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边地诗歌的美学思考与情感观照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边地诗歌的美学思考与情感观照

来源:内蒙古日报2022-08-04 10:16

  作者:李富

  从一锅蒙古奶茶的香飘飘中/你就闻到了北疆的美/野草香香,马背温暖/哈达圣洁,篝火熊烈/奶酪和哈密瓜的甘甜/手扒肉和烤全羊的清香/还有那童年、乡愁和额吉的味道/这就是北疆……

  边地,汉语词汇,意即靠近国界或地区边界线的地方。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活动中,以边地的视角,探讨边地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被称为边地文学。我们的生活与文化行为,与边地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汉代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到北周王褒的《燕歌行》,再到唐孙逖的《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宋陶弼的《兵器》、明王世贞的《鸣凤记·林遇夏舟》……无不显现出边地文学的粗犷和浑厚。

  边地文化有独特的地缘性、民族性、区域性,文化构成相对复杂和多样,凸显出独特的文化生态。内蒙古是边地文化的突出例证,在空间和时间上,用文化和文学的双重符号,阐释着边地风情与边地人文的历史价值。

  内蒙古诗人定伯的诗集《壮美北疆》,就是边地诗情的极好写照,是一次艰辛的精神探索和思想旅行。诗人在边地披沙拣金,跋涉荒芜,追寻古道,抚摸历史的阳光和风雨,以自己的感悟,咂摸边地文化符号背后的精神文化意义,体验生命的磨砺与锻造。在《壮美北疆》(汉语版)这首诗中,定伯写到“从成吉思汗勒马驻足远眺/情不自禁落下马鞭的瞬间/你就看到了北疆的美/边塞异域风情独特的满洲里/拥吻天边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如梦如幻的阿尔山/积淀和承载几千年文明的河套平原/会唱歌的神奇响沙湾/绵延的沙漠戈壁和绿荫林海……”作者从边地写起,把辽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勾勒出诗画的全景,让人心旷神怡。作品从诗人的视角出发,来感受内蒙古的博大和宽厚,把成吉思汗、马鞭、满洲里、呼伦贝尔大草原、阿尔山、河套平原、响沙湾、沙漠戈壁和绿荫林海等意象,像串珍珠一样穿连起来,美丽的画面令人遐思无限。“从马头琴柄拉动的一刹那/你就听到了北疆的美/万马奔腾齐弹昭君出塞怀里的琵琶/沙漠中漫步的骆驼唱着温情的呼麦/羊群脖子上系着的铃铛/结成一串串悠长悠长的风铃/牧民雪中的脚步踏出岁月的天籁之音/额尔古纳河流淌出天堂般的溟溟之乐/勒勒车慢悠悠碾出的轻声细语/编织成一首民族团结的优美赞歌。”马头琴、昭君出塞、骆驼、呼麦、铃铛、勒勒车……诗情画意地传达了内蒙古独特的风情和人文情怀。

  人类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是在融合中拓展和传承的。在内蒙古草原,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像风一样,在蓝色的高原上劲吹,熏染着边地文明。历史的足迹从边地内蒙古一路走来,作者把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性,经过艺术加工与处理,建构出新的文化和文学空间。他用诗歌的浓缩方式,书写了内蒙古的原始生态与独特风情:“从一锅蒙古奶茶的香飘飘中/你就闻到了北疆的美/野草香香,马背温暖/哈达圣洁,篝火熊烈/奶酪和哈密瓜的甘甜/手扒肉和烤全羊的清香/还有那童年、乡愁和额吉的味道/这就是北疆……”诗人激情难耐,发出“北疆的美,美的深情/敖包相会/鄂尔多斯婚礼/萋萋满别情/帐望美人不携手/北疆的美啊,美的生动/风吹绿草遍地花”这样的感慨。可以说,作者把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诗歌样式,纳入内蒙古的大视野,全面展示内蒙古的历史价值和原生态风情,在新的阐释视界中,彰显内蒙古边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把边地作家、诗人的创作置放在独特的视域进行综合审视观照,对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写作路径,做集约化的研究,拓展文学的维度,找出独特性及内在联系,深入探掘这些作品建构边地文化的内在意蕴与创作旨归,探索对建构完整的文化中国与文学中国的意义。

  以定伯的诗歌为例,作者在诗歌的基本特征中,除了“言志”,亦反映边地文化的独特韵律,用想象的链条,连接历史人物和风情、事物、自然景观、生活形态、存在方式等。他的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在传统的诗歌结构格式上,寻求创新。他的边地诗最大的特点在于除了阅读,还宜于吟诵,又适合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表演。定伯在《大漠胡杨》中写道:“这不一般的树种/把自己的根枝/串向周边一个又一个/最不可能生存的恶劣环境。”“北疆大地/被这胡杨染得一片金黄/这不一般的金黄/就是纯金打造的朝阳景色/处处寻觅,年年期盼/走到胡杨的跟前/跺一跺脚/打破了三千年的宁静……”由于诗歌的特性,定伯在每个词组之间自然形成短的停顿,读起来具有独特的节奏感。

  定伯通过边地诗歌这种样式,把农村、牧区、城市、原生态以及现代文明等元素,在他构筑的价值体系里进行比对、筛选、琢磨、拿捏、把握,以具体的边地诗歌创新方式为突破口,行走在“边地——生态——生命”这条道路上,尽管这条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定伯仍锲而不舍地探索。他从诗歌的内在规律和独特韵律上进行主题把握、文学审美及乡愁探寻,从而对边地诗歌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取向进行界定和研判。当然,这种探索的审美空间的建构,与诗人的文化情结是密不可分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时间上的把握和理论上的参照。定伯在《蒙古呼麦》里写道:“沉寂在这呼出的世外桃源/呼麦那舒展的旋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语言/山鸣悠悠,流水潺潺/马鞭噼啪……”他用景物衬托景物,用衬托和动作,来感叹这美妙神奇的呼麦,留恋这旋律中的草原深情和壮美景色。

  诗的韵律和诗的结构要通过诗的技巧表达出来,定伯巧妙地的将边地内蒙古勾勒出来,放大边地文化存在空间,从心灵和感知上,给读者带来震撼。用地缘性和空间体验,梳理审美想象。“草原上的蒙古马/像呼啸而来的箭矢/排山倒海,势不可挡/雷鸣是它飞跃的蹄音/闪电是它跑出的神话/日月是它向往的远方/宇宙是它追求的自由 ”。定伯在《蒙古马》里大胆地夸张和想象,写出了蒙古马的豪情和雄美,写出了蒙古马在历史深处的阳刚,描写生动,扣人心弦。同时还运用隐喻、譬喻与借喻等手法,来暗示蒙古马的生命意义,描摹的意象互相辉映,余味悠长。

  边地诗歌阐释了诗人对中国主体文化的地域思考,边地诗歌所呈现出来的地理坐标的指向意义正在拓展和扩大。

  可以说,边地诗歌是生命、生态的重组,是历史和文明的再次碰撞,是另一种文化的祭拜和寻根。

  边地的豪气和雄壮之美,是不竭的文化源泉。边地人民的豁达、勇武、诚实、果敢的性格,狂风、暴雪、严寒、酷暑等自然生态,以及游牧方式、生存状态、美丽的风景和独具魅力的传说,淳朴的民族风情,都一点一滴渗透到边地文学中,使边地文学形成了独特的阳刚之美。(李富)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