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塔可夫斯基:“他不仅仅是他自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塔可夫斯基:“他不仅仅是他自己”

来源:北京日报2022-05-13 10:57

  作者:张冲

  2022年4月,为纪念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1932-1986)诞辰90周年,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推出了“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作品回顾展”活动,共放映了他的七部影片。

《牺牲》剧照

《伊万的童年》剧照

《乡愁》剧照

  “世界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之一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读于音乐学校、美术学校与东方语言学院,1961年毕业于苏联电影学院。首部电影长片《伊万的童年》获得1962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1966年放映的《安德烈·卢布廖夫》获得费比西奖;接下来的《飞向太空》(1973)、《镜子》(1975)与《潜行者》(1979)均受到观众与艺术爱好者的推崇;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拍摄的《乡愁》(1983)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塔可夫斯基最后一部作品《牺牲》(1986)拍摄于瑞典并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塔可夫斯基受俄、法、德思想以及东方文化影响较深,以其博大深邃的高贵气质与庄重沉郁的诗性叙事,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中的一员(另两位是瑞典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和意大利电影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并获得英格玛·伯格曼的支持与赞誉:“初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蓦然间,我感到自己伫立于房门前,却从未获得开门的钥匙,那是我一直渴望进入的房间,而他却能在其中自由漫步。我感到鼓舞和激励:终于有人展现了我长久以来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体现的境界。”

  塔可夫斯基六岁时母亲开始给他读《战争与和平》,他的电影也“继承了属于俄罗斯文学的那些因素:忏悔、自我牺牲、寻神”。他最喜爱的诗人与作家是普希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也喜欢莎士比亚、索洛维约夫、列昂捷夫、别尔嘉耶夫、赫尔曼·黑塞及中日等东方文化。他经常援引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话:“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他自己。他还是与世上诸多事件相交汇的一点。这个交汇点只有一次,而这一点,独一无二,意味深长,卓越超绝。”这句话既概括了塔可夫斯基作为艺术家的个性,又概括了知识分子的共性——“他不仅仅是他自己”。

  重建与灵魂源泉的盟约

  别尔嘉耶夫说过:“俄国知识分子的敏感与多情是罕见的,俄罗斯人不仅在自己的创作热情中写出了完美的作品,而且在这种热情中进行完美的生活。”塔可夫斯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与艺术家,也以这种“艺术修行”与“完全行为”的方式“先天下之忧而忧”。

  有人说,在世界电影史中没有哪一位电影导演能够像塔可夫斯基那样,对人类精神抱有如此执着而深切的关怀。塔可夫斯基也坦言心中最深的忧虑是“我们文化中精神空间的贫瘠。我们拓展了物质财富的领域,却剥夺了人的精神维度,并对其威胁置之不顾”,然而他深信“一个人能够重建他与自己灵魂源泉的盟约,以此恢复他与生命意义的关系。而重新获得道德完整性的途径是在牺牲中奉献自己”。在《伊万的童年》中,伊万的妈妈、妹妹遭遇德军炮火遇害,爸爸也牺牲了,而母亲就死在他们愉快相遇的刹那间。每次对那一刻的回忆都让伊万在地狱边缘走一遭——在那一刻,世界上所有与伊万共享时间记忆的人与美好,都被战争毁灭。他痛苦地说:“我的神经都快崩溃了,我习惯不了祈求,我对一切都厌恶得要命。”这是12岁的孩子面对荒诞的战争所产生的幻灭与虚无。塔可夫斯基将儿童的灿烂、愉悦、美好同战争的阴暗、血腥、荒诞并置在一起,张力十足地批判人类发起的各种战争;而为了避免战友牺牲,伊万利用自己身材瘦小不易被敌军察觉的特点,冒险给苏军带回前线消息。他希望死去的战友能够“入土为安”,自己却被德军抓住处以绞刑,少年在“牺牲”中获得了存在与道德的完整性。

  关于知识分子的“忧思”在塔氏的其他多部电影中出现。电影《乡愁》中的人物说:“人人都追求快乐,可是有些东西比快乐更重要。”这句话折射了导演对知识分子最高存在境界的认知:“艺术创造不是自我表达或自我实现,而是以自我牺牲创生另一种现实、一种精神性存在。”电影中,作家安德烈与数学教师多米尼克都以“牺牲/创生”的方式,将可知的精神性存在加以呈现,“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升华精神与激发信仰。

  果戈理在1848年的一封信中提到:“我的工作是以活生生的形象传道,而非以滔滔雄辩。我必须要展现生命的整个全貌,而非讨论生命。”电影《牺牲》中亚历山大也如果戈理的看法一样,他对自己一直“说啊,说啊,说啊”感到厌恶,他说:“我这才理解哈姆雷特,高谈阔论让人忍无可忍,立即停止空谈做些实事!”亚历山大以实际行动拯救世界并遵守诺言,最后被医院的人当作疯子强行带走。

  《潜行者》中的潜行者作为博览群书的知识分子,在监狱中被剥夺了一切,物质上一无所有,无法给妻子带来任何东西,但他却希望能帮那些“已经绝望了的、没人能帮的人”,他“只剩禁区这里了”,他的快乐、自由和自尊都在这里,他带来的人都像他一样不快乐,他说“他们只有我”。“潜行者”像献祭一样把自己奉献给这些没有希望的、甚至充满“怀疑”的人,冒着危险带领他们走入象征自由与灵性的“禁区”。

  塔可夫斯基在皮卡迪利的演讲中讨论了知识分子的“爱自己”,他说他“已经对取悦自己没有太大兴趣了,或许这正是我爱自己的开端”。这种超越了感性与理性存在层次的“爱”,恰恰是在向克尔凯郭尔定义的人的最高存在升华,让至善的“爱”这个朴素行为成为决定人存在意义的核心元素,升华人的存在。

  精神化男性与日常女性的张力

  塔可夫斯基在电影《飞向太空》中放置了苏格拉底的石膏雕塑,并把他的“知识即美德”的看法引入电影中,并对其逻辑进一步延伸。电影中年轻的伯顿“并不赞同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知识”,他认为“知识只有在道德基础上才有效”。

  电影《牺牲》中,亚历山大说:“人们不断侵犯自然,把文明建立在恐吓、暴力和强权上。我们所有的‘科技进步’,只是为更快捷地得到享乐……一旦我们获得科学突破,立刻就被用来助长邪恶。”随着科技知识的发达,知识如果不是在“道德基础”之上,势必会导致事物发展的不可控阶段,如广岛原子弹事件、切尔诺贝利事件及各种生化工厂爆炸事件。

  塔可夫斯基在电影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筑路工人、小学生、儿童侦察兵、军官、冒险家、流浪艺人、圣像画家、大公、鞑靼人、白痴、铸钟人、校对员、科学家、潜行者、母亲、传记作家、圣愚、女导游、心理学家、教授、医生、邮递员、巫师、演员,甚至“幽灵”等。除了《镜子》,塔可夫斯基电影的主角几乎都是男性,导演通过他们在不同时空内对人类历史与文明活动的参与,呈现俄罗斯男性在宏大领域内的驻足:他们在哲学中探寻真理并尝试阐释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俄罗斯的神学文化中践行并定义希望。

  《安德烈·卢布廖夫》中的费奥凡与卢布廖夫产生了分歧,他要离开修道院还俗只侍奉自己的信仰,“因为修道士们把利益放在信仰之上”,而卢布廖夫如同知识分子一样,此刻还抱着侍奉人类、拯救人类的愿景,希望自己的族群能够从饥荒、疾病和鞑靼人的掳掠与杀戮中解脱出来,这与费奥凡成为引领众生的“星辰与大海”的境界不同。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佐夫兄弟》中说:“俄罗斯小伙子们凑在一起,就谈论全宇宙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上帝?有没有永生?俄罗斯民族的命运是什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也一样较多关注人类的宏大问题,较少刻画家庭中浪漫的男女之爱,多呈现男性与女性在家庭空间中的不同诉求以及产生的争端与和解。在《飞向太空》中,有同丈夫负气自杀的妻子;《镜子》中,有妻子对丈夫高高在上的揶揄嘲讽;《潜行者》中,妻子向不负责任的丈夫歇斯底里地泄愤,转而宽恕鼓励他;《乡愁》里,有中年知识分子对年轻女性的差异化交流;《牺牲》中,妻子对丈夫强势地管控。

  电影《乡愁》中的女翻译嘲笑安德烈说,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好像“都很渴望自由,可是一旦拿到了又不知该怎么办”。这种表述也是对知识分子迷茫时期存在状况的一种描摹。电影《潜行者》中的妻子知道自己跟被称为“上帝的傻瓜”“可怜的混蛋”“每个人都嘲笑的”“潜行者”一起生活会“苦乐参半”,即便如此,它也会“胜过灰暗平静的生活”——这是妻子在“潜行者”对社会精英阶层的“不相信”绝望时,给他的鼓励和希望。索洛维耶夫认为,俄罗斯具有索菲亚主义特征的女性有别于男性,她们既有神性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在喧嚣的男性世界里她们哑默无声,但她们却作为追索永恒的彼岸世界的幻想性摹本被建构出来,她们身上诸多完美的优点,弥补了俄罗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缺失。

  “我是谁”与“创造力是不是一种罪”

  在《潜行者》中,也有对“我是谁”的困惑与迷茫,当人们不确定自己是谁,且何来何去的时候,他“只想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何知道我不想要我想要的或我真的不想要我不想要的?一旦找到之后,这一切就虚无缥缈了,所有的意义就像阳光下的水母被蒸发了一样。我的良知渴望素食主义的胜利,而我的潜意识却渴望多汁的牛排,那么我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在认知“我是谁”这个问题上迷茫过后,总是在最后找到答案与希望:安德烈以牺牲完成了知识分子的导引作用,潜行者还要继续带那些绝望的人去他们的西西弗斯之地,卢布廖夫要继续画他的圣像画。

  克里斯在《飞向太空》中看清了世界的本质与真相,天体生物学家萨托雷斯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人与“灵魂”的存在,他说“我们由原子构成,而他们(“幽灵”或“灵魂”)是由中微子构成的”,控制论学家斯纳特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说,是索拉里斯海用其他方式回应了人类的强射线,探测人类的思想,并提取出他们的记忆岛,将他们脑海中的记忆、幻想等印象具体化。对“幽灵”或不可见的“灵魂”的具体化呈现,使得人的存在及“我是谁”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微妙与复杂,这也是塔可夫斯基电影不朽的地方——呈现了人类不可穷尽的样式与属性。

  对于人类的创造力,塔可夫斯基却又思忖:“创造力是不是一种罪?”电影《牺牲》中的亚历山大为了让身体每况愈下的妈妈看到美丽花园,他“修剪草坪和树枝,烧掉杂草”,干了整整两个星期。可当他从窗口望出去的时候,发现“所有的自然之美荡然无存,只留下暴力的痕迹,简直令人作呕”。自然中的神韵、灵光被破坏殆尽。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就是要将人们从清晰的语言表达、概念认知与一成不变的定见中解放出来,还原那个不可捉摸的永恒宇宙。(张冲)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