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用暧昧定义暧昧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5-01 10:00

  作者:黄集伟

  知道卡尔维诺时,已经不早了。那年,因为要给电台做“孤岛访谈”的广播专栏,采访王小波,在说到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时,从他嘴里知道了卡尔维诺。在他喜欢的作家作品里,有卡,有《分成两半的子爵》。生人面前,王小波有点儿拘着,可说到卡尔维诺,他的声音忽然松下去,好像罩上了一层膜拜的柔光,嘴角上扬,很开心的样子。

  从那以后,书架上卡尔维诺的书慢慢多了起来。有些是自己买,有些是朋友送。国内出版社里,译文、花城、安徽文艺都出过卡尔维诺的书,出得最多、最全的,是译林出版社。记得译林社还专门刊印过一个小册子,其中收录很多卡迷的读“卡”心得。我不是“卡迷”,顶多算个路人粉,有关卡,似乎看得懂,又似乎并不大懂。

  转眼,又是很多年过去,时间并没有改变什么,卡尔维诺也不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唯一。不过,偶尔提起,专心翻阅、偶尔读到的那些“卡”作片段,竟会像一束束光斑那样忽闪忽闪,暗地明灭。“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这话是卡尔维诺说的,他也许不知道,对他的读者来讲,他的作品就像光,偶尔想起,也能熠熠生辉。

  在《通向蜘蛛巢的小径》里,卡尔维诺写道:“这一夜,青蛙不多。越过竹林,就是通往蛛巢的小径,那是只有宾一个人才知道的神奇地带。在那里,宾可以编织魔咒,可以自立为王,可以变成神仙”……这段叙事幻觉丛生,很抒情,很童话。我觉得,“宾”就是卡尔维诺自己。对这个世界来说,他像神仙一样自立为王。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卡尔维诺写道:“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上面这段话,是“城市”接近收尾处的一段,隔了很多年再读,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穿透力、震撼力——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生活在村庄,或是生活在村庄一样的城市,卡笔下有关“接受”的那个比喻都像鞭子,令人不安。卡写的是过去,也是现在,是他们,也是我们,要“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要勇气,要智慧。

  在《巴黎隐士》那本书里,卡尔维诺写道:“我觉得对一个作家而言,理想境界应该是,接近无名。如此,作家的至高威信才得以远播。”这段见解令人惊讶,以今天的观点看,大家不都在渴望出名吗?尤其是作家。可关于出名,卡尔维诺的见解特别之外,还特别含混——在“无名”与“威信远播”之间,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那本书里,讨论“繁复”修辞,卡尔维诺说,什么是“繁复”呢,繁复就是“十六种风拧成一个飓风”……这个以“飓风”作比的句子就十来个字,它跟前面那则有关“出名”的省思一样,特别新奇,也特别模糊。不过,也许刚好就是这种新奇与模糊的叠加,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磅礴的力量,让暧昧像核能量,让混沌像核爆炸。

  除了卡氏,回答“孤岛”之问,王小波还提到奥维德,《变形记》,尤瑟纳尔,《一弹解千愁》,以及君特·格拉斯和他的《猫与鼠》等。这些作家、作品跟卡一样,风格迥然,难于归类,具有多重的不确定——形式的不确定,类别的不确定,主题的不确定,以及精神指向的无拘无束。这种种黏合到一起,大概就是所谓暧昧之魅吧。

  作家王尔德说过,生活模仿了艺术。可在卡尔维诺之类作家的文学世界里,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基本不存在。奥维德说,“因为他属于我,所以他不属于我”;卡尔维诺说,“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给抹掉了”;君特·格拉斯说,“回忆像孩子一样,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会躲藏起来。它爱献媚奉承,爱梳妆打扮,而且常常并非迫不得已”……这些暧昧之论正是在用暧昧定义暧昧。

  而用暧昧定义暧昧,也就是延展暧昧。奥维德、尤瑟纳尔、卡尔维诺等作家,作品的魅力,正在于常读常惑,常惑常读,常读常新。这些不朽经典的价值就像棱镜,在不同的年龄或时空里,初次揽阅或再次翻开,会看见不同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角,不同的红,不同的蓝。(黄集伟)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色芳华》:美感何以成为盾牌?

  • 《封神第二部》: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