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作家笔下的火车

来源:北京日报2022-08-27 10:46

  作者:卫建民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写过一本薄薄的《浮想录》,是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随手记下的零碎感想。《浮想录》中有一段,是陈先生坐火车时的感想:“火车是近代化的使者,它开到哪里,哪里沉睡的人民和土地就会跳起舞来(车经湘西的怀化、麻阳、吉首、古丈、大庸想起)。”

  陈先生研究近代史,中国走入近代,开始和世界接轨,最早出现的就是电报、邮政、铁路。火车既是交通工具,更是改变人观念的利器。他坐在火车上,看到火车把昔日的深山唤醒,加快了山区经济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他的思绪一定有了纵深感。火车在一个近代史学者的眼里,就是活的、立体的中国近代史。

  我读书,往往联想驰骋,把过去读过的有关书织成一张网。读到《浮想录》的这段话,我思绪乱飞,想起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小说开头就写道:“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火车开进了大山深处,在台儿沟小站只停留几分钟,这几分钟里就有了故事。台儿沟附近的姑娘们,通过火车和车上的男乘务员,看到山外的另一个世界。她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做小买卖,把真正的柴鸡蛋卖给乘客,又从乘客的穿衣打扮,瞥见城市和山村的差别。纯朴美丽的山村姑娘,从此也有了自己的向往和梦想。

  当年,孙犁读到小说后给铁凝写信:“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铁凝作品的美,击中了孙犁,老人家接着写道:“读完以后,我就退到一个角落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一次阅读的愉快,我忘记了咳嗽,抽了一支烟。”

  由陈旭麓先生的随感,我想到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橘子》。这也是一篇发生在火车上和火车站的故事。作家在这篇小说里写道,“我”坐在车里,情绪恶劣,看见一个道地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票。”对这个小旅伴,起初“我”是很厌恶的。待火车要进隧道时,这个小姑娘又费力要打开车窗。坐过蒸汽机火车的人都知道,以煤为动力的火车进隧道时,即使关着车窗,也有煤烟味渗透车厢。“我”看见讨厌的小姑娘要开车窗,就更烦躁了。但是,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被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这篇作品里,“我”对乡下姑娘从讨厌到喜欢,从误会到误会消解,是一曲人道主义的颂歌。在文学思想上,可与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媲美。

  谈到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我又想起高仓健主演的电影《铁道员》,电影是根据作家浅田次郎获第117届直木奖的同名作改编的,讲述了一个忠于职守、牺牲自我的铁道员在狭小车站里度过一生的故事。“除了铁道上的事,我什么也不会。”生命尽头,铁道员平淡孤寂的一生都被这句话体现出来。社会的飞跃,正是这样普通的劳动者撑起的。

  作家笔下火车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多少年来,由于工作需要,我脑子里经常装着一些动态宏观经济数据,在交通运输行业,我最关注的还是我国高铁建设的里程。高铁每延长几公里,我心中同时就在联想铁路沿线将要发生哪些变化,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卫建民)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