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人文底色上描画山川胜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4-28 09:56

  作者:彭 程

  不久前,读到《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将近400幅植物、菌物素描,大量山水和建筑的水彩画,画面上漂亮的板桥体手书……作者的一专多能,让它区别于通常的科考笔记,成为一部诗意飞扬、美学意味浓郁的作品,令我体验到酣畅饱满的阅读喜悦。

  这部50多万字的著作,是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臧穆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等地野外科考日记,时间从1975年到2000年,跨度长达1/4个世纪。

《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内页。

  整本书由考察笔记和手绘图画构成,丰富博大,除专业领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真菌种类、标本信息等方面的知识,还涉及民俗、宗教、文艺、建筑等诸多领域,堪称是一部具有鲜明博物志书品格的图书。

  阅读此书,首先会赞叹作者深厚精湛的专业素养。文字间,你能够读出一种游刃有余、万物皆备于我的从容、自信和舒展。科考中见到的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作者大多认识并能说出其科属种的分类、生长习性,随手记下拉丁文学名。读了这些,再去看他的事迹:从零开始,率领研究团队对云南及青藏高原的真菌、地衣和苔藓进行全面野外考察和采集,创建中科院昆明所隐花植物标本馆,开中国西南高等真菌综合研究之先河……正应了那句“名下无虚士”。

  作者出色的文字功夫,让这类高度专业性的内容,不再阻碍行业外读者的阅读。他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哀牢山一带考察真菌,“采到一介于竹荪和鬼笔属的有趣菌类。不甚有异味,微有香气,盖极大,而菌幕短于盖,有膜质状分化,似香笔菌,但全株和盖部均为粉红色,这是来此之大发现”。典型的专业知识,但文字间传递出的形象与节奏,分明有一道美的闪光,任谁都愿意读下去。

  野外考察,终日跋涉穿行于山泽林莽之间,抬头举目皆是大自然的万千形态,书中一些段落至为动人。“满山已近秋意,湖旁平原地带有野菊争放,花序黄白兼之,清旷洁雅,树平天远。林下菌类梁山虫草亦见于此。”“在林荫树影摇曳中,偶透阳光数条,由林冠射入,清奇以极,跳石择步,虽林外略有暑意,而林中却格外幽静,凉暗宜人。”这些文字灵动传神、雅致精练,令人想到徐霞客的游记,或某些明清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野外科考可谓艰难,尤其在作者写下这些日记的年代。栉风沐雨,披霜戴雪,藤萝羁绊,蚊虫叮咬,白天辛苦采集标本,入夜还要一身泥一身汗地赶着烘烤制作,但流荡于字里行间的却是一派怡然自得,甘之如饴。这种态度,当然与对专业的热爱有关,但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仿佛酒曲,发酵出他的一腔诗情?

  答案是明确的!丰富深厚的人文素养,赋予了作者看待山川自然的独特目光。构成它们的,既有对文学艺术的倾心,也有在历史、宗教、民俗等领域的不凡识见。有它们作为灵魂的储备,让他在履痕所及之处,不仅考察专业领域的事物,更是在赏读一部天地大书、人文长卷。臧穆夫人撰文谈及,臧穆自幼酷爱书法绘画,高中毕业时曾有报考艺术院校的想法,还喜欢收藏,醉心集邮,痴迷京剧,兴趣极为广泛。长久的涵泳陶冶,自然有助于其审美化人格境界的构建。

  在这样的目光下,仰观俯察,无往而不美。泸沽湖的美丽,让他感叹范蠡苏轼不曾泛舟于此,失落多少奇文佳句;南温河“山绿水红,如凡·高的彩画,红绿相间,在自然中果有此美艳丹青”,自然和艺术的界限,在他眼中已然消弭。大千世界的一切,须弥之大,芥子之微,都能成为他审美的对象、思想的材料,也成为生命感悟之所凭依:“夜寐前,出门少息。见明月半轮,高悬夜空,周围山岭环抱,泉水潺潺,由四面而来,水声响而不噪,益感宇宙宁静,万籁无声也。人在寂寞中是一乐趣,人不甘寂寞是更高层的乐趣。”

  读这部书,到处能看到一个“通”字,融会贯通,无所拘囿。山川、自然、人生和社会,共同作为他情怀投射的对象,庶几可谓“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一并构成了他生命的底色。

  喜爱这本书的人,从中收获的不仅限于植物学领域的知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对宇宙万汇的好奇心,一种对知识进行综合建构的能力,一种对寥廓广博生命境界的企慕与追求。(彭 程)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