图楚,称伯江淮,乃筑(城)于金陵长干里,以疆威势。城周二里八十步,在今聚宝门外长干里,俗呼越台即其址。金陵有城邑,自此始也。”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被视为南京建城史的开端。近年来,南京的考古工作者在雨花路西侧发掘出越城的遗址,颇有收获,足以证明越城的历史方位与《吴越楚地图》上的标记几乎一致。

  南京在东汉末年迎来了城市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不久就迁都到建业(南京),大规模城市建设随即展开,这一变化充分体现在《汉丹阳郡图》和《孙吴都建业图》的对比上。前者图上,今天的南京主城区几乎空白。后者图上,作为东吴都城的建业已显示出严谨的城市布局,分为宫城和都城两重,其核心是作为皇宫的太初宫,都城南大门为宣阳门,位于今新街口一带。宣阳门以南至朱雀门为御街驰道,两侧是中央官署和驻军营房。朱雀门外秦淮河两岸则分布居民区和商业区。建业城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对宫城区、苑囿区、官署区、市场区均有明确规划。这一城市规划对后世影响深远,从《金陵古今图考》收录的《东晋都建康图》《南朝都建康图》上可看出,东晋、南朝大致沿用了孙吴建业城的规划,“虽时有改筑,而其经画皆吴之旧”。

  明代初年定都南京,南京迎来又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明都城图》反映了这座“世界第一大城垣”布局谨严,雄伟壮丽,从外向内分为外郭城、都城、皇城、宫城四重。与六朝、南唐皇宫的选址迥然不同,明代皇宫位于都城内东侧,整座城市被分为皇宫区、商业区、军事区等不同区域。凝视着这张密密麻麻的古地图,明代南京的繁华跃然眼前,不禁使人想起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南京后发出的赞叹:“论秀丽和雄伟,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它真正到处都是殿、庙、塔、桥,欧洲简直没有能超过它的类似建筑。在某些方面,它超过我们的欧洲城市。”

  《金陵古今图考》自明正德十一年(1516)刊刻后,始终受到学界高度重视。近代史学大师柳诒徵先生对《金陵古今图考》评价颇高,认为其“已可考见金陵建置沿革”。(于 锋)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