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礼拜五”的新经典形象

来源:文汇报2022-07-05 11:07

  作者:余中先

  西方文学史上,鲁滨逊的形象众所周知。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鲁滨逊漂流记》奠定了这位流落荒岛数十载的孤独者一个神话英雄的地位——鲁滨逊是按资本主义文化模式塑造出来的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他航海遇险,一人漂流到南美洲某荒岛,靠着双手和工具,造房子,修田地,种粮食,养牲畜,还从土著的刀火之下救下了一个野蛮人,取名礼拜五,收为奴隶……他用整整二十八年时间,把荒岛建设成一个世外桃源,最后又奇迹般地回到欧洲,成为巨富。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写于1719年,此后整整三百年中,世人认定,鲁滨逊这一文学形象,就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不畏艰险,按现代文明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而礼拜五,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仆形象,他知恩报恩,忠心耿耿,心甘情愿跟随鲁滨逊走向新的文明。

《礼拜五》(法)米歇尔·图尼埃 河南文艺出版社

  然而在1967年,法国一个叫米歇尔·图尼埃的四十三岁的小说家却写出了一本叫《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的小说,把鲁滨逊和礼拜五的关系颠倒了过来。这部小说处女作出版后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荣获当年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礼拜五》在“题材”上是对笛福原作的戏仿,但“主题”上却反其道而行之。笛福笔下的礼拜五在鲁滨逊的教化下,从野蛮状态走向现代文明,而在图尼埃笔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逐步摆脱了文明的习性,通过礼拜五无意的启迪、影响,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过程。确切地说,《礼拜五》是一篇“现代文明衰亡记”的新寓言。

  这篇“新寓言”共十二章。第一章到第六章写鲁滨逊在远洋航行中遇海难被弃于荒岛,并开始与自然奋斗……与笛福的原作没有质的不同。然而,从第七章起,作者笔锋一转,写礼拜五来岛后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可能性,(7F00)但这个新来者非但没像鲁滨逊期望的那样,被驯化为一个忠诚的奴隶,反以他不羁的天性,把岛上文明的迹象破坏得一干二净,到第八章末尾,礼拜五惹祸,引起炸药爆炸,使鲁滨逊多年辛劳而得的文明果实毁于一旦。

  在最后四章中,作者通过详细描写礼拜五与大自然呼吸与共的天性与行为,尤其是杀大公羊,用羊皮、羊肠、羊脑壳来做风筝和弦琴,叙述礼拜五如何慢慢地影响了鲁滨逊,使这个岛上的、西方文明的唯一代表逐步放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转而追求与大自然的相融合……最后,当欧洲来的航船“白鸟号”靠岸时,鲁滨逊拒绝搭船归国,一心留在“太阳之岛”的虚无飘渺的“灵薄狱”中。

  礼拜五不是奴仆,鲁滨逊亦非主人

  在此,我们不妨从鲁滨逊与礼拜五之间的关系出发,来稍稍探究一下这两个人物所表达、象征的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不同类型:

  在笛福笔下,鲁滨逊与礼拜五的关系是主与仆的关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教化者与被教化者的关系。鲁滨逊在孤岛上开辟一个新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体现在他对礼拜五的驯服、调教上。他对礼拜五的制服,就是文明对原始、秩序对野蛮的胜利。

  而在图尼埃笔下的《礼拜五》中,鲁滨逊虽仍是鲁滨逊,而礼拜五却不再是礼拜五。一开始,故事似乎跟《鲁滨逊漂流记》没什么两样,鲁滨逊对礼拜五是高高在上的绝对主人,是握有生死大权的总督,是令行禁止的司令,是规劝训导的牧师,简直就是万能的“主”的化身。

  但从那一声炸毁了鲁滨逊几乎所有劳动成果的炸药爆响之后(第八章),事情就倒了一个个儿。礼拜五把鲁滨逊创造的那一切,把他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带来的那一套全部化为乌有。与此同时,礼拜五阻断了鲁滨逊与欧洲文明社会的一切连接与纽带,使原本的文明人鲁滨逊又返回到原始状态,跟礼拜五处在同等位置上。

  第八章末尾山洞深处炸药的那一声爆响,是文明社会毁灭的象征,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把它想象为一种把人类带入浩劫的战争(甚或是核爆);一种置人类于死地的大灾难;一种巨大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之类的灾难;一种因盲目追求大发展、忽视环境保护而导致的地球生命圈危机……

  从《礼拜五》最后部分来看,是原始的、野性的、质朴的、自然的、率真的礼拜五,说服了现代的、理性的、社会的、城府的、复杂的鲁滨逊。从某种意义上,是礼拜五让自己成了鲁滨逊的主人。

  小说末尾,礼拜五选择离开孤岛,搭乘途经的“白鸟号”前往西方文明社会,但“白鸟号”上的小水手“简”却下船来,跟鲁滨逊一起留在了希望岛上,这个小水手就是另一个礼拜五,鲁滨逊给他取名为“礼拜四”,并预示了另外一种文明的可能性。

  对经典作品的“翻写”或“戏仿”

  由图尼埃的《礼拜五》对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戏仿”,我想到了文学史上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或曰“翻写”的问题。

  其实,翻开西方文学史,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对古老题材的“翻写”,古希腊的戏剧如此,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悲剧也如此。真不知道有多少作者写过“阿伽门农的故事”,写过“奥德修斯(尤利西斯)与珀涅罗珀的故事”。萨特的《苍蝇》写出了人在面对荒诞命运的自我选择,加缪的《卡里古拉》,则用所谓古代暴君的言行来写现代人生存的荒诞感。法国另一位二十世纪的戏剧家季罗杜写过《特洛伊战争不会发生》和《厄勒克特拉》这样的剧本,都是借希腊神话来讽喻历史和现实,他还有一出戏叫《安菲特里翁38》,剧名的意思是,据他统计,该戏已是西方文学中题为《安菲特里翁》的同名戏剧的第38个翻版。

  而被一些批评家称为“新寓言派”的图尼埃的文学创作的一大特点,也正是通过对古代神话传说、历史史实、文学名著的再创作,赋予作品以新寓意。不仅《礼拜五》是如此,他的其他好多小说也是如此。

  像图尼埃这样喜欢“旧瓶装新酒”的写法,在文学史上代表了一种新的倾向。《礼拜五》便是明证。另外,图尼埃的《桤木王》也是对歌德的叙事诗《桤木王》的一种颇具新意的仿作,再往深处挖掘,它也是对历史上日耳曼民族的相关传说的一种“经典重写”。有兴趣的读者不难找到它们,读一读,恐怕会对这位作家的“戏仿”有更深的体会。另外,他的一些还没翻译过来的作品如《加斯帕、梅尔基奥尔与巴尔塔扎尔》《吉尔和贞德》等都属此类“戏仿”和“翻写”。

  其实,关于这一特点,“新寓言”派的尤瑟纳尔说得好:“我喜欢以历史来表达现实。比如说,现在世界上存在的大问题,过去世纪中都存在;现代生活的许多危机,根子往往在上几个世纪。”

  读着《礼拜五》,我不由想起了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德尼·狄德罗的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在这部小说中,狄德罗套用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中“流浪汉小说”的套路,写主仆二人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堂吉诃德》中那位瘦高骑士与他的跟随者桑丘·潘萨,当然,还有《巨人传》中巨人国王庞大固埃与他的精明谋士巴汝日。在《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中,作为仆人的雅克无疑是一号人物,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主人,主导着主人,以至于到后来连主人也不由得承认,实际上,相信天命的雅克才是“他的主人的主人”。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把那本超前的“后现代”小说拿来,跟图尼埃的《礼拜五》对照读一读。

  通过这种比较,我们似乎可以说,在小说《礼拜五》中,礼拜五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他那位所谓的主人鲁滨逊。如果让我给这部作品改个名,我恐怕会选择《礼拜五和他的主人鲁滨逊》,这样的解读,应该是我对同为十八世纪的欧洲作家笛福以及狄德罗,可能有的一种致敬。

  所谓的“戏仿”,必然是一种“致敬”,难道不是吗?米兰·昆德拉曾写过《雅克和他的主人》。他十分喜爱狄德罗的小说《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特地把它改写成了戏剧,并强调,这是“向狄德罗致敬”的作品。当然,在昆德拉笔下,体现更明显的是戏剧形式的创新,他以几乎不可能的形式,在戏剧舞台上重现了写于十八世纪却有了二十世纪先锋小说意味的“实验性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且被文学史证明是部鼓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之个人奋斗的经典名著。作为向《鲁滨逊漂流记》致敬的《礼拜五》距今也有五十多年了,它已被证明了是部“戏仿”名著的现代杰作;一部质疑西方现代文明的超前之作。图尼埃创造的“另一个”鲁滨逊和“另一个”礼拜五的形象无疑是成功的,随着时间推移,这两个新寓言形象可能会与笛福笔下的相媲美。(7F00)

  鲁滨逊和礼拜五的神话,换言之,西方现代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的神话,从十八世纪的笛福到今天的图尼埃,不是贯穿这一条线吗?

  《礼拜五》有望也进入经典的行列。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法语文学翻译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