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有张力的情感关系里人物的生命正气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有张力的情感关系里人物的生命正气

来源:文汇报2022-05-21 10:05

《风起陇西》剧照

  作者:艾志杰

  继《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风起洛阳》之后,马伯庸的《风起陇西》又被搬上荧屏。该剧以虚实相生的结构方式,聚焦大历史中陈恭、荀诩等小人物的谍战人生,以复杂矛盾的情感关系,串联历史演进中蜀魏博弈的内在逻辑,探寻历史叙事中的生命价值。

  《风起陇西》登陆央视八套伊始,剧集开头线索庞杂、调色倾向等曾引发部分网友讨论,随着剧集展开后的口碑和热度的持续发酵,该剧在收官之时斩获豆瓣7.9分的好成绩,六次登顶猫眼电视剧热度冠军,微博话题阅读量也步步升温,被许多观众纳入“烧脑剧”必追清单。

  《风起陇西》的口碑逆袭,离不开其宏大历史与微观生命,春秋大义与个体情感,人生信念与人性价值兼容的艺术表达,勾勒出三国谍战在小人物身上映射的历史图鉴。

  解史于新,打造虚实相生的古装谍战剧

  在解构与重建三国故事的过程中,创作者努力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生活质感与谍战元素、正剧与戏说之间的关系,由此打造了一部虚实相生的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重史尚实与艺术虚构”,在大历史观与小人物的弥合中实现视角创新。从聚焦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权谋斗争的《三国演义》(1994),到立足于曹丕兄弟争夺世子之位的《军师联盟》(2017),关于三国的影像表达往往以宏大叙事展开对历史的理性凝视与深刻反思。与这种厚重且辩证的大历史观一脉相承,《风起陇西》以诸葛亮北伐为历史背景,以调查“街亭情报案”为叙事起点,拉开风云诡谲、纵横捭阖的蜀魏之争。不同的是,该剧并未流连于为大众熟知的史上逐鹿三国的英雄豪杰,而是在遵循大历史观的前提下,选取陈恭、荀诩等小人物的故事,并予以合理化虚构。这种务“实”与构“虚”相结合的叙事视角,不仅拓展了电视剧的表达空间,而且也拉近了观众与历史人物的审美距离。

  另一方面,“古装与谍战”,在类型与反类型的平衡中寻求题材创新。伴随主流价值、市场因素与大众文化的相互作用,谍战剧的类型探索也从未停止。融合了“古装”与“谍战”的《风起陇西》,无疑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地实现了类型融合与题材突破。剧中,充满国风韵味的配乐、质朴自然的服饰道具、独具特色的地形风貌以及男性“蓄须”的审美倾向,尽显三国时期雄浑、简约的气质。

  在此场域中,蜀汉“司闻曹”的陈恭、荀诩等人与曹魏“间军司”渗透到蜀汉的“烛龙”博弈对决,历经潜伏、考验与牺牲、窥探三国争战等变幻莫测的谍战风云。因此,古典之“静与简”与谍战之“动与杂”的巧妙融合,成为《风起陇西》题材独特的关键。

  寄史于情,描摹历史演进的情感逻辑

  作为一部“以小人物见大历史”的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以蜀汉的“司闻曹”和曹魏的“间军司”两个情报机构来构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塑造了以诸葛亮、李严、杨仪等为代表的“司闻曹”创立者,以陈恭、荀诩、冯膺、阴辑、孙令等为代表的“司闻曹”管理者,以郭淮、郭刚、糜冲等为代表的“间军司”管理者,以翟悦、柳莹等为代表的女性间谍。秉承“历史可能性”的创作理念,《风起陇西》实际上描摹了湮没在浩瀚历史中的小人物群像。

  面对众多拥有多重身份的人物形象,创作者紧扣充满张力的情感关系,深入人物的内心逻辑以及历史的某个“横截面”,凸显历史剧“寄史于情”的审美范式。剧集设计了多条赤诚相待的人物关系线索:陈恭和荀诩是至诚至信的兄弟情谊,陈恭可以涉险帮助荀诩金蝉脱壳,荀诩可以忍受酷刑守住陈恭的计划;陈恭和翟悦是矢志不渝的伉俪情深,翟悦为了不牵连陈恭自行了断,陈恭为了纪念翟悦自断小指;冯膺和孙令是互相扶持的姻亲关系等。

  亦敌亦友的情感纠葛也是《风起陇西》的神来之笔。比如陈恭是郭刚的救命恩人,但又是潜伏在郭刚身边的间谍,他们一起经历过生死,却不得不置对方于死地。再如荀诩和高堂秉,他们在“司闻曹”共事多年,交情颇深,但高堂秉却是魏国间谍,一直向荀诩刺探消息。李严和陈恭暗藏杀机的师徒关系,荀诩和柳莹竹笛传情的暧昧关系,糜冲和陈恭互换身份的敌对关系,创作者都试图以细腻的笔触加以勾勒。正是这些绵长、复杂甚至矛盾的情感蓄积,赋予《风起陇西》独特的吸引力,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演进中的情感逻辑。

  演员的素养和表演功底对情感的呈现和传递也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剧中的情感戏以“翟悦死于陈恭怀里”的场面为最。黄预识破翟悦的间谍身份,并喂以神仙丹,翟悦自知命不久矣,用涂满剧毒的匕首结束生命。陈坤以抽搐的嘴角、沙哑的声音以及脸上暴起的青筋等一系列微表情,诠释出无奈、绝望、不舍的多层次情绪,刻画了一个痛失爱妻却又必须冷静克制的间谍形象。

  喻史于今,实现三国故事的价值引领

  历史剧的本质并非只是为观众建构或耳熟能详、或充满猎奇的历史故事,而更要给予观众思考与回望的空间,在历史叙事中缝合积极的价值观念,升华境界。个体生命以正气为本,与爆款剧《庆余年》聚焦小人物范闲的赤子之心、坚定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妙,《风起陇西》同样采用历史叙述捕捉小人物的精神世界,传递人世间的凛然正气。

  坚守使命与人间正气,是《风起陇西》彰显的核心意义: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境遇,要一直追寻理想、追逐真理。导演试图展现小人物的生命力,哪怕深陷孤独、恐惧与痛苦中,也依然要像英雄一样坚守使命、绽放光芒。剧中,腹背受敌的陈恭保持初心,冒着生命危险自证清白;被施以酷刑的荀诩坚守正义,咬紧秘密只为抓捕“烛龙”;遭到怀疑的谷正以死明志,宁死也不愿被栽赃侮辱;被魏军围剿的金川英勇殉国,只为保全陈恭身份;落入陷阱的糜冲孤军奋战,以一人之力对抗蜀军;不修边幅的关长老以尸示警,用最后的生命力量向黄预传递信息;生性胆小的孙令守住底线,没有屈打成招拖累冯膺。可以看到,不管是蜀国人还是魏国人,他们始终追随自己的心之所向。这种大历史下的强烈使命感,体现了个体生命的精神风骨。

  而“和羮之美在于合异”这样的精神追求,也是《风起陇西》传递的信念。这句话出自曹魏时期夏侯玄与司马懿的对话,意指国家治理需上下、你我之间相互帮助和促进,这也成为了剧中诸葛亮所言“希望天下平定,普通人可以过上安稳日子”的实现路径。剧中陈恭的智谋与理性,荀诩的正直与忠诚,翟悦的勇敢与信念,以及三人之间坚不可摧的情感关系,是围绕这一层意义的精神纽带,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与当代观众的对话过程,也是当代电视剧不断提升品质的过程,《风起陇西》不可否认也有值得提升的空间,如剧集的人物对白略有瑕疵,古代书面语和现代白话混用导致的风格割裂感。但瑕不掩瑜,创作者观照三国谍战中小人物的生命正气,凝聚类型融合与题材突破的勇气,足以让《风起陇西》真正起风。

  (作者为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艺术学博士)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