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武侠剧的消逝与新可能

来源:文汇报2022-07-07 10:43

  作者:杨慧

  作为武侠泰斗“金古温梁”之一的温瑞安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说英雄谁是英雄》从演员选择到故事改编上都显示出了朝古装偶像剧的倾斜——主角挑选了非演员出身的刘宇宁和杨超越,此二者再加上另一主演曾舜晞的粉丝撑起了观剧舆论场的最大声量;而剧情则将原作冷峻残酷的江湖争斗与生死爱恨,改写为了少男少女并肩游历江湖最后兄弟反目,更青春、更纠结、更现代。原作中王小石与白愁飞本是一贫如洗的江湖游荡客,相识于一场江湖黑暗中的路见不平,在电视剧中却变为了游戏任务般的送信闯关;苏梦枕本是身染沉疴的江湖枭雄,王白因其卷入的金风细雨楼与六分半堂之争,包含着权力、道义、利益、情谊的复杂格局,则被改写为“侠二代”的接班之旅。

  《说英雄谁是英雄》从演员选择到故事改编上都显示出了朝古装偶像剧的倾斜

  其实改编并无不可,重要的是改编指向的内核,以及承载改编的外在。《说英雄谁是英雄》的服装、化妆、道具、布景,尤其是演员极具现代的演绎方式,都赋予了该剧一种轻飘飘活泼泼的风格,哪怕是有决斗行刑等血腥场面,江湖肃杀意、刀口搏命感也总显得单薄。再加上改编后的剧情逻辑本身并不严密,于是一切更像一场游戏,江湖只是一派景观。

  而这是近年来传统武侠改编电视剧的常见情形。虽说众人皆道武侠衰之久矣,但细数近年来,2019年有《倚天屠龙记》,2020年有《鹿鼎记》《绝代双骄》,2021年有《天龙八部》……一边是传统武侠小说仍然被持续改编为电视剧,另一边则是几乎没有叫好叫座的情况出现,甚至极端如2021年版《天龙八部》,最为大众所知的反而是“段誉见到王语嫣后小便失禁”等令人瞠目的负面话题。唯一一部相对口碑不错的则属2017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但即便如此,也难以达到金庸剧曾经的盛况。

  细数下来,传统武侠改编,现在几乎沦为瘦死骆驼比马大的IP化运作,由于金庸古龙等作品多年的口碑效应,始终拥有一定的观众缘,则作品具有基本关注面;同时,经典改编武侠剧亦成为新人明星的试验田,知名IP加持下,被利用来为明星进行转型抑或是履历镀金,而新人是否适合角色、能否驾驭经典则显得越来越无足轻重。此外,传统武侠也或成为颠覆改编的素材库,剑走偏锋也许另有出路,一如数年前于正版的《笑傲江湖》。

  于是不禁发问:国产武侠电视剧真的迎来了不可逆转的黄昏?

  武侠经典改编的进退两难

  虽然金庸古龙等大师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观众,虽然郭靖、黄蓉、楚留香等角色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化人物甚至文化符号,但具体到“金古温梁”作品改编的内地国产武侠电视剧,却一直有点生不逢时。

  传统武侠改编电视剧,以港台地区发力珠玉在前。香港武侠剧自上世纪70年代盛行,尤其是TVB的《楚留香》《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武侠电视剧,曾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都掀起热浪,可谓影响深远,也奠定了观众近乎初恋般的情结。郑少秋的楚留香、翁美玲的黄蓉、李若彤的小龙女、吕颂贤的令狐冲……成为了后来创作者难以避免的对比参照系。用今天的眼光去看,TVB的武侠电视剧布景较为简陋,剧情也未必完全遵照原作,但是其编剧的成熟、气氛的烘托和表演的入木,则共同缔造了武侠的香港时代。台湾武侠剧则是受香港影响,也陆续推出了《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引发收视热潮。

  而内地国产武侠剧则相对起步较晚,直到2000年左右内地武侠以张纪中系列为代表才开始取得较大反响,《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作品采取实景细致拍摄,整体完成度较高,但在当时由于改编、演员等争议,收视如虹但评价毁誉参半,时隔多年,张纪中版的金庸剧在评分网站一路走高,被奉为经典,但是在当时却未能得到更多好评,算是一出遗憾。

  在张纪中系列过后,经典武侠改编作品陆续推出,但武侠电视剧很快让位于新的竞争者。在历史古装剧的范畴内,宫斗剧、穿越剧、仙侠剧等类型渐次崛起,成为观众新的宠儿。尤其是仙侠对武侠的替代性极强,历史上,武侠曾和仙神故事本不分家,例如民国时期红极一时的武侠神怪片便是如此。在当下,仙侠在创作中具有更自由的世界观、更极致的爱恨情仇、更高能的武力系统,更加符合年轻化的市场观众的观剧诉求。尤其是经历了网络小说试错脱颖而出的仙侠IP改编剧,更是契合当下的潮流与文化而容易引发热潮。

  而“金古梁温”为代表的经典武侠小说,在今天看来有诸多“不合时宜”:比如传统武侠的叙事风格和情节安排虽然亦是通俗化和流行化,但是与今天观众观剧的“爽感”标准相距甚远,也与今天观众的审美节奏有距离感;又比如经典武侠几乎都是“大男主”,故事的男性中心主义以及部分女性角色的表面化甚至工具化,也令今天的女性观众相对难以接受。因此,重拍的经典武侠几乎全都需要较大幅度改编,而改编经典又容易费力不讨好,故而就形成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在古装剧中看见新的武侠可能

  但如果就此哀叹武侠电视剧一去不返,感伤武侠文化一派零落,倒也是过分悲观。狭义的经典武侠改编电视剧虽然久已未出精品,但武侠文化始终为我国电视剧生产提供着生生不息的能量。

  市面上仍然还有武侠剧,这些作品进入了一种“后武侠时代”,侠不再强调“以武犯禁”,但仍然传达着人们的家国情怀,以及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2019年的《大宋少年志》、2020年的《侠探简不知》《少年游之一寸相思》、2021年的《有翡》等作品,无论是IP改编或是原创剧本,都在探索着将成长、探险、悬疑等元素杂糅起来,并结合上当代观众对人物类型的偏好,探索新的武侠可能。还有仙侠剧中对侠的塑造,往往在超凡脱俗的设定下,更强调的是一种侠之大者的责任。《古剑奇谭》中的百里屠苏为了复仇、也为了苍生最终舍生一战,《诛仙·青云志》的张小凡和同伴们,追寻的也是斩妖除恶、保护众生,《雪中悍刀行》则在仙侠中淡化仙而突出侠,但仍然强调的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逻辑,以徐骁、徐凤年父子为代表的秩序维护者,对他们而言家国事亦江湖事,江湖更是在故事中成为一种动力参与到了整个社会制度建构中。

  更广泛地来说,武侠对正义的追求、对义气的歌颂,在传统中国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世俗秩序的理想主义,侠义之风可在许多作品中得见,《琅琊榜》是一个庙堂之上有江湖气的故事,身世坎坷的天纵英才梅长苏的复仇与人生选择中的浩然侠气贯穿始终;《长安十二时辰》的张小敬看似行事毫无章法、不羁极端,但大事上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侠骨;甚至近期热播的《梦华录》中,被观众热议的赵盼儿对宋引章的援救、姐妹之间的互助,均熠熠有侠义光芒。

  武侠之魂并未远去,只是弥散成了许多作品中的一抹色彩。而武侠题材具备丰厚的文化资源,始终是中国电视剧的潜在宝库。武侠剧虽然一时沉寂,但武侠曾经缔造的共同记忆,武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内嵌,都会使之与中国观众对话的可能性不会断绝,只是有待与时俱进的调整和发展。

  (作者为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