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立夏三朝 看芍药

来源:北京晚报2022-05-14 10:37

  作者:户力平

  时至立夏节气,民谚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之说。

  芍药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自古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京西百花山的芍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最负盛名的是丰台芍药,有“丰台芍药甲于天下”之美誉。立夏至小满节气前后,芍药花开,“连畴接陇,一望无际”,为京城初夏第一胜景。

  淡雅“花相”满园诗情

  芍药与牡丹花容相似,花光浓艳、妩媚多姿。而若论历史渊源,芍药的栽培远在牡丹之先。早在夏、商、周时就有芍药栽培,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芍药有将离、婪尾春、小牡丹之别名。古代栽培芍药以扬州为盛,故世称“洛阳牡丹、广陵(扬州)芍药”两相媲美。宋代在苏、皖两省南北广栽芍药,扬州一朱氏园中就栽植芍药五六万株,可见其盛况,谓之“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

  北京也是芍药的原产地之一,京西门头沟的百花山上就有野生芍药。据《百花山志》载:百花山芍药属草芍药,也称山芍药,为多年生草本,生长于山中林下,与南方的芍药相比,花型较小,品种单一,色略不艳。据植物学家考证,百花山的芍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有生长。

  辽代南京(今北京)及以北地区已有芍药栽植。南宋文学家姜夔在《契丹风土歌》中对辽地种植牡丹与芍药盛况赞曰:“契丹家住云沙中,耆(qí)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如果仔细观察辽代的陶瓷会发现,牡丹花和芍药花作为装饰题材经常出现在辽瓷上,由此反映出芍药在辽代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定地位。

  到了元代,芍药栽培中心转移到了安徽亳州,清朝又北转至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后又转到北京一带。当时大都城周边多有芍药栽植,熊梦祥《析津志》称:“芍药之盛,旧时扬州,今扬州遗种少少。而京师丰台,连畦结畛,依担市者,如万余茎。”“内园芍药迷望,亭亭直上数尺许,花大如斗。”

  明清时期,芍药在京城园林中的栽植更为广泛。西郊海淀有明代清华园(非今之清华园),又称李园,为神宗外祖父李伟所建,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园内时以牡丹、芍药著称。“是牡丹千计(棵、丛),芍药万计,牡丹花、芍药花盛开时,人称为花海。”

  从明朝末年始,天宁寺逐渐成为京城赏花、拜佛的好去处。寺中设有花圃,种有芍药、桂花,尤以芍药最为有名。时有“京城四大花事”之说,即“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其中天宁寺种植的芍药花朵硕大、颜色鲜艳、品种繁多。每至立夏时节,京城的文人雅士多到此观赏。

  芍药不仅为可赏之名花,其根还可入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群花品种,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为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芍药,犹约也。约,美好貌……制食之毒,莫良于芍,故得药名。”

  清代,圆明园和颐和园的芍药也许多,而王府花圃里也多植芍药。因牡丹和芍药是分不开的,种牡丹就要种芍药,也可以延续花期,所以在西郊的极乐寺“国花堂”是以牡丹取胜,但芍药也是连畦成片。

  清代乾隆皇帝甚爱芍药,曾在御园中广植芍药。乾隆十年(1745年)兴建香山静宜园时,栽植多种花木,其中芍药多达百余株。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初夏,弘历驻跸御园,在观赏了盛开的芍药之后,即兴赋《御制芍药诗》:“山中土脉厚,卉木总昌昌。紫药翻风馥,白珠擎露光。丛高蜂倦采,瓣大蝶深藏。谢朓如曾遇,清词当异常。”他还令宫廷画家钱维城画了折枝花十二种于《花卉册页》上,每页都有御题七绝一首,其中题芍药诗云:“雅淡风情绰约姿,侍花王必尔为宜。扬州闻说种称上,惜未曾逢烂漫时。”

  芍药花还可用于制作花茶、点心等。据清末慈禧御前女官德龄回忆,皇太后为了延年益寿,曾以芍药花瓣与鸡蛋、面粉炸成薄饼食用。她非常喜欢吃一种芍药花饼,其制作方法是将芍药花洗净切丝,然后混入面粉、鸡蛋之中,最后油炸成饼。

  丰台芍药 文人咏叹

  明清时,京师芍药以丰台最负盛名,故有“丰台芍药甲于天下”之誉。因这里有属沙质壤土,水源丰沛,且气候条件又能满足芍药耐寒喜阳、忌湿畏热的要求,利于芍药栽植。栽培品种甚多,有酒白、杨妃、南红、小叶杨、金镫子、粉妆楼等。其中金镫子开花早,色红而艳,所谓“立夏见芍药”即为此种。酒白开花晚,茎粗而朵大。小叶杨则以香味浓郁见长。

  明代《帝京岁时记胜》称:“京师花木之盛,惟丰台芍药甲于天下。”《燕京岁时记》也载:“芍药乃丰台所产,一望弥涯,四月花含苞时,折枝售卖,历遍城坊。”清代《日下旧闻考》载:“丰台为近郊养花之所……培养花木,四时不绝,而春时芍药尤甲于天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受朝廷之命,方苞前赴塞门(边关),临行前与好友张朴村等人游览丰台花乡,并写下著名的《游丰台记》,赞赏丰台的花卉:“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jiōng)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晚清蔡省吾所著《燕城花木志》称:“芍药必秋分种,否则不开。予购傻白、南红、杨妃、千叶莲四种,盛开数岁。但花后须割而燎以草。二年须分粪培之。否则成单叶。”民国时期出版的《北京花事特刊》对丰台的芍药记为:“每岁花开,繁秀如画。都人士女,往往游观,而一般文人雅士,无多咏花之作。”

  明清之时,丰台的草桥十八村,村村都种芍药,而京城花市所售之时令之花卉,多来自丰台一带,其中又以郭公庄最负盛名。据《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载:郭公庄原为一郭姓宦官(太监)的庄园,故以郭公庄为村名。据传,明末李自成打进北京后,许多人四处而逃。其中有郭姓太监,带着多年积蓄的银两逃到广安门外西南的一座寺庙里。没多久大顺军败走京城。郭姓太监仍不敢再回到宫里,于是拿出所存银两在京西建起几间平房,以为养老。后来又将宫中的名贵芍药移植于此。多年后芍药栽植达百亩,花朵硕大,花色鲜艳,远近驰名。《丰台史话》称:“丰台芍药最盛者郭公庄。茎粗而高大,花朵极妍,以香味浓郁见长,春时将花剪下,作切花供应全城,售于市上,清时曾进奉宫中。”现在北京中山公园仍繁育有“郭公庄芍药”的品种。

  清代,每至芍药盛开之时,城里人多出右安门到丰台踏春赏花,而文人墨客多以芍药为题,吟诗作赋。

  乾隆年举人翁咸封《丰台芍药谣》曰:“扬州梦断狂飙起,绰约花魂度江水。异香片片团作云,飞堕丰台幻红紫。丰台芍药颜色殊,万花作会铺锦毹(shū)。就中一枝最妖艳,玉盘捧出倾城姝。”光绪年进士朱祖谋赋词《帝台春·丰台芍药》:“方罫(guǎi)曲折,花农旧生活。谷雨半晴,绣槛争移,宫衣微脱。插帽传笺一笑处,尽消遣、谢郎吟箧(qiè)……”晚清大臣陈宝琛赋词《忆旧游·丰台芍药》:“看群芳代谢,占断春光,婪尾连畦。过草桥南望,恐扬州盛日,无此华滋。向时祖园王墅,芜废属场师。问碧玉谁家,销魂值得,留视图诗……”而乾隆皇帝在《丰台行》一诗中赞也曰:“皇州百艺无不有,丰台花圃风流薮。南梅北杏温建兰,绿色牡丹大於斗。牡丹花王芍药婢,好恶异宜时尚尔。丰台芍药胜牡丹,花时狂走都人士……”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了数十种花卉,芍药也在其中,且在第六十二回描写了“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美丽场景:

  “顽了一回,大家方起席散了一散,倏然不见了湘云……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如此细腻的描写,可见曹雪芹对芍药花之喜爱。他通过芍药花烘托人物,不仅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性格憨直可爱的少女,而且描绘了一幅妩媚娇美的动人画卷。据传,此景乃曹公至丰台观赏芍药后而得。《红楼趣话》载:久传,某年立夏日,曹雪芹至右安门外丰台,但见芍药竞放,花香四溢。有士女为花而醉,似眠于芍药丛中,细观之态,颇为悠然,忽念笔下之史大姑娘(史湘云),悄然而悟,数日后遂有“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之述。(户力平)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