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生命的故事 自然的道理

来源:人民日报2022-08-30 11:44

  作者:冯伟民

  在地球演变史上,生命诞生与演化无疑是最精彩的篇章。诞生40亿年来,生命赋予地球以生机与活力,同时深刻改变着地球表面的自然面貌。探究生命史,做好古生物学科普工作,将演化哲理昭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传递给读者,是我创作《进化史诗16讲》的初衷。

  《进化史诗16讲》:冯伟民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在地球舞台上,林林总总的生命你方唱罢我登场,极尽所能地适应环境变化,延续着生命的辉煌。在演化形态上,有的生物从简单到复杂,有的从复杂趋向简单,而有的一如既往地保持不变。在功能上,生物从少到多,不断创新,从固着栖息转而适应各种生活形式,如浮游、游泳、爬行等。在生态空间上,生物从海洋登陆,继而飞向蓝天,有的义无反顾地重回大海。

  生命现象无处不在,演化力量到处显现。在研究生命演化过程中,我惊叹于每一种生命都展现出一往无前、不惧艰难险阻的活力与风采。一次次大辐射凸显生物适应环境的巨大潜能,总是将生物多样性演绎到极致;一次次大灭绝则折射出生命的顽强与忍耐,从绝境中奋起,走向新的演化。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直至人类出现,生命的奇迹不断呈现。

  生命演化故事曲折、生动、精彩,作为一名研究者,我想把它分享给读者。工作之余,写作框架在脑海里搭建起来:选择地球生命史上的16个主题,以故事带入,以问题推进,按研究的逻辑层层展开。这样可以提高读者对生命演化的认知,让更多人关注古生物学。如果说讲述生命演化故事、科普古生物学只是基本写作要求,那么唤起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就是我的进阶目标。在写作过程中,我将自己最真切的感悟凝练成文,点评演化故事,让科学知识拥有文学的温度,从而传递哲思,启迪智慧。

  这次写作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本书内容涵盖地球生命史上许多热点,16个主题每讲均有1万字左右。同时要兼顾整体阅读体验,再现特定时代的生物风貌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趣味解读国内外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取得的成就。在生命史如此庞大的时空范畴内,怎样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这需要掌握比较丰富的地质古生物学知识,洞察现代古生物学研究热点和成果,还需要融会贯通、通俗易懂地将每一讲的内容有逻辑地展开,让读者能够读懂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获得生物演化和哲理上的有益启示。

  细心的读者能够发现,各讲主题处在生命史坐标各个节点,虽不相同,但彼此关联,连贯起来就是恢宏的生命演化史诗。生物演化之所以能不断进行,主要是因为生物总能通过改变生存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开辟新的生存空间。生物要改变生存方式,就要达到新的演化高度。我将这样的演化逻辑投射在各讲内容中,以求见微知著、润物无声地把生命在漫长岁月中一步步走向今天的故事清晰讲述给读者。比如全书从真核生命诞生的重要事件“大氧化”讲起,用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相互影响过程展现生命演化的奇妙。紧接着谈动物起源,根据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的一系列新发现,揭开动物起源的神秘面纱,从宏观视角介绍生命演化。又以恐龙、昆虫、哺乳动物等为例,从具体类群和物种看生命演化过程,点面结合。最后回归宏观,总结生命现象,透析演化规律。当然,限于能力,本书难免有纰漏,还交由读者和时间检验。

  人类是生物界长期演化的产物,地球环境是适宜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我们理应倍加珍惜和爱护。懂得进化,方知天地万物如何而来,从而珍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用演化视角观察自然和生命。在古生物学蓬勃发展、生命进化新知不断涌现的今天,希望这本《进化史诗16讲》能够把这个简单又深刻的道理传递给更多人。(冯伟民)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