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散文的诗性呈现

来源:文艺报2022-07-22 10:43

  作者:刘江滨

  刘向东在文坛上素以诗人著称,其实散文亦为其所好,作品数量相当可观,或许也可称之“左手的缪斯”。他在诗与散文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转换,两种文体互为浸润滋养,尤其是在散文中,诗仿佛鱼儿在水里或沉潜或扑棱棱跃出,从而使他的散文具有属于自己的审美调性。新近出版的“诗人散文”《全是爱》,可以从中一窥其崖略。

  霍俊明在“诗人散文”丛书的“总序”中申明,丛书旨在打造“一个特殊而充满了可能性的文体”。这个宣示,陡然令“诗人散文”不再是诗人写的散文那么简单,而变得意味深长。我在阅读了大量的作品之后,对“诗人散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一、作者是诗人;二、文本特征具有显著的诗性。必须廓清,诗人散文不等于诗人的散文,应将诗的艺术元素诸如节奏、韵律、跳跃、意象、隐喻、象征等带到散文中来,如普里什文所言“我带着自己的诗进入散文领域”,拥有诗性思维和诗性语言。按照余光中的说法,就是诗化的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它不是诗人的跨文体写作,而是融文体写作,鲜明地有别于一般散文。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诗人散文丛书”第一季雷平阳的《宋朝的病》,可谓“诗人散文”的典型样本;三、文体本质是散文,非散文诗,须符合散文的审美属性,是诗人对世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观照方式。总之,“诗人散文”应该是诗人高擎诗的旗帜在散文的疆域里自由驰骋,散文是体,诗是魂。巴乌斯托夫斯基形象地说:“真正的散文包含着诗意,犹如苹果饱含着汁液一样。”

  若再稍作衍展,散文的诗性呈现不仅在形式方面,还在精神气质和心灵气韵方面,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就是海德格尔所言的“诗意的栖居”,是对生活庸常性的一种挑战;《庄子》的汪洋恣肆,《史记》的灵动鲜活,亦皆为“无韵”诗性的淋漓呈现。

  刘向东的《全是爱》分四个小辑:《动物记》《山庄记》《布拉格记》《石头记》。这个书名明显带有抒情色彩,让我想起鲁迅说过的“创作总根于爱”,这是写作的原动力,无论是写动物、写人、写历史、写石头,都旨在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深情眷念。说其是一部爱的歌谣,大致不会令人错愕,作家笔端所流溢出的悲悯情怀和人性温暖,亦显而易见。四个小辑均冠之以“记”,而“记”可谓古代最典型的散文文体,记人、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等均可以笔记之。在这个“记”里,分明跳动着一颗诗心。《全是爱》的诗性呈现概而言之,是意境的诗意、文本的诗嵌和语言的诗性。

  《动物记》显然受到法国作家法布尔《昆虫记》的影响。我读过《昆虫记》选本,刘向东说他读过多卷全本。《昆虫记》有科学的普及、有人性的体察、有感性的挥洒,被雨果誉为“昆虫的史诗”,可谓一曲生命的乐章。在《蝉鸣记》一文中,刘向东说他曾写过《蝉鸣》一诗,读了法布尔对蝉鸣的描述,纠正了他一个错误认知,“我原来还以为蝉是用嘴鸣叫的呢。幸亏是写诗,不然‘对心中的秘密守口如瓶’和‘我的嘴唇总是湿的’之类,会不会让雌蝉知道了也大声惊叫?”由此他说,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尤其是诗,美在不能说清,谁知偏偏另一种美,在于仔细观察、描述准确、说得清楚。孔子曾说《诗经》的作用之一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中有识,识中有诗。刘向东写动物,观察细致、视角新颖,融进了不少科普知识。如《养蚕记》说蚕从头到尾13节;《啄木鸟》说啄木鸟每啄一次的速度达到了每秒555米。还有用嘴咣咣凿,为什么不会脑震荡和感到头痛;《野兔子》说为什么兔子会直接撞树,因为眼神不好,两眼视野不能重叠,没有立体感,等等,读来都十分有趣。一般来讲,儿童都喜欢动物,刘向东写动物大多写的也是他童年的事,因此,文字里含有童心、童趣、童真。即使成年的诗人,也有童年的举动,“把活着的小鱼一条条捧到不远处的水坑里”(《渔猎》),“曾经拿罐头瓶抓了几只蝌蚪养着,试图亲眼看看蝌蚪怎样变成青蛙”(《蝌蚪》),对生活庸常磨损的抵抗,保持盎然的生命情趣,正是人生诗意所在。

  《山庄记》和《布拉格记》大体属于“游记”。前者是作者对故乡承德的历史回望与自然人文景观的聚焦,含有对美的咏叹和史的沉思。《布拉格记》则是作者随作家代表团访问捷克的一次游历。作者以诗人的热切寻找卡夫卡、哈维尔、马哈、塞弗尔特等作家诗人的精神存在,试图在这个异域空间与之达成心灵的默契和时间的和解。

  《石头记》是作者藏石、赏石的记录。一般来说,我们称文人玩的石头为雅石,刘向东却不以为然,他说,谁若以玩石为雅而自诩,真是小看了石头,也小看了自己。在他看来,石头就是石头,浑朴天然,有大美,有灵性甚至是神性。人与石同构,孙悟空是石头,贾宝玉也是石头。《红楼梦》原本就叫《石头记》。中国有愚公移山的故事,西方有西西弗斯推巨石的故事。石头里有文化,石头里有人性,石头里有诗性。《石头记》有几处描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说西方的雕塑是把被禁锢在石头里的人解救出来;二是父亲从山上捡来一块石头,上面有“活”字,父亲患了胃癌,这个活字成了神谕;还有一个是贾平凹讲的,他的石友把街上穿印花布大棉袄的女人看成了他家的石头。石头原本没有生命,刘向东却将其写得性灵漾动,原本沉重却写出了轻盈,原本沉默却写得趣味横生。石是实,实打实,却成了诗。千姿百态的石头,通过想象,以美审之,意境全出,意趣盎然,这诗意的生活岂不胜过纸上的吟哦?

  读《全是爱》会发现,许多篇章都有诗行或诗句镶嵌其间,这不能不说是诗人本色的潜意识显现。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书中大约引用了46首诗,有中国古代诗词,有当代诗人作品,有外国诗人佳构,还多次将自己的诗作为散文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注解或延伸。如《玉米苗》,引录了作者自己的一首《土炕上的老玉米》,诗的长度甚至超过了文章的长度。这种文本上的诗文同构、和谐交融,无疑使散文作品跳跃着诗的音符。

  如果说刘向东的散文以诗入文多少还是诗性外溢,那么语言的诗性呈现则是其内在的关键所在。其一,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形成朗朗上口的节奏和旋律,富有音乐感。二是善用修辞。记得诗人王久辛说过,文学就是修辞,大有道理。修辞是作品文学性的保证,诗歌被称作“文学中的文学”,其意也在这里。如“看大鸟在天空静静地飞,有时还静静地停住,像天空的补丁。……大鸟冲下来的时候,树也是要把腰猫下的,让它拍一下,树也昏倒。”(《大鸟》)寥寥数言,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在满屋沙沙沙吃桑叶的声音里,村庄边缘的桑树哗哗发抖。”(《养蚕记》)“我发现这块石头的时候,它已经离开了河滩,在河边的沙地上等我,我看见了它,它也看见了我。”(《神来之笔》)这些语言鲜活、饱满,富有弹性,令人别有会心。

  巴乌斯托夫斯基说:“散文好比是布,诗意就是织布的纬线。散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如果没有一点诗意,只能是粗略的自然主义,既不会飞翔,也没有号召力。”(《散文的诗意》)我以为,此说对于散文写作者是一个提示,而对于“诗人散文”显得尤为紧要。(刘江滨)

  原标题:散文的诗性呈现 ——读刘向东《全是爱》兼谈“诗人散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