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层次影像表达“诗意栖居”价值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多层次影像表达“诗意栖居”价值观

来源:解放日报2022-07-21 10:24

  作者:唐俊

  片中斑斓璀璨的山河大地、蓬勃灵动的生命活力也在提醒每一位观众,如果人类不迷失于物质化的都市文明与竞速社会,懂得节制自身的欲望和扩张,给自然万物更多的包容、爱护和关怀,我们将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在纪录片家族中占有独特地位,此类作品通常体例宏大、内容严谨、拍摄艰苦、制作精良,富有人文性、知识性和审美观赏价值,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纪录片生产的综合水平。长期以来,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探索集团、国家地理频道等媒体机构在这一领域占据垄断地位,而我国纪录片机构在这十几年里持续积累经验并加大制作投入,有了长足进步,已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陆续推出了《第三极》《自然的力量》《航拍中国》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今年央视推出的七集超高清纪录片《遇见最极致的中国》,成为广受好评的国产自然地理大片。

  《遇见最极致的中国》历经两年制作而成,纵横南北、穿越四季,聚焦普若岗日冰原、塔克拉玛干沙漠、雅鲁藏布大峡谷、高黎贡山脉、喀斯特岩溶区等独特地貌,展现了中国瑰丽的自然景观与奇鸟异兽。该片与《航拍中国》系同一机构出品,航拍亦是主要拍摄手段,同时又融合了多种拍摄方式,形成了新的镜头美学。其“最极致”既体现在所展示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与自然景观,也反映在影像表述体系的构建之上。

  纪实美学需要“深描手法”

  与《航拍中国》进行比较观察,或许更能体现《遇见最极致的中国》的特点。《航拍中国》是中国第一部全程航拍的纪录片,迄今已播出三季,产生了社会反响,也面临着进一步创新的挑战。在纪录片创作生产中,航拍被视为属于技术美学的表现手段。技术美学本是工业设计中的概念,包括航拍、时延、高速、微距以及三维、计算机动图等特种摄制技术,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重视通过技术手段增强产品的设计感、形式感,给用户带来美感享受,后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不过,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的航拍,并非没有弱点。首先,从蒙太奇叙事的角度看,航拍的景别和角度变化相对较少,虽能起到交代环境、勾勒整体的作用,但缺乏更为具体深入的叙事。在影视制作实践中,叙事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对客观事物不同景别、不同角度镜头的丰富组接。反映关系、讲述过程、展示细节等需通过中景、近景、特写的组合来实现,而航拍对于小尺度的镜头难以胜任。

  在《航拍中国》中观众可发现,有时无人机也试图通过低飞更为具象地摄录地面的人和事物,但颇有鞭长莫及之感,“接地气”显然非航拍之所长。其次,航拍便于展现空间环境及其转换,但在时序性记录方面则力不从心。而体现时间累积、较为完整地记录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纪录片难以替代的魅力之一。所以若采用全航拍的摄制模式,观众在收获视觉震撼的同时,也难免由此而产生一些遗憾。因此,纪实美学跟踪拍摄、注重过程和细节展示的“深描手法”,对于“日常性”生活状态的捕捉与发掘,可以对偏重影像综述的航拍起到有效弥补作用。在《航拍中国》的基础上,《遇见最极致的中国》重构影像表述体系,将技术美学和纪实美学相融合,体现出了创作者的精品意识和创新魄力。

  微距拍摄野生动物“微故事”

  《遇见最极致的中国》不但保持了航拍的优势,提供了大量具有吸引力的奇观镜像,同时也辅以贴地的中微观拍摄,体现了纪录片细腻呈现、故事化讲述的特质。

  凭靠地面拍摄的跟踪纪实、细节展示,丹顶鹤、金丝猴、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的面部特写、表情神态得以鲜活呈现在世人眼前。初生小海豹用冰雪擦拭胎毛的萌姿,泥沼觅食的斑尾塍鹬被贝壳夹住的窘态,“东北神兽”狍子富有律动感的独特舞步,憨憨棕熊化身“挖掘机”追猎鼠兔的灵活敏捷……均使观众忍俊不禁。有了跟踪拍摄,《遇见最极致的中国》得以通过丰富的景别组合和视点转换,讲述不少具有时间跨度的微故事,如白尾地鸦孵蛋育雏、刨虫喂食,直到小地鸦勇敢地开始独立生存;黑尾鸥构筑爱巢、竞争食物,迎来小宝宝的顺利诞生;小天鹅在呼伦湖上刻苦训练,以应对未来漫漫迁徙长途的考验;冰川上的神奇植物垫状点地梅历经严冬又见春天,开启新一轮的坚韧生长。此外,观众也从中见识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演绎,如紫貂在白雪掩护下试图以迂回行动捕捉山雀,无奈功亏一篑;被族群抛弃的野牦牛形单影只、踽踽独行,最终魂归高原。

  该片不仅有微距拍摄的探寻隐秘、放大倍增,还通过水下摄影、地下摄影等记录了海洋中的纷繁生态、洞穴森林的别具一格。可见,该片构建了一个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高空、地面与地下、水下相呼应的多层次影像表述体系,实现了技术美学和纪实美学的影像合奏、互补交融,以当下堪称极致的摄录资源配置,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最极致”的自然中国。

  此外,有别于《航拍中国》偏重对地理地貌的影像综述,《遇见最极致的中国》还以拟人化手法描绘了极致环境中各类鸟兽的日常生存图景,顽强的生命感涌动其中。该片在展现自然生态的同时,也多少隐喻了人类社会的环境,社会化的人同样面临种种考验甚至是极致的困境,需要激发出极致的力量与活力,观众或可从中折射自身、观照生活。

  技术美学与纪实美学合璧

  从解说词看,自然地理类纪录片通常只描述不立论,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思想和价值观的表达。优秀的纪录片作品或内敛或张扬,但无不追求文以载道。

  一方面,《遇见最极致的中国》等自然地理类纪录片亦是优质的影像教材,不但使观众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也能在审美愉悦中唤起国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中国幅员辽阔,是全球自然资源与生态种群最为多样化的国家之一,在纪录片的传受互动之中,影像里的山河壮美每每与观众的爱国情怀融为一体,共享价值得以彰显。此外,由于自然地理片易于跨越意识形态和文化制度的隔阂,也是深受国际纪录片市场欢迎的主流片种之一。技术美学和纪实美学的影像合奏,使《遇见最极致的中国》更具丰富性与感染力,这类精品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无疑有益于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

  另一方面,片中所展现的纯净瑰丽的自然胜景、数量增长的珍稀种群、生生不息的自然世界,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传递出诗意栖居、绿色发展的理念。片中斑斓璀璨的山河大地、蓬勃灵动的生命活力也在提醒每一位观众,如果人类不迷失于物质化的都市文明与竞速社会,懂得节制自身的欲望和扩张,给自然万物更多的包容、爱护和关怀,我们将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田园将芜,载一叶扁舟归家

  • 以时代化表达,揭开五千年中医药文明的神秘面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