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元灯长歌》:遍布大地深处的灯塔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元灯长歌》:遍布大地深处的灯塔

来源:海南日报2022-06-20 09:11

  作者:洪艳

  著名作家傅菲的《元灯长歌》作为一本带有强烈叙事特质的散文集,以充盈的诗意与哲思构筑了一份独属于傅菲的土地深情。傅菲的这种土地深情,值得我们从多侧面深入挖掘。

  《元灯长歌》 作者:傅菲 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时间:2021年12月

  书写土地上的人民,是傅菲《元灯长歌》的一个重要写作出发点。《元灯长歌》共计4辑16篇,每一篇都以人民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为探问,叙述背景则是上饶市北部小镇郑坊,时间纬度是百年视野下的乡村裂变、发展与振兴。他在该书《序言》中谈及创作立足点即是“人民”。他如是说:“我专注于着墨盆地人民的生存状态、内心困厄、精神风貌、时代变迁,以村志的形式,为河流立传,为大地塑像,为人民刻神。”傅菲以20年坚实的散文创作,不断地在历史的褶皱、时代的光影里探寻着关于“人民”的精气神。《元灯长歌》中为“人民”的画像有:姜村的姜桂生,枫林余家人,“我的父亲”和“爷爷”,赣剧团中的旦角、武生,饶北河边长大的青春玩伴,袜子厂的银根,屠夫白喜,补鞋匠光春,养马的撇角,泥瓦匠杨绍醒,做油漆的马英明,土陶厂的制陶师傅,落叶堂的旦旦师傅,跳傩舞的墨离师傅,画遗像的东锦……傅菲以他细腻的笔触,全景式地勾画了赣东北人民广阔的生活世界和精神风貌。这些被傅菲安置在宽厚土地上生活的人,在悲苦中毅然行走。他们可敬可爱之处,恰是人性光辉的彰显之处。这些光辉是明灯、似灯塔,世代矗立在蔓延不息的土地之上。相较亿万年存在的土地而言,我们何其卑小而微茫。或许傅菲恰恰是希冀我们在认识这样的本相之后,努力葆有这人之为人的光辉。

  亲近土地是《元灯长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亲近土地”是傅菲散文一直以来隐含在荒野、山地、身体、旧物书写的一个隐形关键词。在傅菲看来,坚实的土地具有居住、承载、庇护、抚慰、疗愈、隐匿、救赎等不同的“品质”。而傅菲一直在给我们或隐或显地指向“亲近土地”的路径,这“亲近”便是他守护“人之存在”的一个重要维度。奈何他深情至极!从书斋到山地,再到荒野,继而回归心灵的创作轨迹,无不体现了他对生命内在价值的认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一切人都在大地的深处被造出来”。傅菲的《元灯长歌》用一种近乎经田野考察式的书写呈现土地上困顿的人。其中必定内蕴着一种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土地以其静默与包容,吞噬着人的爱恨贪嗔痴爱恶,承载着净化的功用,始终能使人沉潜、新生。傅菲的“土地” 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说的“大地”有着异质同构性。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看来,“大地”总是带着黑暗和隐匿的符码指向,我们只有读解出其中潜藏的内涵才能辨别出不一样的光亮。或者就像傅菲说的“遍布大地深处的灯塔”,或是“悬在纸上的灯塔。”

  傅菲关于饶北河人民的书写,对人与土地间的伦理关系的探问,实际上是有着一种存在论哲学的意义的。《元灯长歌》4辑的标题意味深长:江河合水、大地芳春、万物生动、舞咏而归,恰暗合了自然的灵动、轮回法则的逻辑推演关系。傅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思考,始终在人与土地关系间的互动中进行着反思。在海德格尔看来,如若缺失了哲学家、诗人对土地的沉思和歌咏,我们大多数人与土地的关系只会陷于一种常识关系之中“日用而不知”。傅菲将人的存在问题的思考放置在了对土地的一片深情之中,并始终包含了深厚的历史维度。诚如傅菲所言:“我的双脚深深陷入土地,我的根须在土地下交错。我知道一粒谷种通往大米所走过的隐秘之路,正如一个家族枝开叶散。我和土地上的人血脉相连。土地是他们的证词,也是我的证词。”土地上的苍茫万象就是人存在的最好辩证,因为它的诸多不确定性、不可知性便是人存在的阻力和灾难来源之一,同时又成就着人的存在,使得人成为土地之上与众不同的存在者。

  傅菲的土地深情,还有一个重要向度即是他对于动物的书写。“万物生动”这一辑中,傅菲说:“生灵颇具崇高的美学、尊贵的伦理学、和谐的社会学,是生命的道德律和启示录。我们之与共生、彼此救赎”。傅菲把笔下的猴、山鸦、狗、马作为土地伦理中人存在的“镜像”。“我站在高脚凳上,取下猴子的头套,猴子看着我,眼睛睁得大大,浅蓝碧黄的眼珠倒映着一张稚气的脸。猴脸上,湿湿的。猴子的眼角一直在淌透亮的液体。它惊恐放大的瞳孔,在恢复,眼睛透射出来的精光,变得柔和。”(《刀与猴》)“老陈买来陈菜油,天天给狗刷红斑癣。……他看见,它的眼睛有一种晶晶莹莹的液体,眼泪一样的液体包着眼球。那双眼睛有黄金色的环,一圈一圈,有一股温泉喷出来。”(《敏秀的狗》)“孤独是马眼睛里纯洁的液体。它站在马厩,或站在峡谷某一处草坪,它不像一匹马,而更像那片樟湖,温柔、沉静、又热情澎湃。它英俊的体形如湖中山影。它的眼睛明亮,眼睑优美,湖一样深邃,深不见底。”(《黑马之吻》)这三篇以“眼睛”为人与动物对话的桥梁,在冷静的文字中埋入深刻的生态反思与批判。细细品来,我们便能察觉出傅菲对猴、狗、马,以及对土地之上一切生灵的深情与大爱。

  傅菲的《元灯长歌》尽管成于叙事,却葆有一种与土地、自然脉搏一起跳动的生态散文的内在特质。他的这种与土地同在、与自然同步的写作,包孕了他对土地内在的生命哲学的认知与思考,也是他的生命深处充盈着乐观、浪漫的最好表征。土地以其静默包容了人世的喧嚣,作为人肉身的居所,更是人的精神家园。从《元灯长歌》而知,傅菲将自己对土地真实细腻的深情流露,使得我们更能明了自然与人类的深层次关联,土地上的一切均与人类的精神具有同构性。(洪艳)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