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艺批评不能全成了“文艺表扬”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文艺批评不能全成了“文艺表扬”

来源:北京日报2022-07-15 09:33

  作者:彭超

  以为选片前已做好功课,走进影院才知道上了好评的当;以为新出大剧热度高、评分高,充了会员追起来才发现是“坑”。如今文艺市场,不仅影视剧,就连某些文学作品也难逃口碑“翻车”现象。

  某种程度上,文艺批评是“避坑指南”,但何以频频成了“挖坑指南”?恐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能解释的。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文艺批评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文艺表扬。”君不见,新作未出,“舆论攻势”已经开始。有砸钱营销的,有制作方、平台方“控评”的,有粉丝为自家“爱豆”刷分的,还有“小圈子”里抹不开脸面、互相“捧臭脚”的……好话套话多、真诚批评少,文艺批评喑哑失语、隔靴搔痒,渐渐成了“温吞水”。一来二去,大量创作乍看“花团锦簇”,细探却是“镜花水月”。

  文艺批评理当“成为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好的文艺批评,看得透彻、说到关键,不仅能揭示作品的价值意义,提升审美趣味,也是引导创作、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的精到点评,不仅力推小说和戏曲走向彼时文学的主流地位,至今也是人们细读文本的重要参考。茅盾先生在应邀为《地泉》作序时言辞犀利指出“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作者大度收入书中,希望读者“得到些宝贵的教训”。反观当下,好评“尬夸”趋于同质,鲜少出现的差评,相关方面还难以接受,甚至闹出诉讼官司。文艺批评的精神荡然无存,又如何发挥正面功效呢?

  鲁迅先生说:“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将自己对现实和生活的亲历感受融汇其中,触景生情、缘事而发,这样的批评无论是赞美还是鞭挞,都会有理有据、有力有节。讲“好话”和“坏话”都是文艺批评题中应有之义,但难点显然更在于如何不留情面、尖锐锋利地批评。事实上,随着人们文艺鉴赏能力的提高,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受众都已有了基本判断,不好的作品再怎么造势也难获好口碑,好的作品哪怕“零营销”也不见得会被埋没。当此之时,如若文艺批评还滞后于绝大多数人的实际体验,实在太不应该。

  如今,有些评论家总爱调侃“我为人民看烂片”,虽是戏言,却也点明了文艺批评还是要自觉为人民服务的。打磨好文艺批评这一“利器”,关键是确定评价标准,“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坚定立场,就要敢于底气十足说真话,而非唯唯诺诺看人脸色,甚至为利益绑架。更进一步,就得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和文艺创作现象面前,廓清迷雾、去伪存真,提出问题、对症下药,以真知灼见启示作者、启迪读者,前瞻并引领文艺创作走向。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1784年,《费加罗的婚礼》在法国首演,剧作家博马舍的这句话传遍世界,成为文艺创作的箴言。新时代呼唤真诚的文艺批评,必然也容得下“坏处说坏”。构建文艺批评的良好生态,文艺创作的“百花园”定会更加芬芳馥郁。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文体学院讲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鸳鸯楼·惊魂》突破1亿票房,国产恐怖片迎来第二春?

  • 《完美的日子》:专注于“当下”的美与意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