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法眼看红楼 女法官著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法眼看红楼 女法官著书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06-14 09:52

  作者:张恩杰

  深圳高级女法官朱珠,有着30年法律从业经历的同时,也有着近10年的《红楼梦》“情缘”——2021年8月,朱珠的个人专著《朱评红楼之绛珠还泪案》由岳麓书社出版,成为岳麓书社推荐书目,眼下她正在创作《朱评红楼之神女如梦令》。

  结缘

  从读“红楼”到评“红楼”

  谈及与《红楼梦》结缘,朱珠说她从小就喜欢阅读《红楼梦》。长大后做了法官,她并没有放弃儿时的这个兴趣。从2011年6月起,多次在深圳法院开设的“深圳法官大讲堂”讲述红楼文化。

  针对《红楼梦》有隐有见、草蛇灰线、一击两鸣等写作秘法,朱珠借助司法裁判的证据链和逻辑学、符号学原理,通过一张张可视化图表和思维导图,通过证据罗列和缜密的逻辑推演,展示《红楼梦》里各个看似独立的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原“假语存”写就红楼真相,写成了《朱评红楼之绛珠还泪案》。在这本书里,她推出了52张表格与7张思维导图,打破了时空限制,将《红楼梦》与从公元960年宋朝建立至1754年乾隆十九年宋元明清四朝794年恢宏历史进行勾连。在正在创作的《朱评红楼之神女如梦令》中,朱珠运用更多诉讼可视化成果,将《红楼梦》与1643年顺治皇帝登基至1661年逊位出家、1644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南明建立至1662年南明永历帝殉难两个18年的历史进行联系,对《红楼梦》作与众不同的解读。

  感受

  《红楼梦》提醒法官要敬畏权力

  “作为一名法官,《红楼梦》对我职业生涯的帮助首先是人文关怀的滋养。”朱珠举例说,赵姨娘在书中的形象昏聩粗鄙,但作者刀斧之笔对其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记载了其在荣国府中凄凉的生存状态——透过马道婆的视角看到赵姨娘炕上堆着全是些不成样的零碎绸缎湾角,赵姨娘拿这些零碎料做鞋面。这样的笔触,充满着人文关怀。

  朱珠坦言,人文关怀对于一个法官是非常必要的。要得到社会与当事人的信任,司法不仅需要公正,也需要温度。《红楼梦》还告诉她要对权力有敬畏。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时声称“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而在致祸抱羞惭之后力诎失人心的局面让其心力交瘁,临终前请求刘姥姥“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

  启示

  《红楼梦》的“无讼”思想不过时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而在朱珠看来,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文化——像“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判冤决狱平儿行权”等章节,都是与执法、司法有关的内容。

  朱珠研究《红楼梦》中的法律文化,想借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法律文化,彰显《红楼梦》气象万千故事情节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法的精神;同时从中找寻建设当下法治中国的历史借鉴。

  朱珠介绍,《红楼梦》中的法家代表人物有两个,贾探春和王熙凤。探春“赏罚二柄”的法家实践,在运用到自己舅舅之丧时遭遇到来自赵姨娘和婆子们的挑战,探春最后远嫁,远离故土家人“千里东风一梦遥”;王熙凤为查找一瓶玫瑰露就祭出了连坐、小罪重刑、有罪推定、宁枉毋纵等大招,下令直接将五儿撵出去,就是典型的小罪重刑。朱珠表示,王熙凤这种“法、术、势”的法家实践,自然是人心尽失,最终弄权失败的凤姐“哭向金陵事更哀”。而朱珠最欣赏的,是小惠识大体的宝钗,她在“包产到户”的改革进程中,提升了大观园中社会治理的水平,让纠纷在升级之前及时化解,无争无讼,也赢得了民心。

  “对于已经形成的纠纷,如《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一回金荣对秦钟的名誉侵权案,还有《呆霸王调情遭苦打》一回柳湘莲痛打薛蟠的人身伤害案等,均在敦宗族、和乡里、戒诉讼的框架下得到解决。”

  在朱珠看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有着对文明、秩序与和谐的追求,有着悠久的“无讼”法律思想。作为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无讼”思想对中国政治文明、社会意识以及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珠认为,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思想有两层含意:一是相对于诉讼而言的,通过各种方式调节、调解化解已有的纠纷,使其不成讼;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道德教化,将“无讼”的原则与精神融化为民众内心对于和谐和秩序的信念,使之无争无讼。朱珠说,《红楼梦》中的众多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法治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人现实的社会生活,“无讼”及与之相关的“非讼”“止讼”的原则、精神并不是否定法治本身,而是在法治力所不逮的社会空间内发挥补缺的作用。(张恩杰)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