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鲜的题材拍成俗套的故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新鲜的题材拍成俗套的故事

来源:齐鲁晚报2022-05-16 10:08

  作者:张莹

  《新居之约》讲述家装的故事,可谓另辟蹊径。关于房子的影视剧题材,从卖房的《安家》,到买房的《心居》,这会儿轮到装修了。可惜一条龙流程题材衔接,却没有拍出吸引观众的新意。

  房子,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关于房子的故事,是最接地气的,也是最有烟火气的。两年前,《安家》开启了卖房之旅,应该说,编剧六六编织的故事还是很扎实的。剧中卖洋房的情节,让人大开眼界,故事真实而完整自洽;再比如风水大师对买主洗脑,还和房产中介互相勾结,《安家》用卖房推进剧情,能够承托起社会热点,并且始终围绕房子讲故事,这部剧虽然没有成为爆款,但算是上乘之作。

  滕华涛时隔12年,从《蜗居》到《心居》,再次执导房子的故事。海清承载了这部剧全部的流量,有姊妹剧的热点,有优秀演员的加持,大家都以为《心居》会成为开年爆款。可雷声大雨点小,海清的买房故事高开低走,草草收场。关于这部剧,人物拧巴不讨喜,一方面精明算计,一方面又宁可耽误挣钱也要照顾孤寡老人,还坚决拒绝公公和大姑姐的帮助,人物性格跟着剧情推进变化无常。对于《心居》而言,顶着买房的壳,装的是外乡人扎根上海的爱情与奋斗的俗套剧情。

  买了房子,该装修了,《心居》唱罢《新居之约》登场。一个家装设计师陈曦,一个施工队包工头杨光,两个人在为客户打造理想新居的过程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装修这个题材专门拿出来拍部剧,想来还是挺新鲜的。可一路看下来,装修房子的剧情在剧中展现得非常潦草,爱情的酸腐味儿充斥着整部剧。富家女和债务压身的包工头,穷女孩和霸道总裁,熟悉的套路,熟悉的剧情,说好的装修只剩下薄薄的壳。

  影视剧题材最怕撞车,谁撞谁尴尬。卖房、买房、装修一条龙拍剧,不但完美避开撞题,想来还能借力互相成就。而从《心居》的高开低走,到《新居之约》的观众不买账,究其原因是过于借题材讨巧,而没有扎实走进行业核心,了解真情实感的故事。仅仅借几个装修案例,很难串起整部剧的主题,反之还会让剧情悬浮凑数。

  在《新居之约》中,女主陈曦就非常离谱,完全不尊重消费者,总是摆出一副臭脸,挣钱的活不接,接的活不要钱;公司高管蔡云峰,不遗余力搞垮公司,也不知道他图啥;公司大老板的儿子装成小监理,从国外回来当卧底,救公司于危难之中,全公司上下竟然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潘粤明饰演的男主角杨光是大好人,如果说替师父养家、供师妹宋晓雨读大学这些事儿还有些可信性,但给没上几天班的师妹花上万块钱买名牌包,就显得剧情和人设虚假了。微微发福的潘粤明饰演个包工头还算过得去,但让这个角色承担那么多的感情戏,就缺点说服力了。《新居之约》的悬浮剧情和无法让人自洽的人设,让观众看得半信半疑,很难沉浸式走进人物。

  应该说,房子的题材,是影视剧呈现的热点,《新居之约》的家装题材,又能和每一个老百姓息息相关,然而剧中的主线飘忽在商战和爱情之间,离观众的期待渐行渐远。在我看来,这部剧若能深入挖掘装修行业的冷暖故事,若能把包裹在“理想的房子”之下的人间真情真切展现,定能拍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张莹)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