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为故宫学成一家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5-12 09:26

  作者:徐婉玲

  故宫,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2022年2月,《太和充满:郑欣淼说故宫》(以下简称《太和充满》)正式出版。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思想可以凝练至一句话,然而,要准确阐释却绝非易事。

  故宫及其文物之所以是典型而独特的,主要是因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的丰富度和内在联系的整体性。《太和充满》从紫禁城的营建技艺、规划思想和建筑意象,阐述了故宫及其建筑的集大成性——自《石渠宝笈》《西清古鉴》《四库全书》的著录编纂,述及养心殿“三希帖”和静怡轩“四美具”的聚散存藏,展现了中国宫廷收藏的文化传承意义;由故宫博物院开院,忆及故宫文物南迁历程,梳理两岸故宫藏品的源流,探讨百年中国学术文化的曲折发展。《太和充满》既有宏大叙事的铺陈,又有微观细节的表达,向读者呈现了数千年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六百年紫禁城的盛衰荣辱,百年故宫博物院的沧桑变化。

  “两岸故宫同根同源”,历史血脉无法割断。作为两岸文化交往的推动者,郑欣淼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两岸故宫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他回忆易培基,着眼“完整故宫保管计划”的高瞻远瞩,反思探索故宫遗产完整保护的实践之道;纪念马衡,叙述故宫文物南迁的颠沛流离,传承弘扬视文物为生命的典守精神;缅怀吴仲超,回顾古建修缮、陈列展览和文物修复的科学规划,检视展望故宫博物院多元立体的发展格局;与李敖畅谈,摒弃偏见,增进共识,促成乾隆御跋之回归;与秦孝仪唱和,跨海相会,惺惺相惜,共叙两岸故宫之情谊;与饶宗颐交往,鸿雁传书,赠言勉励,探讨故宫学术之要义……殷殷之情,见证穿越时空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共鸣。

  “故宫在北京,故宫学在中国、在世界”,看似学术理想的感性表达,实则关乎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故宫、故宫文物和故宫博物院具有世界文化价值与意义。20世纪上半叶,秉持“为学术公开张本”的初衷,故宫博物院积极吸纳外国专家学者参与业务发展。俄国人钢和泰潜心梵文研究,受聘清室善后委员会顾问,进入宝相楼拍摄700余幅佛像,奠定佛教图像学经典《两种喇嘛教神系》之基础。英国人大维德醉心中国瓷器,捐款修缮景阳宫陈列室,发起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使西方人士得见中国艺术之大美。

  进入21世纪,故宫博物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架构起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倡导故宫学,在传统文化体系内探索现代学术体系的建构,举办太和论坛,开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新征程,推动跨文化沟通互鉴。饶宗颐曾以草书联“于文献丛开新格局,为故宫学成一家言”寄赠郑欣淼,实为对他工作的最好总结。

  一直以来,郑欣淼以治学者的眼光梳理研读尘封的史料,让历史之光照亮现实;用管理者的行动切实推进文化交流,架构起跨越时空的桥梁;他凭亲历者的体会,讲述故宫物、故宫事、故宫人,使故宫精神代代延续。落实在书中,就构成了《太和充满》最大的特点——于文献考释中见思想,于事实陈述里见精神,于娓娓道来处见情感。(徐婉玲)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