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华明玥
好的童话故事都是讲给成年人听的。它如同一颗微微发黄的结晶冰糖,“当”的一声丢进水里,孩子可能嫌它甜得不够快,而有生活阅历的成年人一定会搅动它,体会它在玻璃杯上摩擦的冰凉与锐利。王春鸣的童话《勺子飞来了》,就是这样以小见大的一颗结晶冰糖。它的写作寓意可媲美蕾切尔卡森所写的《寂静的春天》,作者从一只雄性勺嘴鹬的视角看去,自然的潮汐来去,已不足以覆盖人类留下的印迹,这种绝望与希望交织的美,这种苍凉中的执着呼喊,也让人回想起特丽·T·威廉斯的《心灵的慰藉》中的某些警示。
《勺子飞来了》 作者:王春鸣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60年后的黄河湿地上,一只叫小勺的勺嘴鹬,王春鸣挑选它来讲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而小勺的祖先盐小勺,是故事的男主角,它就生活在当下一片叫“条子泥”的潮间带上,它是一只被科学家标记为07号的雄性勺嘴鹬,曾多次出现在这片黄海湿地。
故事讲述了盐小勺的一生,它在北极的冻土带出生后,跟随父母与两个妹妹,经历了长途飞行,最终前往菲律宾过冬。候鸟的头脑中有指南针,有罗盘,每年春秋,它在迁徙的路途上选择在黄海滩涂上进行休整,这是一片黄河与淮河入海形成的广阔湿地滩涂,盐蒿如火,星星点点,沙蚕、小虾、贝类,将为盐小勺提供长途飞行需要的能量。它每年在这里换羽、成长,它的生命最终也在这里凋零。作家做这种设定,完全是出自一种休戚与共的命运感,在濒危物种不断消失的时代,她选择了一种为数不多的跨纬度栖息的海鸟,来讲述生态毁损与修复的惊心动魄的旅程,为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的成功申遗,做了一个美妙的呼应,给读者带来了大自然庄严的启迪。
勺嘴鹬越来越稀少了,它们与其他濒临灭绝的海鸟一样,每年都有不少在中转站被捕猎,全球的温室效应,也导致保障勺嘴鹬繁殖的冻土层逐渐萎缩,它们的繁衍因此越发艰难。而通过盐小勺艰难的迁徙、求生与经历的种种险境,作者试图发出提醒:我们和这些海鸟分享同一个世界,当陆地资源不够的时候,人类就会转向海洋,而当海洋拒绝兑现我们愿望的时候,我们又重新盯上大陆,若今天还不警觉,介于海陆之间的湿地环境将遭到破坏,盐小勺的后代们,将失去它们珍贵的家园,到时候,天空与海洋,将变得何其寂寞。
深湛的忧思与恢宏的视野,是这本书的骨架,而令读者产生共鸣的,是王春鸣特有的语言节奏。她的语言瑰丽、形象与幽默,就像一支爵士乐队充满即兴的华彩,某时吹奏,某时弹拨,某时敲打,而当主要乐器如泣如诉演唱时,其他的纷繁和弦,就在这丝滑韵律中逐渐交织成绵密背景,令人惊叹。这样的比喻和描绘俯拾即是:“跨海翻山,最快的总是翅膀。看上去它们的身姿像书法一样优美,又像音乐一样不假思索。然而,这曼妙旅行其实也是生死的历练……”“爱的羽毛在北极的阳光里颤抖出美丽的光斑,它们横着一小步、一小步,似乎是不经意地接近身边的爱侣,然后很自然地伸出扁扁的勺子嘴为对方梳理羽毛,试探彼此的心意,一下、两下、三下,两个小小的圆滚滚的身体便凑在了一起,像两根融化在阳光里的棒棒糖。”……
这本美妙的书,由屡次荣获世界最美图书的书籍设计师朱赢椿指导设计,两位设计师被盐小勺的故事深深触动,他们将视野充分放开,没有围绕着全世界仅有两百多对的濒危动物勺嘴鹬来绘制插图。相反,他们向盐城黄海边的湿地保护区的摄影师们征集了一批作品,来展现这片珍贵的栖息地上海陆相逢,淤泥伸展,霞光幻彩,万鸟翱翔,还有伶仃来去的濒危鸟类的生活细节。摄影与极富情感色彩的道白,构成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让我们看到这片广袤的黄海滩涂上,不仅有勺嘴鹬的自在栖息,更有香獐、麋鹿、丹顶鹤、白鹭、反嘴鹬,还有黑翅长脚鹬挪动细长“红脚”的诙谐场景。
如果说,盐小勺与它的族群迁徙、寻食、繁衍,构成了这广阔自然中一根根闪光经线,那么,湿地滩涂上的潮涨潮落,以及无数美妙生灵的栖息姿态,就成为自然环境中的绵密纬线,它们共同织就了一张富有弹性与生命力的网,网住了太阳金子般的色泽,别有用意地编织出万千野生动植物的天堂驿站,让整部书发出的回响更加悠长。是的,唯有人类做出某些退让与治理,唯有时间的厚重堆积,才可能抚平大自然的伤痕,让60年后的小勺,不至于成为最后一只勺嘴鹬。(华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