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武侠剧的消逝与新可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武侠剧的消逝与新可能

来源:文汇报2022-07-07 10:43

  作者:杨慧

  作为武侠泰斗“金古温梁”之一的温瑞安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说英雄谁是英雄》从演员选择到故事改编上都显示出了朝古装偶像剧的倾斜——主角挑选了非演员出身的刘宇宁和杨超越,此二者再加上另一主演曾舜晞的粉丝撑起了观剧舆论场的最大声量;而剧情则将原作冷峻残酷的江湖争斗与生死爱恨,改写为了少男少女并肩游历江湖最后兄弟反目,更青春、更纠结、更现代。原作中王小石与白愁飞本是一贫如洗的江湖游荡客,相识于一场江湖黑暗中的路见不平,在电视剧中却变为了游戏任务般的送信闯关;苏梦枕本是身染沉疴的江湖枭雄,王白因其卷入的金风细雨楼与六分半堂之争,包含着权力、道义、利益、情谊的复杂格局,则被改写为“侠二代”的接班之旅。

  《说英雄谁是英雄》从演员选择到故事改编上都显示出了朝古装偶像剧的倾斜

  其实改编并无不可,重要的是改编指向的内核,以及承载改编的外在。《说英雄谁是英雄》的服装、化妆、道具、布景,尤其是演员极具现代的演绎方式,都赋予了该剧一种轻飘飘活泼泼的风格,哪怕是有决斗行刑等血腥场面,江湖肃杀意、刀口搏命感也总显得单薄。再加上改编后的剧情逻辑本身并不严密,于是一切更像一场游戏,江湖只是一派景观。

  而这是近年来传统武侠改编电视剧的常见情形。虽说众人皆道武侠衰之久矣,但细数近年来,2019年有《倚天屠龙记》,2020年有《鹿鼎记》《绝代双骄》,2021年有《天龙八部》……一边是传统武侠小说仍然被持续改编为电视剧,另一边则是几乎没有叫好叫座的情况出现,甚至极端如2021年版《天龙八部》,最为大众所知的反而是“段誉见到王语嫣后小便失禁”等令人瞠目的负面话题。唯一一部相对口碑不错的则属2017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但即便如此,也难以达到金庸剧曾经的盛况。

  细数下来,传统武侠改编,现在几乎沦为瘦死骆驼比马大的IP化运作,由于金庸古龙等作品多年的口碑效应,始终拥有一定的观众缘,则作品具有基本关注面;同时,经典改编武侠剧亦成为新人明星的试验田,知名IP加持下,被利用来为明星进行转型抑或是履历镀金,而新人是否适合角色、能否驾驭经典则显得越来越无足轻重。此外,传统武侠也或成为颠覆改编的素材库,剑走偏锋也许另有出路,一如数年前于正版的《笑傲江湖》。

  于是不禁发问:国产武侠电视剧真的迎来了不可逆转的黄昏?

  武侠经典改编的进退两难

  虽然金庸古龙等大师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观众,虽然郭靖、黄蓉、楚留香等角色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化人物甚至文化符号,但具体到“金古温梁”作品改编的内地国产武侠电视剧,却一直有点生不逢时。

  传统武侠改编电视剧,以港台地区发力珠玉在前。香港武侠剧自上世纪70年代盛行,尤其是TVB的《楚留香》《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武侠电视剧,曾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都掀起热浪,可谓影响深远,也奠定了观众近乎初恋般的情结。郑少秋的楚留香、翁美玲的黄蓉、李若彤的小龙女、吕颂贤的令狐冲……成为了后来创作者难以避免的对比参照系。用今天的眼光去看,TVB的武侠电视剧布景较为简陋,剧情也未必完全遵照原作,但是其编剧的成熟、气氛的烘托和表演的入木,则共同缔造了武侠的香港时代。台湾武侠剧则是受香港影响,也陆续推出了《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引发收视热潮。

  而内地国产武侠剧则相对起步较晚,直到2000年左右内地武侠以张纪中系列为代表才开始取得较大反响,《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作品采取实景细致拍摄,整体完成度较高,但在当时由于改编、演员等争议,收视如虹但评价毁誉参半,时隔多年,张纪中版的金庸剧在评分网站一路走高,被奉为经典,但是在当时却未能得到更多好评,算是一出遗憾。

  在张纪中系列过后,经典武侠改编作品陆续推出,但武侠电视剧很快让位于新的竞争者。在历史古装剧的范畴内,宫斗剧、穿越剧、仙侠剧等类型渐次崛起,成为观众新的宠儿。尤其是仙侠对武侠的替代性极强,历史上,武侠曾和仙神故事本不分家,例如民国时期红极一时的武侠神怪片便是如此。在当下,仙侠在创作中具有更自由的世界观、更极致的爱恨情仇、更高能的武力系统,更加符合年轻化的市场观众的观剧诉求。尤其是经历了网络小说试错脱颖而出的仙侠IP改编剧,更是契合当下的潮流与文化而容易引发热潮。

  而“金古梁温”为代表的经典武侠小说,在今天看来有诸多“不合时宜”:比如传统武侠的叙事风格和情节安排虽然亦是通俗化和流行化,但是与今天观众观剧的“爽感”标准相距甚远,也与今天观众的审美节奏有距离感;又比如经典武侠几乎都是“大男主”,故事的男性中心主义以及部分女性角色的表面化甚至工具化,也令今天的女性观众相对难以接受。因此,重拍的经典武侠几乎全都需要较大幅度改编,而改编经典又容易费力不讨好,故而就形成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在古装剧中看见新的武侠可能

  但如果就此哀叹武侠电视剧一去不返,感伤武侠文化一派零落,倒也是过分悲观。狭义的经典武侠改编电视剧虽然久已未出精品,但武侠文化始终为我国电视剧生产提供着生生不息的能量。

  市面上仍然还有武侠剧,这些作品进入了一种“后武侠时代”,侠不再强调“以武犯禁”,但仍然传达着人们的家国情怀,以及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2019年的《大宋少年志》、2020年的《侠探简不知》《少年游之一寸相思》、2021年的《有翡》等作品,无论是IP改编或是原创剧本,都在探索着将成长、探险、悬疑等元素杂糅起来,并结合上当代观众对人物类型的偏好,探索新的武侠可能。还有仙侠剧中对侠的塑造,往往在超凡脱俗的设定下,更强调的是一种侠之大者的责任。《古剑奇谭》中的百里屠苏为了复仇、也为了苍生最终舍生一战,《诛仙·青云志》的张小凡和同伴们,追寻的也是斩妖除恶、保护众生,《雪中悍刀行》则在仙侠中淡化仙而突出侠,但仍然强调的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逻辑,以徐骁、徐凤年父子为代表的秩序维护者,对他们而言家国事亦江湖事,江湖更是在故事中成为一种动力参与到了整个社会制度建构中。

  更广泛地来说,武侠对正义的追求、对义气的歌颂,在传统中国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世俗秩序的理想主义,侠义之风可在许多作品中得见,《琅琊榜》是一个庙堂之上有江湖气的故事,身世坎坷的天纵英才梅长苏的复仇与人生选择中的浩然侠气贯穿始终;《长安十二时辰》的张小敬看似行事毫无章法、不羁极端,但大事上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侠骨;甚至近期热播的《梦华录》中,被观众热议的赵盼儿对宋引章的援救、姐妹之间的互助,均熠熠有侠义光芒。

  武侠之魂并未远去,只是弥散成了许多作品中的一抹色彩。而武侠题材具备丰厚的文化资源,始终是中国电视剧的潜在宝库。武侠剧虽然一时沉寂,但武侠曾经缔造的共同记忆,武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内嵌,都会使之与中国观众对话的可能性不会断绝,只是有待与时俱进的调整和发展。

  (作者为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