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洋
每逢重量级舞台艺术评奖,参赛作品常会选择苦情戏路线,因为这样似乎更容易打动评委。已入围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奖——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的戏剧作品《春天网约车》,却是一个看着看着就让人笑起来,笑过之后还能咂摸回味的轻喜剧小品。
这个15分钟的小作品由石景山区文化馆组织文化志愿者创作而成,由北京市文化馆选送参赛。全剧讲述新时代下,北京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都市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女儿琳琳给退休老爸贾师傅买了辆车,并为他安排了丰富的退休生活。贾师傅表面服从,却瞒着女儿开起了网约车。热心网红郝大妈下单乘车,阴差阳错被琳琳发现,一系列误会随之发生。父女两辈人对“孝顺”与“幸福”的不同理解成为戏剧冲突的核心,引发了人们对老龄化社会趋势下,尊重传统与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思考。
全剧笑点频出,离生活很近。比如,女儿要求爸爸“书法国画太极拳,摄影刺绣呼啦圈,外带烹饪,全要拿下”,拿下之后的奖励竟然是一次封闭式养生,“什么时候养好了,什么时候放出来”。轻松巧妙反映出大都市里老年人生活的幸与不幸。还有退休老年人熟练使用网约车下单、接单,甚至玩直播,无不透露着北京老年人生活的多姿多彩。
传统群众文艺创作,大多情节通透、情绪单一,看了开头大致就能猜出后续。《春天网约车》却时常出现反转。当父女矛盾升级,老贾吐槽女儿安排的虽然丰富多彩,可自己有好多事干不来。观众刚以为苦情戏要来了,没想到老贾自我揭发,那份被女儿盛赞,连萝卜都雕成花的爱心午餐,其实是他定的外卖。那份略显沉重的无奈瞬间解构,化为笑声,却又引人深思。当然剧情的迅速反转在带来意外之喜的同时,也颇考验演员的表演。要从不同情绪中迅速跳进跳出,才能真正感染观众。
一部讲北京故事的小戏自然少不了对北京城市建设、历史文化的赞美。但这些内容在《春天网约车》里却以克制而精到的方式体现。网约车行驶的目的地是冬奥公园,乘客郝大妈的身份是宣传北京文化的文化志愿者……无声胜有声,透着北京市民与这座城市之间的血脉相连、心意相通。(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