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比“辛普森案”更抓马的杀妻疑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比“辛普森案”更抓马的杀妻疑云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5-20 09:18

  作者:杨时旸

  这是又一出类似“辛普森杀妻案”的故事,除了当事人的名气不如辛普森那样响亮之外,一切戏剧性因素都并不比那个案子差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它比辛普森案更加“抓马”。这就是“楼梯悬案”,它被写成了书,又在近20年前被拍成了纪录片。如今,它被翻拍成了一部半虚构的美剧《阶梯之间》,由“脸叔”科林·费尔斯主演,以及迈克尔·斯图巴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助阵。

  从某个角度去看,《阶梯之间》是个不需要编剧的天成故事,它天然具备一切戏剧性因素:一个正在准备竞选地方公职的畅销书作家迈克·彼得森,有一个恩爱的妻子和五个孩子。有一天,他突然报警称妻子在家中楼梯间摔倒,情况危急,医护人员赶到之后发现人已死亡,警察介入。没过多久,迈克·彼得森就被定为杀妻嫌疑人。舆论大哗,家人也分成两派。疑窦丛生之时,这个成功的作家、当地的名流、努力照顾全家的大家长、称职的父亲和丈夫,突然间生出了另一番面目——这个宠妻狂魔似乎是个双性恋,和多个男人保持秘密关系,而更重要的是,他去世的现任妻子并不是第一个死在家里楼梯间的女人……

  如今,当我们面对新闻时,总是一次次感慨,即便想象力再丰富的作家,面对现实本身的乖张也得俯首称臣。是的,《阶梯之间》就是这样的例证。迈克·彼得森一家原本是一个美国式的样板间,大房子、大家庭,成功的专业人士,但突然之间,这一切都开始碎裂,那一切不过只是玩偶之家,艳丽的外壳碎掉之后,裂隙之中透出的似乎才是真相——那些亲生的和收养的子女间并不那么和睦,有人上进、有人失意,彼此间的矛盾也绵延不断,只是引而不发;迈克·彼得森与妻子也并非真的是神仙眷侣,不然,那些藏在电脑里的与应召男优的对话和裸体照片又如何解释?

  这还只是内部滋生出的古怪,让一切变得更有趣、也更复杂的还有外部因素的介入,这案子里来了个具有表演型人格的律师大卫。某种程度上说,这个男人才是这一出戏真正的导演,他喜欢媒体、热爱采访,对公关的热情大于、至少不小于对辩护的热情,他帮助迈克一家打造人设,理顺故事,再将一切公之于众。比如,他接下案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自己的当事人迈克·彼得森去家附近的便利店买一点东西,最好带上一本《圣经》夹在胳膊下面——你看,一个悲痛欲绝的丈夫,努力维系着残存的生活,祈求得到神的眷顾,多符合这座保守小镇上主流的价值观。一切都很清晰,这个律师想让这个男人得到最广泛的同情,因为律师的经验告诉他,这个案子已经超过了逻辑和证据这些技术性问题,渐渐变成了对人心和舆论的争夺。而远在法国的电影制作人也发现了这个新闻,他们与大卫和迈克·彼得森联络,想将一切拍摄成纪录片,考虑之后,这个奇妙的双人组竟然答应了请求。

  至此,这个故事至少有了三层叠加:事件本身、律师的塑造,以及纪录片团队的挖掘和剪辑。事到如今,已经说不清这一重重叠加反而因为一切都被注视和晾晒、所以更加贴近于真相,还是愈发在真相之外架起了复杂的帷幔、镶嵌了炫目的花边。

  如果冷酷地去审视,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创作者都对《阶梯之间》的这个案件原型如此青睐。它的天成之中隐藏诸多类型。这个疑案首先以一个本格密室的形式开场:除了嫌疑人和死者之外,偌大房子里空无一人;然后,随着调查展开,这个案件就演化成了标准的社会派悬疑:小镇成功好男人背后的隐秘性向、他不停写专栏批评当地政府引发的某种报复的可能、多年前几乎同样形式的一桩旧案的发掘;然后,一切还没有结束,它又变成了一桩法庭戏,控辩双方唇枪舌剑都被实时传播、讨论。所以,你看,这个故事满足多重类型,针对不同受众,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嗅到自己喜欢的气息。

  很多案件随着新证据不断涌现,会愈发清晰,但是这个案件却完全相反,那一个个证据的出现都让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为那些证据奇妙地变得中立起来,它们不指向任何结论,而是衍生出两种不同的可能性,所以,这个案件最终变成了解释对决解释,故事对决故事的尴尬局面。也就是说,面对一墙喷溅的血迹,一根失踪许久又莫名出现的壁炉工具,一个个隐秘的同性伴侣,检方编织出一个个确凿的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而到了辩方这里,这一切都成了另一番视角而且绝不牵强。在2004年播出的那个版本的纪录片里,华裔神探李昌钰也作为专家出场,他的口音似乎也被当成了某种审视的对象。所以,案件演变到最终,变成了两方编剧的较量,谁的故事更符合逻辑,谁的故事更俘获人心,谁获胜的概率就更大一些。

  柯南说,真相只有一个。没错,真相永远存在,但未必总能被人发现,它被埋在一堆故事、言论、修辞和偏见的下方,未必能被开掘。当事人的性向、名声、过往,一切都拿来审视,外围的变成核心,核心的沦为边缘,真相委屈巴巴沉默不语,周遭闹闹哄哄大声喧哗。人命关天的事,最后都变成一场戏梦。每个配角都从中看见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名气、素材、谈资,一切又都可以被冠以关心真相的道德使命。

  这个案件改编成故事片后,自由度更大了一些,用插叙的方式,把案件之前、审判之中和多年之后的故事自由穿插组合,命运感和神秘感更添一层,它的讲述手法让人想起那部聚焦辛普森案的《美国犯罪故事》第一季,气质也让人想起传奇的纪录片《纽约灾星》。所有人都被挑动起来,似乎留下一个最无奈又有点得意的当事人站在圆圈中央。这成了迈克·彼得森一生中最知名、最悬疑又最沉重的小说创作。

  在这个改编的故事片版本中,几位实力派演员的演技确实给原本就很精彩的案件增色不少。其中有个细节最堪玩味,迈克·彼得森看着律师大卫重金请来的一众专家在楼梯上还原事发情形,他的脸上浮动出暧昧神色,有一丝鄙夷,一丝欣喜,一丝恐惧、一丝难以置信,一丝暗自得意,这一切情绪交替浮现又同时涌出,“脸叔”演绎得出神入化,没有人知道那一刻这个当事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因为那取决于他到底有罪还是无辜。

  那么,真相到底能否真的穿过喧嚣被人发现呢?(杨时旸)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音乐剧《大状王》:与其当“天花板”,不如作“参照系”

  • 陈林侠:《小白船》票房惨淡,艺术电影“不艺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